本书利用青海农牧民的实地调查问卷数据,基于“青海省农牧民收入及其变化——青海农牧民公平感知测度——公平视角下青海农牧民增收影响因素(从三个层次分析)——评价公平感知的增收效果”这一逻辑链条,系统考察了青海农牧民公平感知的现实状况与特征,在构建农牧民公平感知及测度其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农牧民公平感知的特征和差异性,并实证检验在公平视角下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评价公平感知的增收效果。因此,如何从宏观层面至微观层面确保农牧民获得并享受公平,顺利实现生计可持续性,对青海农牧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近几年青海省农牧民收入状况,从不同视角加以分析,从宏观数据寻找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关键因素。首先,分析农牧民近几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且与全省居民进行对比,从纵向视角寻找农牧民收入增加的规律;其次,将农牧民收入的结构加以分析,且从横向视角分析农牧民收入增加的原因,比较不同层面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多重因素;最后,针对以上纵向与横向的收入数据对比分析,寻找出制约青海省农牧民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
首先,对公平相关理论进行全面梳理和归纳,从经济学的角度,阐释并界定农牧民公平感知的内涵与本质;其次,构建表征农牧民公平感知的各项指标,选择合适的代理变量,以青海农牧民入户调查资料为数据,对典型农牧民安置村庄农牧民公平感知进行测度,利用因子分析法测度总体公平感知水平;最后,依据现有理论和实证研究,拟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人际公平、信息公平等四个不同维度探讨农牧民公平感知,分别从各维度水平衡量公平感知的特征,拟采用熵值法或因子分析法等进行测度,比较不同维度的公平度差异。
针对公平视角下青海农牧民增收的影响因素,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划分了惠农惠牧政策、农牧地区产业融合、农牧民个体生计等三个层面并逐层进行分析。
第一,对青海农牧民参与惠农惠牧政策进行调查分析。首先,根据农牧民参与惠农惠牧政策的情况,将其分为参与组与对照组两个群体,分别针对两个群体对比在增收变化上的差异性;其次,分析公平感知各维度在惠农惠牧政策与农牧民增收之间的作用,比较并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选取了农牧地区产业融合变量,重点考察公平视角下农牧地区产业融合对农牧民增收路径的影响,及农牧民公平感知在其中的作用。首先,对该地区的产业融合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根据产业融合情况,将当地是否实施产业融合作为衡量指标;其次,分析公平感知各维度在产业融合与农牧民增收之间的作用,比较并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选取了农牧民个体生计变量,重点考察公平视角下生计对农牧民增收路径的影响,且农牧民公平感知在其中的作用。首先,对青海农牧民个体生计转型意愿与生计转型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农牧民参与不同生计方式的情况,分析农牧民个体生计转型意愿与生计转型程度对农牧民增收的差异性;其次,分析公平感知各维度在农牧民个体生计与农牧民增收之间的作用,比较并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
针对农牧民增收效果,该部分重点评价公平感知对农牧民增收效果的影响效应,试图回答公平感知各维度对增收效果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根据相关理论研究基础,选取青海农牧民增收效果评价指标,拟利用合适变量表征农牧民增收效果;另一方面,检验公平感知对农牧民的增收效果,同时,比较评价不同公平感知水平的增收效果。
通过结合农牧民公平感知存在的困境等因素,提出实现农牧民增收过程中政策、产业、生计等方面的具体规划和体现方式,同时,针对不同的保障措施,逐一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进一步凝练出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推行的有效行动方案,进而为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具体而有操作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