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惠农项目的增多,农牧地区经济发展力度的加大,农牧民的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然而,由于历史因素与自然条件等原因,农牧业的基础比较落后,具有特色的农畜产品基本只在本区域销售,因交通不便能流入国内市场的少之又少,因此,农牧地区形成了基础条件较差、贫困人口比例较高的现实问题。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的青海农牧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该地区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及生态敏感脆弱区(陈阿江等,2019;王彦星等,2014),因此,青海农牧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李何春等,2020;阎建忠等,2009)。但是,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因素与人类污染环境的主观因素影响,在近几十年,青海农牧地区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出现了愈加恶化的趋势(李彩瑛等,2018),严重威胁到了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同时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例如,1983年的青海省玛多县是全国的首富县,牧民人均收入在全国名列第一,但是随着生态环境恶化,2012年的玛多县已经变成了贫困县 。为缓解农牧民贫困问题、保护青海农牧地区生态环境,我国政府陆续投资近亿元推行各类脱贫减贫项目。可见,为实现脱贫攻坚与小康社会目标,青海农牧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农牧民收入增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农牧业各类政策的全面落实,农牧民的收入问题逐渐成为各级政府与学术界(李聪等,2019;付少平等,2015;马小林等,2021;罗绒战堆等,2020)关注的核心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公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即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青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青海涉藏地区易地搬迁群众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出,在2015—2020年,妥善安置青海农牧地区易地搬迁群众的后续生活,进而巩固青海农牧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因此,青海农牧民增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同时,公平问题历来为我国政府所重视,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研究中,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十六大报告“初次分配重效率,再次分配重公平”的提法修订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由此,把公平问题上升为一个战略高度。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需要 。个体的公平问题是任何国家都会面临的,早在19世纪90年代,以美国社会学家Park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就开始针对在美国生活的跨国农牧民社会问题进行研究。近年来,不同于以往传统单一从事农牧业,现在的农牧民由以往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到现代城镇生活,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与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传统思想和观念制约了农牧民群众参与后续产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公平问题影响了农牧民参与后续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背景,本书拟从公平视角,从惠农惠牧政策、农牧地区产业融合、农牧民生计等不同层面进行研究,由宏观至微观逐步深入探索,重点回答以下问题:青海农牧民公平感知有哪些维度及测量指标,农牧民公平感知有何差异性;公平视角下惠农惠牧政策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效应,公平视角下农牧地区产业融合对农牧民增收的影响效应,公平视角下农牧民生计对其增收的影响效应;公平感知对农牧民增收效果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