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还在《南风窗》工作时,就与陈钿隆先生认识了。广州是本土4A公司的摇篮,那种务实、鲜活、市场化、靠结果说话的气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陈钿隆先生作为广东广告人的代表,身上带着潮汕人特有的勤奋,敢闯敢干的作风,广交朋友的豪爽,一呼百应的领导力,让我难以忘怀。
2004年我从广州到上海,参与创办《第一财经日报》后,省广一路高歌猛进,成为新时期中国广告业的一面旗帜。虽然与陈钿隆先生见面不多,但无论在上海还是在广州,每次听他讲省广的愿景和探索,总是给我很多启发。
我的博士导师卢泰宏教授是广东最早关注广告业和点评省广作品的管理学者之一,我在珠三角采访的很多企业家朋友都曾受益于省广的策划和传播。在某种意义上,我也算省广发展的一个见证者。但省广到底是怎样发展到今天的,在很多商战传奇和品牌奇迹的背后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我其实并无系统的了解。
今天看了东升写的这本书,不仅让我全面完整地了解了省广的发展历程,对陈钿隆先生在省广的成长过程也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他从一名基层广告业务员成长为今天省广的掌舵人,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对广告创意产业异常热爱、创意非凡的年轻团队。省广不但后继有人,而且后继人才众多,足以显示出他的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对省广未来发展的谋划能力。
陈钿隆一直说,省广是他人生的终极意义所系,是他的终身事业所在。不了解他的人,或许很难理解他对省广的这种感情。
纵观全球,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一是品牌与品牌的竞争,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中国在后者占优,奠定了中国制造的牢固根基。但在品牌、广告等方面,距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差距。
作为全球供应链主要节点之一,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全球30%左右。但受成本因素、地缘政治因素等影响,供应链可能会移走,但品牌更长久,更无法移走。
有品牌,可以登高而招,整合供应链;只有供应链,无品牌,就会被锁定在“汗水经济”而非“聪明经济”,“躯干国家”而非“头脑国家”的低附加值状态。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从中国名牌到世界名牌,是中国必须完成的新跨越。这也正是省广等本土优秀广告公司的使命。
说实话,广告创意产业不好搞,尤其是广告公司,可谓十足的乙方,在强势的甲方面前,往往比较弱势。但省广在这个难做的行当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做得很好,而且做成了行业龙头,在世界广告业也建立了影响力。
从本书看,省广之所以能够在乙方的位置上,做成行业标杆,靠的是强烈的家国情怀,靠的是高度的专业能力,靠的是超强的学习能力。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新商业文明。尽管从整个企业界来看,省广的营收规模不算很大,这是省广所处的行业特点决定的。但省广的经营管理、文化很有特点。这种细分市场的龙头同样值得广大企业家、创业者学习。
同时,作为广告服务机构,省广的发展历程也折射出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产业变迁。从最初的家电、地产、通信,到今天的汽车、新经济、新消费,从中可以体会到中国经济的流变和未来走向。
在这一过程中,省广总是能够踩准产业变迁的时间点,体现了省广人尤其是省广领军人的前瞻性。这几年,宏观环境急剧变化,不断出现企业暴雷现象,很多垫资的广告公司被拖入泥潭。省广能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稳健发展,其领导团队尤其是陈钿隆先生可谓功不可没。
今天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国有企业的“混改”,省广早在2002年就实现了改制。那次改革,省广保留了30%的国有股份,其余70%的股份由领导层、骨干员工等持有,反映了创意经济中人才的价值。这种大胆尝试,对今天一些相似服务行业的国企改制也具有一定参照意义。
当然,作为国有股份背景的上市公司,省广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日益扩大的员工团队与相对封闭的股权结构产生的矛盾等,这需要有关部门在新时期继续探索,深化改革。
从产权改革角度看,省广对推进中国现代服务业的新商业文明做出了一定贡献;陈钿隆先生等省广管理层的探索,为众多中国品牌的崛起与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也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新商业文明的内涵。这应该是省广在百亿营收之外的另一重要意义。
东升是我认识快20年的青年学者,也是资深媒体人,这么多年来一直研究中国企业。先后出版过华为系列,百度系列图书,对中国企业有比较独到的认知。
此次,东升聚焦研究省广,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期待东升出版更多优秀作品,也预祝省广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