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导论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意义及战略要求,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出了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随着网络通信等技术的突飞猛进,以“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媒介,正在引发人们生活、学习、交往的深刻变动,尤其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突飞猛进的媒介技术不断重构着人与自身、人与世界的关系,不仅影响着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角度,还使社会生活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文化景观。媒介不仅仅是组织、政党或个人根据其需求选择是否使用的技术,它的存在已然成为社会和文化实践的一个结构性条件,同时存在于特定的文化领域以及作为整体的社会中。在媒介化社会中,媒介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种社会机制中都能感受到一种影响效力显著的“媒介逻辑”。特别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媒介逻辑影响和规制着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切文化、秩序和规范。可以说,当前社会互动的基本特征就是遵循以数字化技术为载体的媒介逻辑,使社会互动持续向深度媒介化状态过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是一项关乎国之大计、民族未来的重大课题,对于我国青年大学生群体而言意义尤为深远。基于此,结合新媒体深度发展的时代背景环境,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展开探讨和研究势在必行,更是提升大学生思政实效性的迫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必须直面这一时代命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于这一大学生时代课题给出有力的探索和回应。 0KplANZxYPb4Jrzlwc3XXh4HUeCQOmn3RkBi5djAIBPdpt5zWDHmJEXLdMhcvRf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