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出生之前

第一节 孕前准备

怀孕前的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生宝宝

爸爸妈妈/其他照护人的困惑

我们为什么要生宝宝?

为您解答

1.宝宝是奇妙的生命延续。从一个胚芽开始到胎儿雏形再到小宝宝,新生命的孕育与诞生是一个伟大而神奇的过程,复杂而且缜密,让我们肃然起敬。从生物基因遗传角度分析,宝宝的身体和性格特征70%都是来源于父母,父母能从宝宝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重温年少的记忆,感受到血脉相连的维系。

2.宝宝是快乐幸福的源泉。每个宝宝都是上天赐给的最好礼物。宝宝第一次胎动、第一次对父母露出纯真无邪的微笑、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父母发现着、分享着宝宝的快乐、宝宝的探索、宝宝的成长,生活的色调随着宝宝的成长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这就是幸福!

3.宝宝是激发父母学习的动力。宝宝的到来会让父母遇见各式各样的问题:怎样给宝宝一个健康的开始,如何进行宝宝的日常护理,如何合理喂养宝宝,如何判断生长发育中的异常,如何进行疾病预防,等等。许多技能都需要父母学习,因此父母的知识、眼界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扩大。

给您支招

宝宝的健康成长,依赖于父母的关爱,更需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宝宝,陪伴与游戏是宝宝获得知识的源泉,鼓励能让宝宝感到安全、自信。从宝宝出生到长大,我们都在一点一滴地积累作为父母的能力,参与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

怀孕前应做的准备

爸爸妈妈/其他照护人的困惑

每个家庭都希望能够生育健康的宝宝,而迎接健康宝宝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备孕。妈妈怀孕前都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为您解答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备孕阶段,爸爸妈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不仅有助于成功受孕,还会对孕育的宝宝未来的正常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给您支招

1.身体准备。夫妻双方要注意休息、保持规律生活、适当运动、避免受凉和感冒,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男方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减少久坐,穿着透气性好的内裤,少穿紧身裤、牛仔裤以避免睾丸处于高热环境,影响精子的数量及质量。女方在怀孕前半年停止服用避孕药,并停止使用长效避孕工具,而改为使用避孕套,避免接触放射线及有害化学物品,尽量减少烫染头发、涂指甲油、接触油漆等装修材料。慎用药物,如果突发疾病,应当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建议女方于计划怀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最好服用富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如果有基础疾病的夫妻,应先到专科就诊,待病情稳定,经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备孕。

2.心理准备。准妈妈要注意心态平和,情绪起伏不要过大,保持心情愉悦舒畅。

3.饮食准备。准妈妈要营养均衡,多摄入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平时适当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清淡饮食为主,尽量少吃辛辣、油腻煎炸食物及甜品。准爸爸多进食新鲜、卫生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食用含咖啡因的食品,尽量戒烟戒酒。

4.孕前检查。怀孕之前男女双方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5.中医胎养胎教。每个家庭在迎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之前,都充满了希冀和喜悦。孕育一个健康而聪明的宝宝,是准妈妈和准爸爸们最大的心愿。中医胎养胎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养胎护胎最重要的就是调护神气,历史上著名的“文王胎教”就强调了这一点。周文王之母在怀孕后修心养性,让所见所闻都是良好的感受,做到“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起恶言,诵诗,道正事”,避免受到不良的刺激,让胎儿能够发育得仪态美好、健美聪慧,从而养育了一代明君周文王。

在前人胎教理论的基础上,药王孙思邈总结了胎教六原则,记载在《千金要方》中:①谨慎起居;②调节饮食;③调理情志;④慎对寒温;⑤节制房事;⑥戒酒避毒。准爸爸准妈妈如果能够做到这六条,相信能养育出健康又聪明的宝宝。

第二节 孕期管理

孕期注意事项

爸爸妈妈/其他照护人的困惑

孕妈妈应该怎样吃才更营养、更健康呢?孕期应该怎样安排活动呢?

为您解答

平衡膳食及合理的孕期活动对孕妈妈的健康、宝宝的宫内生长发育及宝宝的远期成长均有重要的影响。营养的供给及活动量的安排要根据孕期的不同阶段、孕妈妈的不同情况而有所变化。

给您支招

1.孕期营养

(1)孕早期

①大多数孕妈妈在孕早期会出现早孕反应,因此饮食以缓解孕吐、开胃、安胎养胎为主。如果早孕反应影响了正常进食,可选择少食多餐,保证每日营养的摄入。虽然孕吐暂时可能令孕妈妈无法保持对营养的均衡吸收,但在这一阶段,无须过多担心进食量对胎儿的影响。因为孕早期主要是胎儿器官形成阶段,而非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这时胎儿对营养的需求相对较少。

②孕早期应特别注意叶酸和碘的摄入,这关系到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建议孕妈妈孕前3个月及孕早期每日补充叶酸0.4毫克,同时摄入富含叶酸的天然食材如深绿色蔬菜、动物肝脏、动物肾脏、豆类、蛋类等;摄入加碘盐,适当摄入海产品如海带、紫菜、干贝等。

(2)孕中期

此阶段的胎儿处于快速增长期,为满足自身和胎儿迅速生长的需要,孕妈妈饮食应以补充能量和营养为主。讲究营养合理搭配原则,适当增加奶、鱼、禽、蛋、瘦肉的摄入,避免进食过多的油炸、甜品类食物。此外,这一时期孕妈妈对铁、钙的需求量增加,建议适当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肝脏及瘦肉等)及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虾皮和海带等)。中国营养协会推荐身处孕中期的孕妈妈在饮食基础上每日补充钙剂300~500毫克,同时还应加服维生素D或常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

(3)孕晚期

随着胎儿持续增长,孕妈妈的腹部压力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饮食应以防治妊娠期疾病和缓解不适为主,孕晚期常见疾病和症状有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便秘、水肿、胃部饱胀不适等。饮食以清淡、少食多餐为原则,适当限制精米、精面等主食摄入,多吃高纤维、高蛋白食物。避免过多食用糖分过高的水果及甜食,以免体重增加过快,给自然分娩带来压力。同时还应注意避免过多盐分和水分的摄入。

2.中医孕期饮食调理

北齐名医徐之才提出了逐月养胎法,被收录在《济阴纲目》《证治准绳》《千金要方》等书中。下面简述以供读者参考。

(1)孕1月,不要吃生食(比如刺身等),少吃一些酸味的食物,不要吃辛辣和腥味重(比如虾蟹类)的食物,吃大麦有益。

(2)孕2月,要少吃辛辣和腥膻的食物。

(3)孕3~4月,是宝宝长血脉之时,主食以大米为主,可以多喝鱼汤,使经络通行、耳目通灵。

(4)孕5月,主食以米饭和面食为主,可以适当喝一些牛羊肉做的汤。

(5)孕6月,要养筋脉,可以吃一些牛肉之类的食物。

(6)孕7月,是养骨骼的时候,不应吃寒凉食品,可以常吃大米,配合四肢活动。

(7)孕8月,不要吃性燥的食物,比如辛辣的、香燥的食物,不要饥一顿饱一顿,也不要强忍大便。

3.孕期活动

怀孕期间的活动量其实跟饮食一样,也是要根据不同的孕月来进行安排的,既不可过逸,也不宜过劳。过于安逸易致气血凝滞而发生难产,过度劳累又可能损伤胎儿导致流产或早产。通常来说,孕早期(1~3月)宜静养安胎;孕中期(4~7月)就要适当地增加一些活动量,来保证经络舒畅,气血流通,胎儿能够更好地发育;孕后期(8~10月)则要减少活动量,做一些比较轻的活动或工作,足月以后宜静养,安心待产。

4.孕期心理准备

怀孕期间的情绪调理极为重要,孕期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胎儿发育。怀孕后因为内分泌及其他各种因素影响,孕妈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家人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孕妈妈要主动远离一些可能引起负面情绪的事物,同时可以通过听温和舒缓的音乐、练字、朗诵等方式来放松心情。

孕期检查

爸爸妈妈/其他照护人的困惑

为了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孕妈妈该如何做好产前检查呢?

为您解答

定期且规范的产前检查,能评估孕妈妈及胎儿处于宫内的健康状况,防治妊娠并发症。一般来说,从确定怀孕开始,需行第1次产前检查,在妊娠28周前需要每月做1次产前检查,28~36周每2周做1次产前检查,36周后每周做1次产前检查。整个孕期,孕妈妈可能需要进行9~15次产前检查,如果有产科并发症或合并症,还需要增加产前检查的次数,需产科及其他相关科室同时进行诊治。

给您支招

1.孕早期产前检查

孕早期是指从发现怀孕至妊娠14周之前,建议每4周产前检查1次。(表1-1)

表1-1 孕早期产前检查

上表参考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孕中期产前检查

孕中期是指妊娠14周至妊娠28周,建议每4周检查1次。(表1-2)

表1-2 孕中期产前检查

上表参考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孕晚期产前检查

孕晚期是指妊娠28周至妊娠36周,建议每2周检查1次。从妊娠36周开始,愈来愈接近生产日期,此时所做的产前检查,以每周检查1次为原则。(表1-3)。

表1-3 孕晚期产前检查

上表参考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第三节 孕期常见问题及处理

乳头内陷

爸爸妈妈/其他照护人的困惑

什么是乳头内陷?乳头内陷该怎么办?还能哺乳吗?

为您解答

乳头内陷是一种较常见的乳头畸形,表现为乳头不能凸出乳晕平面甚至向内凹陷,大多为先天性,少数继发于感染、创伤、肿瘤等。根据乳头内陷程度不同,将其分为3型:1型表现为乳头部分内陷,能较容易挤出,无回缩,乳头颈部存在,乳头大小与常人无异;2型为乳头全部凹陷在乳晕中,但可用手挤出,有回缩倾向,乳头较正常小,多无乳头颈部;3型则表现为乳头完全埋在乳晕下方,无法用手挤出。

乳头内陷不但影响外观,还可因污垢存积而造成异味、湿疹、感染等,同时宝宝难以吸吮内陷的乳头,导致妈妈胀奶甚至引发乳腺炎、乳房脓肿,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给您支招

目前治疗乳头内陷的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手法牵拉和负压吸引法,建议在孕前及产后进行,以免引起宫缩,导致流产或早产。

1.手法牵拉。轻度乳头内陷的准妈妈,可尝试用手反复将乳头向上、向外提拉,并按摩乳房,这有利于改善乳头内陷的情况(图1-1a)。

2.负压吸引。原理同手法牵拉,通过利用乳头内陷矫正器或吸奶器等负压吸引装置对乳头产生持续的负压牵拉(图1-1b)。该方法适用于轻度及部分症状不重的中度乳头内陷患者。

3.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乳头内陷往往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图1-1a 用手牵拉内陷乳头

图1-1b 用乳头内陷矫正器进行乳头牵引

特殊疾病妈妈的孕期管理

爸爸妈妈/其他照护人的困惑

如果孕妈妈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炎等特殊疾病,还能继续妊娠吗?如果继续妊娠,该如何做好孕期管理呢?

为您解答

特殊疾病孕妈妈是否继续妊娠,需要根据妊娠及疾病情况综合评估。如果在怀孕的过程中出现了合并症或并发症,就属于高危妊娠,需加强妊娠监督,增加产前检查频率,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多学科联合会诊,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

给您支招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血压升高的一组疾病,包括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以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该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血压升高、蛋白尿、水肿、全身多器官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子痫)、昏迷等,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妈妈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高危人群,孕期查出轻度血压增高时,不要恐慌,应在医生指导下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注意合理饮食、适度锻炼、补钙,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在家自我监测血压。

轻度的妊娠高血压孕妈妈,可住院也可在家治疗,密切观察自身及胎儿的状态,间断地吸氧。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降压治疗,降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和胎盘早剥等严重的母胎并发症。如果出现血压波动、下肢水肿并逐渐加重、头昏、头痛、视物模糊、胎动异常、腹痛腹胀甚至阴道流血等异常时应及时就医。

对重度子痫前期或者子痫孕妈妈,均应住院监测和治疗。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休息、镇静、解痉,有指征地降压、利尿,密切监测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必要时请心内科医生指导降压,预防心力衰竭。子痫前期孕妈妈经积极治疗后母胎状况无改善或者病情持续进展,终止妊娠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母婴的损害。

2.妊娠糖尿病

妊娠合并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为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另一种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的糖尿病,并且在分娩后血糖会逐渐恢复正常,称为妊娠糖尿病。大部分患有糖尿病的孕妈妈,属于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容易引起孕妈妈出现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感染等问题;还容易发生巨大胎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低血糖、胎儿畸形等问题。如果出现巨大胎儿,还会使孕妈妈发生难产、产道损伤、剖宫产的概率增加。

原有糖尿病的患者当血糖控制良好,器质病变较轻时,在内分泌科医生协助下严格控制血糖,方能怀孕。怀孕后仍应积极治疗,严密监护。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监测血糖变化:维持空腹血糖小于5.3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6.7毫摩尔/升。若血糖控制不佳,应在内分泌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并于产后6周进行糖耐量试验。

血糖控制的方法如下:

(1)合理控制饮食,既要满足宝宝的需要,又要控制好孕妈妈的体重,维持体重合理增长(孕晚期每周增长0.5千克,每月不超过2千克)。多吃瘦肉、鸡蛋、纯奶及粗纤维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少吃甜食,控制水果摄入量,尽量少吃肥肉、油炸食物。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2)多活动,增加运动量。在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多活动,每天散步,饭后半小时多走动,可以把多余的糖分变成能量释放出去。适当的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

(3)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胰岛素治疗。

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以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B)最为常见。育龄女性应常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若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阴性者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以预防妊娠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乙型肝炎的女性在计划妊娠前,需行肝功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 HBV DNA)检测及肝脏超声检查。如肝功能正常、HBV DNA低水平、肝脏超声无特殊改变,可正常妊娠。若孕前使用干扰素抗病毒,须停药半年后方可考虑怀孕。

如果HBV DNA定量未降至正常时发现意外怀孕,或孕期才发现HBV感染,该怎么办呢?孕妈妈也不用太担心,目前有孕期可选择的比较安全的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或替比夫定。一般来说孕期正规治疗可使病毒载量下降,从而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HBV母婴传播阻断:对血清HBV DNA载量≥2×10 6 国际单位/毫升而肝功能正常的孕妈妈,妊娠中晚期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HBV母婴传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阳性孕妈妈所生宝宝,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并按照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程序完成乙肝疫苗接种。新生宝宝经主动、被动免疫后,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以接受母乳喂养。

妊娠合并肝炎的孕妈妈,若出现食欲极度减退、频繁呕吐、腹胀、腹水、黄疸迅速加深、肝臭味、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昏迷等,应考虑重症肝炎,需专科医生及时处置,必要时提前剖宫产终止妊娠。

4.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心脏病(包括妊娠前已有心脏病及妊娠后新发生的心脏病)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合并症,尤其是合并心力衰竭时,病情将更加严重,是孕妈妈和新生宝宝死亡的直接原因。

妊娠合并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咯血、端坐呼吸、胸痛、肝肿大、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妈妈在妊娠32~34周、分娩时及产后3天内心脏负荷最重,应加强监护,警惕心力衰竭发生。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妈妈,需定期就诊于心内科及产科,医生会根据心脏病种类、病变程度、是否需手术矫治、心功能级别,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并综合判断心脏耐受妊娠的能力,必要时终止妊娠。

孕期慎用的中药

爸爸妈妈/其他照护人的困惑

妊娠期间服用中药安全吗?有无禁忌呢?

为您解答

并非所有中药都安全无毒,妊娠期间务必谨慎用药,包括中药在内。

给您支招

通常来说,影响妊娠的中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1.有毒中药。乌头和附子可以引起消化、心血管、神经等系统毒副作用,细辛、何首乌易造成肝肾损害,蜈蚣、斑蝥等动物药也可能造成多个系统损害。还有一些有毒性的中药都需忌用,如天南星等。

2.破血药。破血药是效果很强的活血药,容易造成流产、早产,如三棱、莪术、桃仁、红花等。

3.攻逐药。巴豆、牵牛、芒硝、大黄等具有泻下通利作用的中药可能引起滑胎,也要慎用。

4.辛香走窜药。麝香、冰片等中药具有较强的活血通经、催产下胎的作用,妊娠期忌用。

5.矿物药。许多矿物药常含有毒性成分,如雄黄含有二硫化二砷、朱砂含汞,可能对胎儿发育造成损害,妊娠期禁用。

总之,妊娠期间无病尽量不要用药,包括补益的保健品。如出现健康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医嘱谨慎用药(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

脐带血的储存

爸爸妈妈/其他照护人的困惑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脐带血中的干细胞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什么是脐带血?干细胞又是什么呢?它们有哪些作用?有必要储存脐带血吗?

为您解答

干细胞是一群未分化的细胞,具有再生新细胞及分化成为特定组织器官的能力。脐带血是宝宝出生后留在脐带和胎盘中的血液,它含有丰富的干细胞。临床中通过脐血干细胞移植,可重建人体的血液和免疫系统,能治疗多种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

给您支招

脐带血可给宝宝家人自用,也可以给其他人使用。多数情况下,脐带血是对他人有用,但不适合宝宝自己。家人中只有当宝宝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需要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可能因保存了脐带血干细胞而受惠。但全社会所有人员向公共脐血库捐献脐带血具有很大的社会益处,能提高他人脐带血配型的成功率。

如果您想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可考虑储存脐带血,以便适时捐献给需要的人。

第四节 宝宝临近出生前的准备

宝宝养育环境准备

爸爸妈妈/其他照护人的困惑

为了迎接新生宝宝,在养育环境方面,爸爸妈妈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为您解答

新生宝宝出生以后生活环境其实是从无菌的环境到了有菌的环境,宝宝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机体免疫力比较差,爸爸妈妈需要提前做好养育环境的准备,让宝宝逐步适应新的环境。

给您支招

1.优质的宝宝房

(1)要保证宝宝住得舒适,爸爸妈妈应从温度、通风和装修布置三方面着手。宝宝房间的温度要适合新生宝宝,以24℃~26℃为佳。宝宝的房间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因为如果室内通风不好,易于滋生病菌,当病菌达到一定密度时就可能会致病。装修布置应简洁环保,也可以在房间里挂些颜色鲜艳的画饰,这样有助于促进宝宝视觉发育。

(2)刚出生的宝宝时刻需要照顾,最佳的居住方式应是与爸爸妈妈分床不分房。爸爸妈妈可以将自己的卧室稍作调整,在大床旁边布置一张婴儿床。

2.适合宝宝的居家环境

(1)宝宝的居家环境要注意室内的空气流通,尽量开窗通风,适当借助空气净化器,并且避免让宝宝遭受“二手烟”“三手烟”的危害。

(2)要注意室内植物可能存在的隐患。如果在卧室里摆放过多植物,可能造成宝宝夜间睡眠缺氧,易过敏宝宝可能会引起花粉过敏等。

(3)防治家庭虫害。家中常见的虫害多是蟑螂、蚊子、苍蝇等。一旦家中发现虫害,应及时灭杀。防治虫害最好使用粘虫板、蟑螂盒、蚊帐、电蚊拍等,尽量避免使用杀虫剂。

(4)清理易引起过敏的地毯。有宝宝的家庭最好不要使用地毯。地毯中容易隐藏霉菌、尘螨等常见过敏原,可能会引起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一系列过敏反应,如果确实有需要,要定期清洗并彻底晒干。此外,家中其他针织布、棉布罩以及床单、被罩、窗帘等也要经常清洗或更换,以免危害宝宝健康。

(5)注意用电安全。电线等要远离宝宝,并且要保护宝宝眼睛,室内的光线不要太明亮。

3.安全的婴儿床

所有婴儿床都应按照下面几项要求仔细检查:

(1)婴儿床护栏栏杆的间距不宜过大,栏杆间距大的话,头容易伸进去并被卡住,也不宜有镂空和雕饰,床角柱应与床头板等高。

(2)建议选择结实、偏硬的床垫,不要选择软床垫。

(3)床垫的大小必须和婴儿床里面的面积相符。

(4)新买的婴儿床需要把床垫表面包裹的保护膜撕掉,这层膜是不透气的。

(5)定期检查婴儿床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有无缝隙及毛边等。

(6)婴儿床内不宜放置太多物品,尤其是很软或滑的物品。

(7)婴儿床栏上尽量不要挂物品,如果必须挂,则要确保宝宝够得着的物品的安全性。

4.寝具和枕头

当宝宝睡觉时,最好将宝宝放入睡袋中,以确保宝宝不会着凉,也不会因为盖棉被而引起窒息。一般情况下,宝宝可以不用枕头或者用很低的枕头。不论枕芯是什么填充物,都要定期更换。因为宝宝睡觉时容易出汗、流口水、溢奶等,汗液、口水或奶渍浸湿枕芯,会使枕芯填充物发霉,如果清洁不及时,宝宝长时间受到霉菌刺激,可能会出现呼吸道不适,甚至过敏。

5.衣物清单

随着预产期的临近,可根据季节为宝宝购买衣物。推荐购买:3~4件宝宝上衣,6~8条宝宝裤子,2件宝宝毛衣,2顶宝宝帽,4双宝宝袜,2~3个新生宝宝睡袋,2~3条宝宝抱毯,2套宝宝毛巾和浴巾(最好选择连帽浴巾),3~4包新生宝宝规格的纸尿裤。

原则上,宝宝的衣服应不影响皮肤排汗及手脚运动,舒适就好。衣服不必准备太多,宝宝生长很快,随时需要更换新尺寸的衣服。

预产期到了还不生怎么办

爸爸妈妈/其他照护人的困惑

如果预产期到了,还没有发作该怎么办呢?

为您解答

有相当一部分孕妈妈因预产期到了却没有发作而比较焦虑,担心胎儿在宫内出现缺氧缺血等异常,其实一般在预产期前后2周左右分娩都属正常。

给您支招

若孕妈妈已经过了预产期,却还未出现先兆临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到医院再次核对妊娠周数。医生会根据你的月经周期,早孕时超声检查(妊娠11~14周超声检查),再次核准妊娠周数及预产期。对于定期产前检查无异常的孕妈妈,孕周在37~41周分娩都算正常。但妊娠40周以后胎盘功能逐渐下降,妊娠42周以后明显下降(42周属过期妊娠),所以在妊娠41周以后,可考虑终止妊娠,避免出现胎儿窘迫。

2.到固定医院定期产前检查。行产科超声检查,观察胎动、胎儿肌张力、胎儿呼吸运动及羊水量,行胎心监护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胎儿血流监测,观察胎儿在宫内有无缺氧的情况,若有异常,随时住院,必要时终止妊娠。

3.在家待产期间,密切观察。注意胎动情况,若胎动明显减少则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可能(如12小时胎动小于20次),需立即至医院就诊。如出现规律下腹胀痛,阴道流血或者流液,可能是先兆临产或者临产,应及时到医院准备待产。

4.中医支招。有两个穴位已经被证实具有促进生产的作用:合谷穴(附录六图9-23)和三阴交穴(附录六图9-28)。

什么时候住院好

爸爸妈妈/其他照护人的困惑

孕妈妈什么时候去医院住院好呢?

为您解答

许多临产的孕妈妈担心在家待产出现问题,或来不及到医院就开始分娩,因而稍有“风吹草动”就赶到医院,甚至在尚未临产、无任何异常的情况下,找产科医生要求提前住院。其实,提早入院等待也并不一定就好,医院不可能像家中那样舒适、安静和方便,而且孕妈妈入院后较长时间不临产,会有一种紧迫感,尤其看到后入院的孕妈妈已经分娩,对自身也是一种刺激。孕妈妈住院的具体时间需要根据孕周大小、胎儿的情况以及孕妇的身体状况等综合决定。

给您支招

1.孕早期、孕中期

如果在胎儿没有足月的时候,特别是在孕早期、孕中期,孕妈妈出现阴道流血、流液,或者是下腹部胀痛的情况,可能是先兆流产或者是先兆早产,需要随时住院保胎。

2.孕晚期

(1)在孕晚期,若出现胎动异常,如胎动过于频繁,或者是胎动明显减少(如12小时胎动小于20次),提示宝宝在宫内有缺氧可能,需随时住院检查,行胎心监护、超声检查等,必要时需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2)妊娠足月后,妊娠37~41周,孕妈妈若出现下腹部规律胀痛或者无痛性阴道流液,伴或者不伴阴道见红,那么随时有可能分娩,需急诊入院待产。

(3)若经医生核实,孕周超过41周还没有发作,也需要到医院进行催产。

3.异常妊娠或妊娠合并症

(1)若为产科异常情况,如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既往瘢痕子宫,或者多胎妊娠、巨大胎儿、胎位异常(如臀先露或者横位),以及孕妈妈本身骨盆或者软产道异常等情况,不能阴道分娩,需提前住院,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由医生评估终止妊娠的时机。

(2)当妊娠有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肾病、肝病等,经检查出现异常情况,或者孕妈妈本身有异常症状,需及时住院治疗相关并发症。若病情进展,必要时需提前终止妊娠来抢救孕妈妈生命。若孕妈妈合并有外科疾病,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需急诊入院治疗,若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需急诊行外科手术,若到了孕晚期,必要时先行剖宫产,同时行外科手术。

家庭成员须知

爸爸妈妈/其他照护人的困惑

家里喜添新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该如何与新成员相处呢?

为您解答

宝宝的到来,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等家庭成员来说是一件既开心幸福又忐忑不安的事情,大家需要尽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进入新的角色。

给您支招

1.妈妈须知

(1)调整好情绪。宝宝的初生时期对妈妈来说是一段特别的时光,生完宝宝后的身体需要逐步恢复,加上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妈妈可能感觉既兴奋又疲惫,既快乐又苦闷。此时,要尽量理智、客观地对待这些情绪。如果负面情绪在2周内没有改善,甚至越来越严重,应该向医生咨询。

(2)与宝宝建立亲密关系。宝宝出生后尽早母乳喂养,在母乳喂养的同时享受与宝宝肌肤相亲的感觉。

(3)掌握一些育儿技能。向专业照护人员学习育儿技能,结合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将这些照护宝宝的方法运用起来。

(4)和家人一起照护宝宝。照护宝宝并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家人应该和妈妈一起照护宝宝。可以适当地向家人寻求帮助,让大家一起感受宝宝到来的喜悦与忙碌。

2.爸爸须知

(1)调整好情绪。尽管爸爸不用经历分娩,但前所未有的压力、疲倦和睡眠不足同样也可能导致情绪问题,甚至出现产后抑郁,因此爸爸需对自身的产后抑郁症迹象保持警惕,适当调整,必要时寻求帮助。

(2)与宝宝建立亲密关系。宝宝出生后,爸爸可以和宝宝进行肌肤相亲的袋鼠式护理。研究显示,和出生后2小时睡在婴儿床里的新生儿相比,被爸爸抱在胸前的新生儿会哭得更少、入睡得更快。

(3)和妈妈一起照护宝宝。出院回家后,爸爸要做好妈妈的得力助手,在需要喂奶的时候帮忙把宝宝带到妈妈身边并调整其哺乳姿势,在妈妈喂完奶后口干时及时递杯水,给宝宝更换尿布,然后将其安全地放回婴儿床或摇篮里。

3.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须知

在养育宝宝方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是坚强的后盾。

(1)如果与儿女住得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以定期去他们家中照顾宝宝,为儿女争取一定的休息时间,同时也增进了与宝宝的感情。

(2)如果住得离儿女家很远,可以定期给宝宝打电话或者视频聊天建立联系,并长期坚持。

(3)重视特殊的日子,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陪伴宝宝,参加节日聚会等。

(4)在育儿方面,家庭成员的育儿观念可能不一致,尤其是隔代亲有时会导致家庭矛盾。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学习科学的育儿观念。

4.哥哥姐姐须知

(1)调整好情绪。首先要相信,弟弟妹妹并不是与你对立的、争夺爸爸妈妈宠爱的敌人,而是在这世界上陪伴你最久、最亲密的伙伴,是爸爸妈妈给你的最特别的礼物。

(2)跟爸爸妈妈一起照护宝宝。作为家庭成员的一分子,又是小宝宝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期待和你一起照护宝宝,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如帮宝宝拿尿片、递奶瓶,陪宝宝一起玩耍等。 DBSifq5xv5grsb8fEHmqZV+PGEk5DLbDaDIdo3+54qvFLkH5LDkIr4wAG9BqeG7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