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柏林墙是被音乐电视摧毁的吗?

长乐先生:

1989年11月,在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冲突的日子,世界冷战时代的标志物柏林墙倒塌了。有人说,是音乐电视摧毁了柏林墙,音乐电视的10亿观众拥有巨大的心灵能量。物质之墙是无法与这种能量抗衡的。

2001年9月11日,数十亿人目瞪口呆地看着直播的电视画面里,飞机在秋日的朝阳下,撞向纽约110层的世贸大楼,然后,大楼慢慢地塌下来,烟尘像原子弹爆炸一样,带着巨大的能量,迎面向人们扑过来。有人说,这次震惊世界的惨烈袭击源于“文明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将越来越深刻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当亲身经历这些标志性的事件发生之后,我常常想,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虽然能看清大到宇宙小到原子的物质世界,却仍然无法学会如何相处这样的生活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可能决定着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命运。

“认识你自己”,这句苏格拉底在两千多年前说的话,在今天依然是人类的一个重大课题。

这样的时刻,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界。

星云大师:

一位观众在凤凰电视台看了关于我与刘长乐先生的对话后写道:“我不太明了的是,节目的名称叫《包容的智慧》,但整个节目中并没有怎样触及智慧。但当我静下心来思索时,突然开悟,‘包容的智慧是什么?不就是包容吗?对,智慧就是包容!’”

中国词语意味无穷,包容不仅意味着平和、宽容,也经常有另外一些意思:眼开眼闭,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还讲究忍让、苟且、退守,即所谓的“妥协”。

妥协是一条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佛教本身就很会妥协,有时妥协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云游世界各地弘法,记得有一次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演,该校一位约翰·麦克雷教授在叙谈时说道:“你来美国弘法可以,但是不能开口闭口都是中华文化,好像是故意为征服美国文化而来的。”当时我听了心中就有一个觉悟:我应该要尊重别人的文化,我们来到这里只是为了奉献、供养,如同佛教徒以香花供养诸佛菩萨一样。大家常说,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人把战胜对手当成成功的标志,其实,真正的制胜之道,不在于屈人之兵,而在于化敌为友。

长乐先生:

在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遗憾的是,在两千多年之后的当代,东西方文化产生了一些严重的冲突、分歧和对立。恐怖主义、自杀式袭击、隔离墙、定点清除等等。死亡与战争,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类,面对这些严重的危机,东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相互依存的思路。但是怎样才能让人们真正认识到谁也离不开谁呢?包容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星云大师:

许多宗教学者与文化学者都认为,佛教文化具备独有的“包容性”,能广泛顺应人心与区域文化的差异。这种文化的特质,符合现在多元化与全球化的文化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近年来,佛指舍利分别来到台湾和香港,造成各地万人空巷、万人争睹的盛况,各种政治纷争也暂时告一段落,显现出华人民众对佛教文化的普遍认同,无论政治立场再怎么对立,回到家中,“家家念弥陀,户户有观音”。

我曾经用“虎豹山林”——虎豹聚集的地方,形容社会现状。但是,另一方面,“虎豹山林,共生和解”,连动物都能和睦相处,何况人类呢?这对于思考目前的两岸关系现状是有启发的。

长乐先生:

探讨包容的智慧,我以为有许多问题需要大师开示,比如:

1包容的真义是什么?

2人类为什么要互相包容互相尊重才能生存?

3办任何事,困难不怕,危险不怕,就怕没有伟大的精神。这个伟大的精神指的是包容吗?

4有一颗善心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吗?

5原谅恶,会不会导致恶的泛滥?

6文化对社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影响有多大?

7佛家讲究平常心,但追求卓越的社会群体需要企图心,两者如何统一和协调?

8中国人是不是一个有包容性格的民族呢?

9大众传媒对于两岸的和解、交流应该发挥何等功用? mt7u1A18MQNDz0RBJXZD5V48YFuoG5sFN09OA0XALlOQ3ZhlYRx8f34X4I3JVv5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