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因为患抑郁症在家休假,为什么还能出去玩?

现在,让我们将视角转移到E小姐身上,来观察、思考她究竟经历了什么。

被小小的挫折打击

E小姐从某所著名私立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向往已久的出版社工作。一开始,她动力十足地学习工作内容,每天努力工作,就算加班也毫无怨言。她能很好地处理部门内部的人际关系,也能踏踏实实地完成分配的工作。她认真工作的样子得到了领导T先生的高度认可,T先生觉得这个新人非常不错。

然而,E小姐却从3年前开始感到身体不适,起因是T先生对她的某份策划方案提出了一些意见。

“我明白你的情怀,可是我认为这个策划方案有些偏离实际。从理想主义的角度来看,你说得没错,不过公司需要的是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的内容。”

在做这份策划方案时,E小姐非常投入,也很有自信。虽然她在理性上明白T先生的意思,但是在感性上却总觉得自己的策划方案遭到了否定。

“好的!我明白了,对不起,我会继续推敲。”

E小姐带着和平时一样的笑容勉强支撑着自己,可是在工作结束后,她回到独自居住的房子,突然觉得格外空虚。等回过神来时,她发现自己明明不饿,却已经把之前买来的膨化食品和速食食品都吃完了。她觉得自己在吃的时候仿佛被什么东西附身一样,没有任何情绪。

此时,E小姐看着散乱的垃圾,陷入了强烈的自我厌恶中。她想:“我究竟在做什么?我真是一个没用的人。”就是从那时起,E小姐养成了暴食的习惯。

从自我否定到丧失自信,身体也出现“异变”

E小姐对工作充满希望,她无法接受付出努力却不一定能得到好评这样的现实。在学生时代,E小姐的努力总能换来正面的评价。

“你是不是太认真了?做策划方案的时候最好放松一些。”T先生曾经对E小姐提出这样的建议。可是,E小姐并不明白领导的意思。她从小就被灌输做事必须认真努力的思想,如今却出现了问题,这让E小姐觉得内心非常混乱。逐渐地,E小姐越来越无所适从。

在那段时间里,E小姐在公司经常会出现强烈的头痛、恶心、头晕和腹痛等症状,她开始害怕上班这件事,请假次数越来越多。这些症状在反复出现的过程中逐渐加重,她的请假时间越来越长。

可是,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身体上的不适症状是精神问题引起的。

“我明明知道这份工作很重要,必须好好表现,为什么身体却总是出现问题呢?”E小姐感到束手无策。

她在内科、妇科等多个科室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检查,却没有发现身体指标存在任何异常。医生总是千篇一律地告诉她,这些症状是压力引起的。然而,就算医生再怎么说这些症状是压力引起的,E小姐还是搞不懂自己究竟是怎么了。

最终,经过朋友不断劝说,E小姐不情不愿地前往精神科就诊,结果被告知有患抑郁症的可能,这让E小姐大吃一惊。

每天都在责备无所事事的自己

“你患有抑郁症,请按时服用抗抑郁药物,在家专心疗养。”

按照医嘱,E小姐向公司提交了诊断证明,开始长期休假。总之,既然医生说了要好好休息,那么她就尽可能地让自己每天什么都不做。

可是,无论怎么休息,E小姐都依然只会责备无所事事的自己,情绪完全没有得到平复。相反,因为无事可做,她的脑子里全都是消极的事情。

除此之外,她逐渐过上了日夜颠倒的生活,总是清晨入睡、傍晚起床,这让她更加厌恶自己。虽然医生说她应该过规律的生活,但是她就算吃了医生开的安眠药,也无法在夜晚顺利入睡。更加糟糕的是,E小姐的暴食行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频繁。

此时,E小姐觉得自己就算继续在家疗养,状况也不会得到改善,于是她开始尝试自己搜索各种信息。

她发现,人格障碍、新型抑郁症和非典型抑郁症等疾病的症状似乎与自己的症状接近,于是她果断地决定接受精神治疗。

在接受精神治疗后,E小姐逐渐发现自己存在以下问题。

她总是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认为一旦努力没有带来好的结果,自己就是没有价值的人。与此同时,她虽然感到非常沮丧,但依然会投入巨大的精力让自己表现出充满活力的样子。因为这些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已经彻底内化,所以她无法听到内心的悲鸣,这才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扮演“好孩子”的反作用

E小姐从小就经常观察周围人的脸色,努力扮演“好孩子”。通过努力得到他人的认可,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

从小时候开始,她就对人际关系非常敏感,觉得父母之所以总是看起来不开心,是因为自己是一个“坏孩子”。在小学高年级时,她还在学校里受到过霸凌。她觉得既然连自己都特别讨厌自己,那么自己被别人欺负也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她就算难过也会忍气吞声,甚至没有告诉父母自己被霸凌的事情。

她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人,因此必须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并得到好的成果,否则绝对不会有人喜欢自己,自己甚至会失去活着的资格。

E小姐觉得无所事事的日子是不好的,她最不擅长的就是花时间取悦自己。对E小姐来说,时间必须用来做成某件事情,必须过得有意义。

从自我否定中解放,让内心得到休息

因为E小姐是这样的性格,所以她觉得在家疗养时什么都不做是偷懒的行为。她总是想:“我不是真的有病,我只是想偷懒,我是一个没用的人。”而且,她觉得同事一定也会认为她是一个懒散的人,因此她非常焦急,总想尽早回去工作。

可是,E小姐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我是一个懒散的人”这种想法是盘踞在她内心深处的自我否定的产物。于是,她逐渐能让自己进行真正的休息,也就是让内心得到休息。

在此之后,以前无论睡多久都摆脱不了的疲劳和倦怠逐渐消失,她发现自己的身体里充满能量。于是,在医生建议她尝试出门玩一玩时,E小姐决定接受这项挑战。

能出去玩是病情改善的证明

之前,E小姐总是听从头脑的命令,想着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生活并不自由。最终,她再也听不到内心的声音,不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她应该试着倾听内心发出的声音,并意识到头脑中的陈旧观念,如“出去玩是不好的”,会阻碍内心发出声音。接下来,精神治疗就会帮助她屏蔽头脑的负面影响,跟随内心来行动。

因此,对E小姐这样的患者来说,能出去玩是病情大幅改善的证明。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在治疗过程的后半段,“玩”确实会变得很重要。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患者在思维方式没有彻底转变前就匆忙地回归社会,那么抑郁症迅速复发的概率将非常高。 mg3IH4JE92/EIoRs5tnbGZ+fhB0Onbjmqc59tXssPTyneHtxoJYVNjfNDD6dThv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