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中国”意识的地方记忆与风水的文明隐喻

在中国思想意识形态中,正统性不仅关涉“什么是中国”的历史论述,也是阐释历代王朝(国家)政治合法性来源的核心问题,牵涉政统(法统)、血统(种族)、道统(文化)、疆界等等因素。秦汉以后,“五德终始说”是历代王朝“奉正朔”或“争正闰”的基本理论框架。宋代以后,伴随着儒家的文治复兴运动,以道德批评为主要准则的正统论又成为士大夫热衷的话题。在不同的语境下,正统或正闰之争也是历代士人“中国”意识或“华夷”观念的表达方式。而华夷之辨并非一成不变,往往兼有“文化至上”和“种族至上”两个标准。

其实,正统论之辩叩问的是“政治统一性”问题,折射出传统中国具有一种宇宙秩序(天命)与社会政治秩序(王朝)相互连接的“连续性文明”取向,以及将“中国如何成为中国”作为集体想象建构的历史意识。正统论构造了一个精美的意识形态结构和文明化的旋涡,具有精神性的吸引力和文化的涵摄力,而华夏文化在其中发挥着主体性的统合作用。无论谁欲成为“天下之中”的“中国”的统治者,都必须经历正统论意识形态的洗礼。

按历代正统论兼有道德和空间立论,即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所谓“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唐代皇甫湜《东晋元魏正闰论》所谓“王者受命于天,作主于人,必大一统,明所授,所以正天下之位,一天下之心”,即宋欧阳修《明正统论》所谓“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即宋司马光《论正闰》所谓“苟不能使九州合为一统,皆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实也”,即宋苏东坡《后正统论》所谓“正统之为言,犹曰有天下云耳”云云。饶宗颐称:“正统理论之精髓,在于阐释如何始可以承统,又如何方可谓之‘正’之真理。持此论者,皆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态度。”

从疆域的角度立论,正统论涉及“大一统”观念,即统一的“天朝大国”的自我想象与文化优势认同。古代中国“天圆地方”的空间观念包含着“内诸夏而外诸夷”的华夏文明中心观念,使中国人想象自己是“天下之中”(世界中心、文明中心),而周边都是未开发的蛮夷。宋代以后“正统论”“攘夷论”的兴盛,也凸显了王朝统治者和士大夫以文化优等生心态区隔夷夏的“边界意识”,即“重新建构着汉族中心的文明边界,拒斥着异族或者说异端文明的入侵和渗透” 。如石介《中国论》《怪说》,一方面区分中国与四夷的地理空间差异,“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乎内外,所以限也”;另一方面强调中国与四夷的文明化差异,前者有君臣、礼乐、祭礼、冠婚等文明,后者则被发文身、衣毛穴居。

本章拟从“在地意识的形塑与地域空间的风水想象”和“建构正统性:地方风水故事的文化母题”两个方面,讨论风水术数作为一种意义体系和“冷传统”,如何透过物质化场所(文化空间)和回忆媒介(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等可供教育、教授、学习的形式,来反复讲述、编织、汇流出关于正统性的普遍观念和集体理解。我们还探讨风水术数的总体空间想象(如星野观念、三大干龙说、八景诗、水口庙),将如何塑造一些高度共享性的“文化共相”,将“中国”叠合成一个兼及地理和文化意义的共同体,并强化地域社会的“中国(中华)”文明中心意识。 gDPZU9K6M0xhiBYW6gC8kRk81XOj93lV3g7zm/VhpoCxooId9AReqQTba6oi8l5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