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从“他们”到“我们”
——我们为什么要读古希腊史

吴晓群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人类文明的发展,其早期如同由各个地区不同时段里的片段所组成的一幅拼图,各有其美;或许终有一天,人类会在懂得欣赏彼此相异之处的同时,以“和而不同”“多样性之统一”的方式在精神层面汇聚在一起,成为真正意义的人类共同体。然而,这无疑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在这漫漫历程中,过往不同文明的成就既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值得世代被人们记住和珍惜,作为他者的其他文明更是一面照见自己的镜子,因为只有以古为镜、以他者为镜,我们才能在对彼此的凝视中达成相互同情的理解。因此,对其他文明的研究与学习就成为自我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和巴里·鲍威尔合写的《希腊人》,就是这样一面能够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了解古希腊文明的镜子。它讲述了大约从公元前12000—公元前30年的古希腊历史,其内容不局限于已有诸多讨论的古典思想与文化,还包括政治、经济、地理、气候、人口、宗教诸多方面,几乎是全景式地展现了古希腊人的公共空间、私人生活、战争场景、族群冲突与文化语境,等等。更难得的是,本书的写作力图兼顾年轻学子与业内学者两方面的阅读体验以及关注点。通常,这两方面的需求是比较难以统一的,但两位作者从表达方式和问题意识两方面入手,在历史知识的生产与解读、史学研究的方向与可能性两个层面进行了有机的融合。

为了达成这样的写作目标,首先,两位作者在前言中一开篇就明确地说:“在本书中,我们尝试将古希腊看作一个整体:不只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和对文化的概览,而且是将历史与文化综合在一起。”这样的学术视野突破了传统的理解范围,是对古希腊史的认识在时空上的扩展,既将希腊人看作更大范围的地中海世界的一部分,也把从史前史到公元前后的三个世纪(即希腊化时代)的历史纳入了其中;同时,这一视角更体现了去除西方中心论的当代思潮,因为两位作者是将对古希腊的关注置于整个地中海世界来考察,充分考虑到了古代东西方之间多层面的互动(包括冲突与协调),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早期就是以多样化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为特征的,由此避免了原先西方研究中对其他古代文明单向度且居高临下的俯视。

其次,为了将两种貌似不同的读者面和关注点结合在一起,两位作者从一开始就进行了清晰的定位:“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有两类想象中的读者是我们所关心的对象。”然后,分而述之:“第一类是我们的学生。为了他们,我们在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的同时提供了了解古希腊史所需的名词、日期以及其他细节。我们将书中的重要词汇列出,标出了所在页的页码。”显然,两位作者在这方面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该书一经出版就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一本受欢迎的教科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不少高校都将其作为大学教科书使用。该书的简体中文译本自2014年在国内发行以来,就成为笔者时常向学生推荐的教科类参考书。该书之所以在国内外广受欢迎,与两位作者的写作方式有很大关系。因为要成为一本令人满意的教科书,不仅要满足初学者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还需要为其提供未来深入学习的参考意见和资料线索。而本书除了对相关内容的描述及以上有关专业术语的交代外,还在每章之中插入大量的图像资料、原始文献与相关表格,并给出了进一步的阅读书目和相关的文献出处。这样的处理方式为年轻学子的知识入门与深化学习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引。

不过,仅仅是面对学生群体还不能满足两位作者的写作诉求,他们接下来说:“我们关心的第二类读者是古希腊研究专家,他们可能是很严厉的批评者……我们希望,即便是我们的专家同道,亦可发现我们是在以新方式思考老问题。”这意味着他们并非只是以一己之见来解释并传播知识,而是自觉地将个体的研究心得和问题意识放置在所有学术同行的检视之下,这既体现了两位作者对同行的尊重,也是对自身研究充满自信的表现。事实上,该书的确因其翔实的一手材料、生动的叙述、宏观的观照、新颖的角度以及对西方文明发展过程具有反思性的精神得到了业内的普遍好评。

时隔十年,该书的第三版中译本问世了,这得益于以陈恒教授为首的翻译团队持续不断的工作。陈恒教授多年来除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以外,一直深耕学术译介,致力于将国外优秀的史学著作引入国内,惠及学界同仁尤其是广大青年学子,其专业的精神、勤勉的态度、广阔的视野以及富有眼光的挑选都是有目共睹的。

从第三版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作者结合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对之前的内容进行了增补和扩充,尤其是对之前已有所关注但相对较单薄的史前、古风和希腊化时代的部分做了大量修订,进一步拓展了本书的视野,使之变得更加国际化。同时,他们还运用人文科技手段为学生在网上的学习提供了更加有益且方便的帮助和支持。而对作为古希腊史的他者的中国读者而言,从文明互鉴互参的角度看,两位作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读本,能够让我们加深对异质文化的理解与转换。我始终相信,一种文化与一个民族只有参照另一种文化和另一个民族,才可能更深刻地认识自身;而对他者和他文化的学习,既是一个消化吸纳的过程,又是一个观察自身、体悟内心的过程。进一步言,如果我们真的渴望未来的文明是一个全人类共同构建起来的文明,就必须在达到那一步之前更充分地了解和欣赏其他文明的姿态与内容,这样在一遍遍的阅读与理解中,在从“他们”到“我们”之间的一次次往复中,才可能相信并最终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从而不断丰富完善人类的内在特性及内涵。

最后,衷心希望这本新版的《希腊人》能够给中国的古希腊史研究者、青年学生和普通读者带来新的阅读体验和思考世界的新角度。

2024年初夏 lBQB0s6aHm2MlgrO9OCpl5vKt/HHt8YuvcrAHh3SH+pVB5rpdPuR5CzSdy3cveg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