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对《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批判

人的天性

亚里士多德全书所讨论的人类优越性和特性都是基于人类天性的存在,并且人性中最为核心的一点在于我们的理性能力。但亚里士多德关于人性的假设会受到各种质疑和挑战。

最根本的方式是否定任何所谓“人性”的优势。这是一些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观点,比如萨特就认为,任何事先宣布“人类必须是什么”的尝试都注定会失败,因为是我们的选择造就了我们自己,而不是对一些预设模板的遵循。

第二个对亚里士多德提出挑战的方式是评判他对人性的特定描述及由此得出的其他结论。真的是我们的理性行为能力将我们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吗?为什么是这种能力,而不是我们可以利用武器屠杀彼此的能力?抑或为什么不是我们演奏乐器的能力呢?

无从比较的价值观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存在一种最高级的生活模式,即沉思。它比其他任何生活模式都更胜一筹。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一些哲学家认为人类看重的任何事情都不具有可比性,也就是说,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比较,我们也没有任何方法对它们进行衡量。从这个观点上看,沉思生活可能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但积极参与日常事务的人就可能过着另一种人生了。我们没办法坐下来判定这两种生活的优劣,也找不到衡量它们的公认价值标准。

利己主义

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更深刻的批判在于它仅仅为个人的eudaimonia提供了方法,但并没有关注到其他人的幸福。它用利己主义的方式来告诉读者如何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对这种批判所做出的一个回应是,这种批判只是不了解古希腊人是如何理解伦理学的。个人特性发展是古希腊伦理学的着重点。

另一个回应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亚里士多德所推崇的美德都恰恰是社会繁荣发展阶段个体所需具备的美德。

美德似乎具有随意性

在我们看来,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的一系列特定美德都可以看作他所处环境下的产物。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挑战现状,而是用一篇哲学论述将其所处社会中早已存在的价值观记录下来。比如,他认为奴隶制是可以接受的。他拥护的是古雅典贵族所推崇的价值观。然而,他提出的这些显而易见的价值观并不仅仅是古雅典人的天性,也是整个人类的天性。尽管只适用于特定场合,亚里士多德仍然将这些视为人类生存的普遍特征。

然而,在许多读者看来,对美德和缺陷的选择和忽略似乎太过随意。比如,为什么亚里士多德不谈谈同理心或者利他主义?他对于善行的描述似乎有点狭隘。如果这确实有点狭隘,那么这个理论和如今道德理论化的关联必然会减少。

精英主义

此外,亚里士多德在一些理论中毫不避讳地谈及精英主义。首先,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过上eudaimonia的生活:你得拥有得体的外表、孩子、不错的收入和一定的好运。与其他道德理论不同,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并没有预设你只要拥有意志力就可以达到最高境界。外部因素会决定你是否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其次,如果我们认真思考“美好生活由哲学沉思主导”这个建议,那么很明显的是,只有那些相当富裕的人才会有时间闲下来进行这种沉思,而也只有他们能过上极好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可能并不会在意这种对精英主义的谴责。但是,这确实是其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需要进行明确说明。当今许多读者会感觉到,由于理论中的精英主义元素的存在,该理论并没有阐述清楚道德本质的核心内容。

尚未解释清楚的部分

也许,对这种“试图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理论最有力的批判是其在“我们应该如何作为”这一问题上含糊不清的回答。“中庸之道”并没有为我们提供太多的指导意见。要求我们依照中庸之道的智慧行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除非我们能有幸碰到一个拥有这种智慧的人来告诉我们,他在这种环境下是如何作为的。甚至在这种理论内部也存在自相矛盾之处:我们是应该投身于有德行为的生活(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中对这种观点进行过长篇大论),还是应该像书中末尾所推崇的生活方式一样,致力于哲学沉思的生活呢?学者们试图中和这些明显对立的观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亚里士多德显然没有为“如何生活”这一话题提供明确指导。

生平纪要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古希腊斯塔吉拉(Stagira)。

在雅典时,是柏拉图的学生。

亚历山大大帝的导师。

其出版的文章主题范围极广,内容涉及政治学、悲剧和生物学。

公元前322年,逝世于卡尔基斯(Chalcis)。

关键词表

Akrasia:意志力薄弱,即知道什么是最佳方案,但仍然选择其他做法。与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坚信意志力的薄弱是真实存在的。

利己主义(egoism):只关注自身的利益。与利他主义相对立。

Ergon:任何事物所具有的特殊功能。

Eudamonia:幸福。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并不是稍纵即逝的幸福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贯穿一生的美满状态。

中庸之道(Golden Mean):亚里士多德认为正确的行为处于两个极端之间。

无可比性(incommensurability):无法比较两个事物,因为缺少能进行比较的公认标准。

无节制(incontinence):akrasia,或者意志力薄弱。

Phronimos:一个具有实践性智慧和谨慎的人,他对特定环境高度敏感且能准确判断要做之事。

美德(virtue):这种行为方式会让你成为良善之人。

延伸阅读

J.L.Ackrill Aristotle the Philosopher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此书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很好的概述。

J.O.Urmson Aristotle ' s Ethics (Oxford:Blackwell,1988).

此书对《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评论思路清晰,大有裨益。

Amelie O.Rorty(ed.) Essays on Aristotle ' s Ethics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0).

此书涉及部分经典章节节选。 DGPtfcrc6YdeAbzGgZbFidmhnxzwt8OP0eyIFcPnxhqU9p50gbudU1aZ6SqgZvK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