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务实的人。尽管柏拉图是他的老师,但他不认同老师的观点,即现实存在于日常生活的世界之外,存在于理型世界之中。他也不相信柏拉图的洞喻神话。在拉斐尔的画作《雅典学院》中,柏拉图指向天空,即理型世界;与之相反的是,亚里士多德走向现实世界。他的研究范围远超我们认为一个哲学家所涉及的研究范围。例如,他是第一批杰出的生物学家之一。在哲学方面,他涉猎广泛,横跨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美学。
尽管事实上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 Nicomachean Ethics )只是一本讲义合集,风格多变,内容晦涩难懂,而且亚里士多德肯定也没打算出版这本书,但它仍然是伦理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向全人类提出了一个基本的问题,即“我们应该如何生活”,这也是古代伦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但很遗憾,这个问题被20世纪的哲学家们忽视了。亚里士多德的回答虽然复杂,有些地方还有点奇怪,但是却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文明历史的里程碑,同时也对当前的哲学辩论具有重大影响。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一部深奥复杂的著作,学者们对于它的真正含义都解释不清;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的核心要义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亚里士多德所提及的一些关键术语并不好翻译成英语。实际上,许多哲学家研究亚里士多德时发现,运用一些希腊词的音译会比依赖令人感到困惑的英语近义词更加直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eudaimo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