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理型论

本章开头的洞喻生动形象地阐释了柏拉图所认为的人类现状。大部分人都满足于表象,即洞穴里的墙上那些闪动的影子。然而,哲学家因其对真理的热爱而寻找真实世界的知识:踏出洞穴,走进理型。

尽管在《理想国》里理型论是由苏格拉底提出的,但它一般被认为是柏拉图本人对哲学做出的贡献。当人们在谈论柏拉图主义时,通常就是指其著作中的这一部分。通过柏拉图举的一个例子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何为他所说的“理型”。

有很多张床,有的是双人床,有的是单人床,有的带有四个床脚,等等。这些床存在一些使它们被称为床的共同特征。这个特征和理想型的床有所联系,即床的理型。实际上这个理型是存在的:它是唯一一张真实的床。其他所有床都是这张理型床的不完美复刻品。其他床都属于世界的表象,并不真实。因此,我们只能拥有关于理型床的真正认知:任何与现实存在的床有关的信息都只是一个观点,并非认知。世界万物瞬息万变,而理型论里的世界却亘古不变。哲学家们带着他们对智慧的热爱进入理型世界。他们最有可能通过思考获得知识,而感知将我们困在了表象世界的无尽变化中。

尽管柏拉图没有清晰地说出世界上哪些东西有其对应的理型,但他坚持认为有一个“善”的理型。正是这种“善”才是哲学家们追求知识的终极目的。他用“日喻”来解释这个想法。阳光能让人看清事物,也是万物生长的源泉;“善”的理型让心灵的眼睛能够“看得见”,能够理解现实本质。如果没有理型的“善”照亮前路,我们注定只能生活在只有表象和观点的朦胧世界之中;在“善”的光芒照耀下,我们才得以收集到有关如何生活的知识。 16nJxEFpCiUZf/UqoFTs1etOjU/7Sl5Mf6UUGCCkZpQCPO4flZ6CyHXnyp/yfE0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