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7 “同性相斥”张士诚

朱元璋通过严惩徐达和称公的方式,勉强安抚了军心,但副作用很快也凸显出来了。当朱元璋给张士诚递送文书表示亲善友好时,张士诚不但没有回音,反而扣住了朱元璋的信使,并亲自率军进攻镇江。这意思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朱元璋:听说你擅自出兵攻城略地,问过我没有?听说你擅自称公,我同意没有?

对于张士诚的突然发难,朱元璋是心里有数的。江南就这么点地方,徐寿辉和张士诚已经快到水火难容的地步了,现在自己又横插一杠子,玩了一手“猛龙过江”。本就不大的蛋糕又多了一个饕餮恶客试图分享,他们怎么会开心呢?但乱世争雄,本就容不得花架子,你要战,那便战!

严刑峻法镇住了蠢蠢欲动的心,美妙前景迷住了迸发火星的眼,在这轮“镇江保卫战”中,朱元璋的军队格外勇猛,急于戴罪立功的徐达也格外卖命,数次击败张士诚。

张士诚眼看拿不下镇江,自然也不愿意继续往里面添油,一是胜负难料,二是不愿意与朱元璋血战,白让旁观者捡便宜。就这样,为期一个多月的“镇江保卫战”,以张士诚败退而告终。

张士诚那边算是告终了,朱元璋这边可还没完呢,姓张的无故攻击义军同僚,朱元璋集团众将士的士气和火气都处于旺盛状态,自然要想办法找回场子。在这种背景下,朱元璋把目光瞄准了常州。此地虽然是长江下游战略要地之一,但只要谋划得当,也是有易主的可能。因为常州是1356年年初才落到张士诚手中,至今还未满一年,张士诚在此地的统治基础还十分薄弱,最适合作为朱元璋集团向东发展的突破口。

在“镇江保卫战”中立有功勋的徐达再接再厉,寄希望于一战定常州。可常州毕竟城高粮足,仓促间很难破城,于是双方又陷入了僵局。张士诚偷鸡不成蚀把米,本想在朱元璋面前耍个威风,没想到反被朱元璋按住暴揍了一顿,差点儿没把小命给搭进去,心里的憋屈就别提了。

可心里气归气,眼前的现实问题还是得解决呀,徐达那个兵痞带兵把常州团团围住,此处又是战略要地,不容有失,这可咋办呢?万般无奈之下,张士诚只好给朱元璋写信讨饶:“总而言之,千错万错都是兄弟我的错,希望你老兄看在咱们同是义军一脉的分儿上,放兄弟一马,将来兄弟我一定唯您老人家马首是瞻!”

对于这种毫无诚意的谈判条件,朱元璋是理都不理,把信往火炉里一扔,转头就给徐达下命令:“加强攻势,把张士诚给我往死里打!”

接到命令的徐达又是一通猛攻,好家伙,可把张士诚给吓得够呛,常州守军天天给张士诚写信求援,据说朱元璋的士兵有好几次都爬上城楼了。再这样下去,常州早晚要失守啊。于是乎,张士诚又写了一封信给朱元璋:“老兄,咱有话好好说不行吗?你别让徐达整天敲锣打鼓地吓唬我。只要你停止攻打常州,我立刻奉上二十万石军粮、五百两黄金和三百斤白银,以后我每年都按照这个数额给你,从今往后,有你老兄在的地方,我张士诚退避三舍!”

按说张士诚开出的这个条件已经足够打动人了,朱元璋只要命徐达稍微松松手,就可以捞到一笔意外之财,还能在日后与张士诚的争斗过程中占据理论优势。可朱元璋照样是二话不说,再一次把信扔进了火炉。但与上一回不同的是,朱元璋给张士诚回信了。

在回信中,朱元璋先是严厉指责了张士诚扣留并羞辱己方信使的不义举动,以及对义军兄弟挥舞屠刀的残暴恶行,然后又要求张士诚把赔款数额翻倍,军粮则增加为五十万石,更要求与张士诚划定疆界,常州以西不许他染指。

客观地说,朱元璋这个要求是有些过分了,张士诚只是处于下风,又不是没有一搏之力,朱元璋这样欺负人,就不怕把张士诚给惹火吗?事实上,朱元璋的用意就是激怒张士诚,逼他与自己决战,然后找机会干掉他。

朱元璋为何如此急切地要置张士诚于死地呢?其实他俩并没有私怨,也谈不上憎恨,更多的还是忌惮。在起兵之前,张士诚是一个私盐贩子,据说他武艺高强,为人豪爽,哪怕自己穷得都快吃不上饭了,还是会把粮食分给周边的穷苦人。渐渐地,张士诚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戴,在家乡拥有极高的人望。

虽然张士诚为人豪爽,但他可不是什么毫无原则的滥好人。借助于自己的威信,张士诚经常插手私盐贩子之间的争斗,以一种裁判的姿态出现,判定谁对谁不对。如果被判有过错的一方不服,张士诚就会旗帜鲜明地加入他判定为正确的一方。久而久之,私盐贩子们只要有什么矛盾,都会来找张士诚,而张士诚是能管则管,能断则断。如果出现一些不好断的案件,比如说双方都有道理也都有无奈,那么张士诚就会拍着胸脯说:“既然大家看得起我,这次事情的损失就由我老张一力承担,你们双方都别发愁了,有什么事大家以后商量着办就行。”

身边有这样一位人物,大家在遇到困难时,就习惯了找他出面做决断。所以在元末乱局爆发之时,张士诚拍板决定:“咱们也反了,重造汉家江山!”

随后的事情就这么顺其自然了。起义原本很顺利,但张士诚贸然称王,立刻被元廷盯上,然后瞬间被打得口吐鲜血。关键时刻,元廷爆发内讧,奉命围剿张士诚的名相脱脱被免职,张士诚顺势击溃元军,算是逃过一劫。

侥幸逃生的张士诚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所以开始肆无忌惮地扩张地盘,最终把如意算盘打到了朱元璋的头上,结果吃了这么大一个亏。张士诚这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虽然出身草莽,但他对读书人特别好,所以在张士诚的地盘内,统治秩序建立得都比较完善。这才是朱元璋最担心的问题。

朱元璋拿下滁州与和州时,主要手段就是与当地的儒生、社会名流结成利益共同体,并任用他们为自己治理地方,这种方法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朱元璋是一个乡土观念很重的人,他可以分一些利益给这帮人,却不会任由他们轻易进入自己的决策中心。在这方面,张士诚做得可比朱元璋要彻底,他不但任用当地社会的名流为自己治理地方,还让他们进入自己的权力核心,参与重大决策和利益分配;更重要的是,“张士诚”这个名字都是某位读书人给他取的。朱元璋当初叫朱重八,张士诚当初叫张九四,这哥儿俩的出身也差不多。

面对张士诚这样一个比自己还能放下身段,比自己还会团结知识分子和士绅的枭雄,朱元璋怎么可能不忌惮呢?如果自己最大的优势逐渐变得不再是优势了该怎么办?那自然是灭掉那个拥有相同优势的竞争者,这才是朱元璋看到张士诚就眼红的真正原因。

当张士诚接到朱元璋这封“狮子大开口”的信之后,鼻子都差点气歪了:我不过是暂时处于守势而已,不明内情的人看到这封信,恐怕还以为我快要成你的俘虏了呢。姓朱的,放马过来!

朱元璋漫天要价,张士诚拒绝就地还钱。双方这么来回一折腾,时间已经来到了1357年年初,冰消雪融正是攻城的大好时机。断断续续休整了三四个月的徐达开始发力,终于在三月中攻下了常州。

常州丢失之后,张士诚本打算整顿兵马与朱元璋再次较量,可还没等张士诚出兵,他又在六月份接到了朱元璋攻下江阴的消息。紧接着七月又传来了徐达攻克常熟的消息,自己最为倚重的三弟张士德也在战场上被俘虏了。

张士诚起兵之所以能如此顺利,除了元廷在南方布置的兵力不算太强之外,能征善战、有勇有谋的张士德也出力不小。这么能干的好帮手都被朱元璋生擒活捉,张士诚突然有了一种“天要亡我”的感觉。

朱元璋抓住张士德后,和他进行过一次交谈,双方谈到了各自的家庭背景,年轻时的成长经历,以及起兵之后的各种凶险。讲到开心处,两人放声大笑;讲到悲伤处,一人叹息,一人则从旁劝慰。不明内情的人看到这一幕,还以为这两位是故友重逢呢,殊不知这二位不久前还是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的敌人。

聪明人最擅长发现谁是自己的同类。朱元璋发现,张士德与自己一样出身寒微,也与自己一样才华横溢,更有与自己一样“拯救万民于水火”的崇高理想,于是他那颗爱才之心开始蠢蠢欲动。

朱元璋对张士德说:“你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现在正值壮年,杀了你实在是太可惜了。可如果不杀你,我又不想面对你这么难缠的敌人,你说我该怎么办呢?”张士德闻弦歌而知雅意,便对朱元璋说:“我原本以为您只是一个祸乱天下的灾星,可经过此次交谈,却发现您拥有一颗定鼎天下的雄心和济世安民的仁心。我们兄弟起兵反抗暴元,并不是为了什么功名利禄,只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既然天下已经有了您这样的雄主,我们又何必阻挡天兵,妄改天命呢?不如这样,我写封信给我的大哥张士诚,让他率部投降,不知您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朱元璋立马就笑了。和聪明人交谈真是轻松,要是能收服张士诚,自己再与西边的徐寿辉交战就会更有把握。退一步说,就算张士德没法劝降张士诚,自己也可以把这个人才暂时留在身边,张士诚没了这么个能干的兄弟帮忙,自己要消灭他可就更方便了。

于是双方约定,张士德写信劝降张士诚,朱元璋则保证张家兄弟的福利和待遇,双方在佛前发誓互不辜负。可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是,与自己交谈,与自己立约,再到佛前发誓等环节,居然都是张士德的计策。张士德根本没打算投降,朱元璋看出他是一个聪明人,他也从朱元璋身上嗅到了同类的气息,知道这个人不好对付,所以他与朱元璋虚与委蛇,表面上写好了一封劝降信交给朱元璋,实际上他早已买通看守,与自己的亲信接上了头,并派亲信紧急送出自己的亲笔信给大哥张士诚。

这封亲笔信的字数不多,核心内容只有一个:你肯定打不过朱元璋,不要犹豫也不要挣扎,赶快向元廷乞降,朱元璋绝对不敢得罪元廷。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救了!

张士诚接到信后,先是验看笔迹,又反复盘问信使,最终认定这封信就是自己三弟所写,于是立刻决定按照三弟信中所写的内容行动。张士诚找到了元廷江浙行省的右丞相达识帖睦迩,并表达了自己对当朝皇帝的敬仰与倾慕,希望能够投降,与大元一同肃清反贼。

元廷在江南缺兵少将,因而对朱元璋等反贼没有太好的办法,现在居然有一个地位不逊于朱元璋的反贼决心投降,这可是重大利好消息。但兹事体大,达识帖睦迩不敢擅自决断,于是将此事上报给了大都中央政府。

接到奏报之后,大都中央政府也是非常开心,南方平乱总算出现了一缕曙光,而江南鱼米之乡钱粮颇多,如果张士诚能够奉上些许钱粮,北方的剿匪行动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于是,相关任命很快送抵张士诚处:元廷封张士诚为太尉,他手下的文武官员也纷纷获得了相应官职,张士诚这下算是受了招安,摇身一变成为吃皇粮的官军。

得知张士诚投靠元廷之后,朱元璋勃然大怒,并立刻想通了其中关节。张士德这个臭小子居然敢耍我!

当愤怒的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张士德算账时,却听闻张士德早就开始偷偷绝食,已于数日前饿死。这段时间朱元璋恰好比较忙,所以没来得及顾上这边。乍一听到张士德的死讯,他不由得愣住了。这下可麻烦了,张士诚原本已经被朱元璋打得首尾难相应,只要再加把劲,说不定就要被赶到现在的上海滩,继而下海喂鱼了。

可当张士诚投靠元廷之后,元军虽然不会为了张士诚与朱元璋血战,却也知道保持他们之间的均势。此时朱元璋势强,元军肯定会想办法偷袭朱元璋的防区,为张士诚缓解压力。在这个当口,如果张士诚集结重兵,摆出一副与朱元璋拼命的架势,西边的徐寿辉再顺势出兵趁火打劫,那么朱元璋就要同时面对三股强敌。

打得过吗?打不过。有办法吗?没办法。这是硬实力的差距,绝不是哪位军师挥挥扇子就能解决的问题。眼看消灭张士诚的良机就这样从身边溜走,朱元璋也只得放弃既定的作战方针。

悻悻不已的朱元璋开始调转枪头,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消灭元军。在随后的战争中,朱元璋先后拿下了池州和扬州,勉强为1357年画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zupsI4S3L5tunUeJLvGuvVHBCJWpDf4cyaBIopa7q8PtgC2Kv+loOT2NuEMYgwo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