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在谈及中国历史的演进时,总会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分封制已经落后,郡县制才是进步。从理论上来讲,郡县制可以帮助君主更好地集权,而分封制则很容易演变为类似于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秦始皇积极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倒也不能说有多大问题,可是他忘了一点,凡事必须按部就班,妄想一步到位,必然会导致一些不可预料的后果。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和李斯联手扶胡亥上位,并将秦始皇其余二十多个子女斩杀殆尽。朝廷一片混乱,地方上没有嬴姓诸侯王的存在,使得秦王朝对于地方的控制力极低。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六国故地便迅速脱离了秦王朝的掌控。

刘邦吸取了秦王朝灭亡的教训,他在剪除异姓诸侯王之后,将自己的子侄辈分封为诸侯王,镇守地方。刘邦去世后,吕后本想像赵高、李斯那样独揽朝政,但当她看到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刘姓诸侯王的封地时,最终也没敢把事情做绝。后来的周勃与陈平之所以愿意迎立汉文帝,也是因为无力压制各地的刘姓诸侯王,单看这个事实,我们自然可以得出结论:分封制比郡县制优秀,刘邦比秦始皇聪明,他分封子侄辈为诸侯王,避免了王朝建立初期的混乱。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在汉景帝执政期间,诸侯王势大难治,最终爆发了“七国之乱”,要不是梁王刘武、周亚夫和窦婴等人尽心竭力,谁敢保证“七国之乱”不会成为汉王朝分裂乃至走向灭亡的根源呢?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任何所谓的“过时政策”,都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生效。朱元璋分封诸侯王绝不是错误的举动,而是为了确保大明江山的稳定传承。正如汉王朝所爆发的“七国之乱”,明王朝也在朱允炆统治时期爆发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以藩王的身份造反成功,成为大一统王朝中唯一一位以藩王身份成功夺嫡的人。这里面有不少机缘巧合,却也有一些必然性,其中涉及派系斗争、文武角力、南北矛盾和经济、军事中心的分离等因素,但并没有落后与进步之分。

学会从更为现实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历史,并根据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原理尝试解构、还原历史,恐怕比一本正经地背书更强。

顾道惊城 F1Ifusq4/U8d4GQ10rJIVqFXItv2t7zC2Or6n7CKtU3N3lC7ve7NWHBsT5LYwN/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