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6 被上天眷顾的也先

先是征讨麓川,后又平定东南叛乱,朱祁镇这个看似幸运的小皇帝从幼年到成年其实基本没过过几天安生日子。对朱祁镇而言,麓川和东南叛乱虽然让人头疼,但也算不上心头大患,对大明而言,能对其造成致命威胁的还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

在朱元璋执政期间,名将蓝玉打出了辉煌的捕鱼儿海大捷,北元从此一分为二。经过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三代皇帝的努力,距离北京更近、对大明威胁更大的鞑靼逐渐衰弱。到了朱祁镇时期,瓦剌已经成为大明北部边疆最大的敌对势力。但从表面上看,大明和瓦剌始终维持着一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姿态:我不管你的闲事,你也别来招惹我。大明需要缓解财政压力,瓦剌也要继续肃清反对派,双方都在小心翼翼地防备着对方,却也不愿意就此撕破脸,但由于双方的利益对立,所以必然会在某个时间节点爆发大战。当时间来到正统三年(1438年),这个节点似乎出现了。

鞑靼败亡之后,由鞑靼扶持的阿台汗逃到了科尔沁,继续举起反抗瓦剌的大旗。这就好比两国交战,甲国灭掉了乙国,乙国君主逃到中立国成立了流亡政府,继续与甲国作对。作为胜利者,瓦剌哪能受这个气?于是瓦剌开始频繁进攻科尔沁,到了正统三年,科尔沁终于顶不住了,只得将阿台汗交给瓦剌太师脱欢,脱欢亲手杀死阿台汗,鞑靼自此龟缩一隅,整日战战兢兢。

搞定鞑靼之后,脱欢面临新的抉择,接下来该干什么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治国理政和考试很相似,当你的语文成绩能够在满分100分的情况下考到95分时,你就不该浪费更多的时间强化语文学习了,一来提升不大,二来难度太高,这时,聪明的选择肯定是把自己最弱的那科补起来。比如,你的数学成绩只有30分,那么在同等的努力条件下,把数学从30分提高到60分,肯定比把语文从95分提高到98分更简单。脱欢现在面临的就是这么个情况,在打击鞑靼方面他已经拿到了95分,如果选择继续猛攻鞑靼,努力拿到100分,也不是不可能,但性价比太低,并且他也需要在自己和大明之间留一条缓冲带。此时不如想一想自己有没有不及格的科目,先把这些科目考及格。脱欢仔细一想,瓦剌还真有不及格的科目,那就是大明。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当初有多高调,他的后人就有多凄惨,北伐在历史上就没人真正成功过,可朱元璋偏偏做到了,这使得元廷的战斗力被写进各种段子里成为笑话。当元廷退到草原之后,朱元璋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打得他们叫苦不迭,最后只得一退再退。后来终于消停片刻,不是因为他们有实力抵御明军,而是朱元璋嫌元廷离得太远,自己已经在这方面拿到了99分,就不再强迫自己追求100分了。

到了朱棣时期,元廷已经分裂为鞑靼和瓦剌,朱棣手腕娴熟地拉一派打一派,搞得这两个政权欲哭无泪,只得双双接受大明的册封,努力巴结以保平安。后来朱棣打算迁都北京,为保证首都的安全,他便将打击重点放在了更靠近北京的鞑靼身上,虽然没怎么对瓦剌用兵,但分化拉拢和贸易制裁等手段一点也不少。

在朱元璋和朱棣时期,北部游牧政权一再丢分,别说考30分,估计考10分都难。可在朱高炽和朱瞻基这两位皇帝执政期间,三王和脱欢先后接力,帮瓦剌挽回了不少分数,虽然还是不及格,面对大明依然要老老实实装孙子,但已经可以逐渐挺直腰杆了。而到了朱瞻基执政晚年,当他不再对瓦剌进行掣肘,更兼拒绝帮助鞑靼抵抗瓦剌入侵,整个大明一再内缩时,瓦剌对大明的畏惧一扫而空。到了朱祁镇时期,脱欢不但不再畏惧大明,甚至有了一种“大明软弱可欺”的想法。在脱欢看来,大明皇帝就是一个毛孩子(朱祁镇),监护人是两个女人(张太皇太后和孙太后),管事的是一帮文臣(以三杨为首的官僚集团),这帮人只会和内廷(以王振为首的宦官集团)搞政治斗争。

身为军事、政治接近满分的强人,脱欢当然有资格看不上这样的大明,再加上阿台汗被杀,脱欢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好好谋划如何攻略大明,拿到更高的分数。可就在阿台汗被杀一年之后,脱欢因病去世,预想中瓦剌频繁针对大明、继而双方掀起大战的大戏没能按时上演。据说脱欢在临终前曾对自己的儿子也先说:“自大元北归以来,黄金家族已经彻底丧失了活力,要不是有我在,他们肯定已经被消灭了。现在阿台汗已经被我杀了,脱脱不花必然会对我们家族产生猜忌,你好自为之。”

“大元北归”是说在朱元璋执政时期,北元的天元帝在捕鱼儿海之战中被蓝玉击败,被迫撤往漠北一事。“黄金家族”是指成吉思汗后裔,即孛儿只斤氏,他们是大元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可在天元帝撤往漠北途中,代表阿里不哥一系的也速迭儿杀了代表忽必烈一系的天元帝(阿里不哥和忽必烈都是成吉思汗的孙子),黄金家族内讧,正式分裂为鞑靼和瓦剌。脱脱不花则是忽必烈一系,是脱欢在宣德八年(1433年)迎立的瓦剌大汗,以便瓦剌在法理上对抗拥有阿台汗的鞑靼。

脱欢临终之言有多个版本,但大都离不开两层意思:一是告诉也先,黄金家族对蒙古草原的统治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稳固,只要运作得当,我们绰罗斯氏也有机会取而代之(脱欢全名为绰罗斯·脱欢,正如脱脱不花全名为孛儿只斤·脱脱不花一样)。二是告诉也先,脱脱不花虽然是我迎立的大汗,但现在阿台汗已死,脱脱不花已经成为名义上草原唯一的主人,我们绰罗斯氏手握大权,势必会成为脱脱不花的眼中钉,他肯定会找机会干掉我们,让黄金家族重新变得名副其实。如果你只把眼睛盯着大明和鞑靼余孽,就很容易遭到脱脱不花的暗算,希望你好自为之。

也先生年不详,但在其父脱欢临终时应该已经成年,脱欢之所以会这样嘱托也先,不是因为不信任也先的能力,而是因为他对也先的声望仍有疑虑。从历史规律的角度来看,阿里不哥一系和忽必烈一系发生内讧之后,蒙古草原虽然会经历很长时间的分裂,但最终还是会统一到黄金家族的旗帜之下;可外在的表现却是脱欢以一己之力终结了蒙古草原混乱分裂的历史,让大部分草原人再度成为一个团结稳定的大家庭。这就造成了一个隐患:当脱欢这样一位能力、声望极高的领袖去世之后,草原上的各大实力派将何去何从?

即使是近代,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黄金家族依然是草原人心目中的民族图腾,遑论五六百年前的明朝,那简直是神明的化身。如果脱欢还在,他完全可以凭借强大的个人能力、威望和家族力量震慑住那些心怀二意之人,但现在脱欢不在了,软实力超强的黄金家族必然会静极思动,想办法压制脱欢的接班人,从而实现真正的复兴。退一步讲,就算草原上所有人都希望黄金家族只当个吉祥物,但他们肯定也会与也先争锋,因为大家都想尽可能地增强自己的力量,将来或许还有机会成为第二个绰罗斯氏。最重要的一点是,绰罗斯氏并不是蒙古本部氏族,他们的先祖是被成吉思汗征服的“林中百姓”,这是一个被“蒙化”的部族,但“蒙化”得不够彻底,元廷历代统治者都把他们当作奴役对象看待,而他们对元廷向来也缺乏尊重,双方隔阂很深。

在这种背景下,无论脱脱不花本人有没有想法,草原上的其他实力派应该都会趁此良机想办法与他搭上线。可是根据史书记载,在脱欢去世之后,也先立刻将依附于绰罗斯氏的各个部落首领召集起来开大会,这次大会在瓦剌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是史书的记载有误,还是我们的分析有问题?其实史书的记载没有出错,我们的分析也没有问题,大家表面上其乐融融,可背地里那些见不得人的事也都没少干。可惜我翻遍史书也没能找到相关记载,只能盲猜也先是通过抓大放小的方式找准机会把带头的一个或几个部落首领摆平,实在摆不平就谈条件,当一切工作准备就绪之后才放话要开大会,并在表面呈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个猜测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旁证还是有一些的。脱脱不花自从成为瓦剌大汗之后,一直生活在乌珠穆沁到呼伦贝尔一带的草原上,脱欢会定期问安并聆听训示,脱脱不花知道自己是脱欢扶持的傀儡,所以平时对脱欢也很客气,脱欢有什么建议他都点头表示同意,看上去就是一个非常温顺且乖巧的傀儡。

也先上位之后打算延续这一做法,但当他求见脱脱不花时,脱脱不花却认为也先对自己不够恭敬:想当初你老子活着的时候都不敢这样对我,你才当上太师没几天就想把我干掉自己当大汗?面对脱脱不花的指责,也先立刻表现得十分惶恐,并试图作出解释,但脱脱不花并不打算听也先的解释,他反复强调:这片草原是长生天赐给我的,你必须立刻离开这里,爱去哪就去哪,只要别在我面前晃悠就行。也先多次求见,脱脱不花就是不搭理。眼见这傀儡如此难缠,也先生气了,他决定离开,并准备从脱脱不花的地盘抢点牛羊。当也先做出这样的决定后,他身边的几位手下都劝他别冲动:脱脱不花毕竟是大汗,咱们怎么能干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后世很多人在解读这段历史时总会从年龄的角度入手,认为此时的脱脱不花只有二十三四岁,放到现在就是个刚出校园的大学生,所以才会与也先发生冲突。可我不赞同这一观点,前面我说过,脱脱不花在面对脱欢时一直表现得很听话,他被脱欢拥立上位时只有十七岁,那时的脱脱不花都没表现出稚嫩,怎么脱欢一死他就稚嫩了?

权臣与傀儡君主应该怎样相处,我们来看看曹操和汉献帝之间发生过的事。想当初曹操迎奉汉献帝后对他百般恭敬,后来,随着曹操的实力越来越强,汉献帝感受到了威胁。一次汉献帝对曹操说:“如果你忠于大汉,就好好辅佐我,否则就把我废了或杀了吧。”这话立刻把曹操吓出一身冷汗,从此以后都不太敢见汉献帝了。

曹操为什么会如此害怕?因为当时的汉献帝虽然处于弱势,但还不完全算是傀儡,以他为首的朝廷依旧有一定的实力。比如司徒赵温,这位老兄在朝廷的官职比曹操还大,上朝站班时曹操只能站在赵温后面。比如郗虑,这位老兄是九卿之一的光禄勋,专门负责守卫宫殿门户,全权保卫汉献帝,郗虑也是孔融的好友,而孔融对曹操一向没有好脸色,经常讽刺他。

后来曹操通过合法程序成功弹劾赵温,又想方设法拉拢了郗虑,又杀了屡屡与他作对的孔融,这才算基本摆平了朝堂上的反对派,让汉献帝彻底沦为傀儡。做完这些事情之后,曹操就率军南下攻打孙权和刘备去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也先,他最初是想自己担任大汗,但由于瓦剌实力派纷纷反对,这才有了脱脱不花的上位,可见无论是实力对比还是心理优势,脱脱不花对脱欢都是极为忌惮的,根本不可能像汉献帝那样,把脱欢吓得浑身冒汗。脱欢也没必要一一剪除脱脱不花身边的重臣,因为这帮人当中并没有像赵温、郗虑和孔融那样能对脱欢造成威胁的人。

了解完曹操与汉献帝之间发生过的事,再看看曹丕是怎么对待汉献帝的。

曹操去世之后,曹丕在第一时间继任丞相和魏王,然后委任贾诩、华歆、王朗和夏侯惇等心腹为朝廷重臣。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曹丕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一个月后,曹丕正式称帝,东汉灭亡。在此过程中汉献帝有自救措施吗?没有。东汉所谓的忠臣有任何表现吗?没有。为何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知道反抗无用,只希望自己尽可能表现得乖一点,以免惹得曹丕大开杀戒。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脱欢对脱脱不花的掌控力本该在曹操对汉献帝的掌控力之上,可结果却是掌控力略弱的曹氏父子把汉献帝欺负得惨兮兮,而掌控力更强的也先在面对脱脱不花时只能老老实实装孙子,打算抢点牛羊还要被劝阻。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显然无法从个人能力方面找到答案。曹丕之所以能随意摆弄汉献帝,是因为他能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大程度上接管曹操的权力,而也先显然没能做到这一点。为什么呢?这自然不是也先的水平不够,而是与当时形势有关。

曹操在称公、称王、加九锡时,他的集团已经是全天下最强大的军政集团,孙权和刘备两个强敌都在长江以南,那时的长江以南虽算不上荒芜,但远远无法与后世的繁荣程度相比。由于割据势力已成,曹操完全可以慢悠悠地炮制汉献帝,而不必担心会有人来找麻烦。脱欢所在的瓦剌虽然已经基本统一了草原,但在草原南部还有一个强大而又可怕的对手——大明。大明对瓦剌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表面友好,如果有机会捅刀子,肯定也不会手下留情。如果脱欢打算像曹操那样肆意集权,吞并瓦剌其他实力派,这些人一定会奋起反抗,如果实力对比悬殊,他们完全可以摆出一副泼皮无赖的样子:你要是再逼我,我就投奔大明,给他们当带路党,然后带着明军来收拾你!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大明是一个极度排外的政权。事实上大明不仅不排外,反而非常欢迎外国人来大明居住、生活,尤其欢迎蒙古人,这些人都是上好的兵源,甚至连锦衣卫的暗探中都有不少蒙古人,他们的任务就是潜伏在瓦剌和鞑靼内部定期通传情报。

正因为有大明这样强大的邻居,所以尽管脱欢实力强大,也始终不敢把事情做绝。这种做法让他团结了不少异己势力,却同样为也先留下了一系列难题。脱脱不花敢甩脸色给也先看,就是认定了也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整合内部,更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击杀自己这个黄金家族的后裔、名义上的瓦剌大汗。

也先能怎么办呢?他也很无奈。从道理上来讲,他身边的几位手下说的都很有道理,可如果他们真是心甘情愿奉也先为主,又怎么会讲大道理呢?当初董承密谋诛杀曹操失败,被曹操灭满门,董承的女儿董贵人是汉献帝的嫔妃,当时已经怀孕,却也被郗虑从汉献帝怀中拉出来处死。汉献帝泪流满面地问郗虑:“郗公,天底下哪有这种道理啊?”郗虑一言不发,那意思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汉献帝:“我是曹操的手下,只懂得一个道理,董承敢谋害主公,我就必须弄死他全家。”什么是大道理?对于死忠手下而言,主辱臣死才是天底下最大的道理。

也先手下或许也有郗虑这样的死忠,但更多的却是那种上去拉架的人,他们并未真心服从也先,也不希望也先与脱脱不花的矛盾激化,因为那样会强迫他们站队,而墙头草们最喜欢的就是首鼠两端。

也先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知道自己并未完全坐稳太师之位,脱脱不花趁机发难就是想迫使自己方寸大乱,以便从中渔利。既然有了清醒的认知,也先自然不会落入脱脱不花的圈套,他决定暂时搁置与脱脱不花的争议,先搞定内部的各大实力派再说。

对于刚上位的领袖而言,最行之有效的集权方式莫过于发动战争,只要集团内部的战争机器开动起来,领袖就有机会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可脱欢早已把蒙古草原的大部分地区收入囊中,也先该找谁较量呢?去招惹大明吗?不行。大明过于强大,哪怕脱欢在最强盛的时候也不敢找大明的麻烦,更何况是刚上位没多久的也先呢?思来想去,也先最终将战争目标锁定为东察合台汗国。

东察合台汗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后代建立的地方政权,西至撒马尔罕,东迄哈密,北与瓦剌为邻,南同于阗等地接壤。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歪思汗率军队攻打瓦剌,当时的脱欢刚统一瓦剌,根本无暇分心南顾,于是他命自己的儿子也先率军抵挡歪思汗。当时就有人对脱欢说,也先还年轻,恐怕不是歪思汗的对手,脱欢表示自己心中有数,他对也先的要求是“不求获胜,守住就行”。

就在大家都不看好也先时,也先展现出了自己超凡的军事才能。据史书记载,也先在两年内与歪思汗交锋六十一次,胜多败少,歪思汗本人曾两次被也先俘虏,最后不得不将自己的妹妹哈尼木公主嫁给他,这才得以活命。

也先上位时歪思汗已经去世多年,他的两个儿子羽奴思和也先不花二世(下文简称小也先)为争夺汗位大打出手,东察合台汗国一分为二,东部以吐鲁番及汗国北部草原为中心,由小也先所占据;西部则以天山南部的哈实哈儿(今新疆喀什)等地为中心,由羽奴思所占据。

也先看出了东察合台汗国的衰弱,便联系占据东部的小也先痛斥羽奴思大逆不道:他居然敢跟你争夺汗位,我身为你们的姑父,肯定不会坐视不管。现在麻烦你给我让开一条路,我立刻带兵去把羽奴思收拾一顿,让他迷途知返。

当小也先收到也先的来信之后,顿时感到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你这分明是欺负我不是汉人,不懂“假途灭虢”的典故吗?让开一条路,恐怕等你率军入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我给灭了。但小也先转念一想,发现自己暂时还不能得罪这位姑父,因为他的实力实在是太强了,如果惹得也先发火,他和羽奴思联合起来两面夹攻,自己肯定顶不住,可又不能让也先率军进入自己的领土,这该如何是好呢?

小也先的亲信布卡别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也先刚上位没多久,他迫切需要一个机会整合内部,如果拒绝他的提议,那就等于给了他一个完美的借口。不如答应他,然后告诉他咱们内部意见不统一,请他等待一段时间,等咱们摆平了内部的反对派,再给他让路。”小也先听明白了,核心就一个字:拖。只要也先不撕破脸,大家就来回扯皮,如果也先敢动手,那么自己这边对内也能有个交代。

就这样,也先与小也先展开了漫长的拉锯战,一方说我随时准备帮你收拾羽奴思,另一方说我随时准备放你进来,但我这边有人不同意,你等我先把他们收拾掉。大家都不是傻子,谁也别想糊弄谁,小也先有时间拖,可也先不愿意等,他还想赶紧树立威望,整合内部呢,于是他决定想办法收拾一下小也先,方法也不算难,那就是从内部入手。

在小也先与哥哥羽奴思争权夺利的过程中,杜格拉特部的实力派阿里普对他帮助甚大,可小也先上位之后立刻翻脸不认人,开始重用一个名叫布卡别克的臣子压制阿里普。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并不是小也先突然糊涂了,而是杜格拉特部的实力太强,让他没有安全感。辛辛苦苦帮助小也先,最后还被排挤打压,阿里普虽然明白其中的症结所在,但还是很不高兴,他认为小也先的这种行为就是忘恩负义。

由于也先曾多次击败歪思汗,所以他早就趁机在东察合台汗国内部安插了一些间谍,小也先和阿里普之间有矛盾的事也先早就知道了。当小也先表现出一副不太配合的态度之后,也先立刻打算引爆他们的内部矛盾,他秘密找到阿里普的几个党羽,让他们伺机除掉布卡别克,迎回阿里普。如果小也先胆敢抵抗,自己立刻出兵帮忙,决不会让阿里普这样的忠臣寒心。

得到了境外势力的支持,阿里普的党羽们立刻开始行动,趁小也先外出打猎时派人刺死了布卡别克,然后吩咐家眷打包行李,随时准备撤退。得到这一消息后,小也先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妙,如果此时发生内讧,无论是也先还是羽奴思,都会乘虚而入。于是他赶紧与阿里普取得联系,双方经过一番磋商后达成和解,阿里普成为仅次于小也先的权臣,算是完美化解了这场危机。

得知妻侄小也先有惊无险地渡过难关之后,也先觉得自己又白忙活了。瓦剌内部不少人站在一旁等着看自己的笑话,东察合台汗国也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甚至把都城搬到了离瓦剌较远的吐鲁番,并摆出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接下来该怎么办呢?也先很苦恼,他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资质是否过于平庸。接下来是否应该和脱脱不花好好谈谈,咱哥儿俩抱团取暖,谁也别嫌弃谁。

然而事情就是如此巧合,就在也先即将与现实妥协时,大明与朵颜三卫之间爆发了战争。朱棣在执政期间曾率军重创朵颜三卫,这使得他们抛弃大明投靠了鞑靼,可鞑靼后来又被瓦剌打得一败再败,无法保护朵颜三卫,于是他们又投入了大明的怀抱,但依然是独自发展,有事没事就给大明添个乱。朱高炽和朱瞻基对朵颜三卫的容忍度较高,但朱祁镇的执政风格却非常强硬,因为他的执政团体是由太皇太后和官僚集团搭班子攒出来的,要是不硬气一点,恐怕会被人欺负,所以对于热衷于闹事的朵颜三卫,大明决定重拳出击。过程和结果自然不用多说,大明把朵颜三卫按在地上反复暴捶,差点把他们打得灰飞烟灭,在一番严词警告之后,大明撤军了。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先立刻派使者求见朱祁镇,表示自己也是大明册封的臣子,现在大明天子遇到了麻烦,自己这个当臣子的应该为天子分忧,朵颜三卫那边你们就不用管了,我一定把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无论缴获什么战略物资,都给你们送来。

也先是一头喂不熟的白眼狼,这个道理小也先懂,朱祁镇自然也懂,所以他委婉地拒绝了也先的要求,表示朵颜三卫是自家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行,不是什么生死大仇,你别把话说得那么严重。结果也先不管不顾,一面派军队进攻朵颜三卫,一面又派人禀告朱祁镇:我的手下全都是父亲脱欢的老部下,他们这一代人深受大明厚恩,得知朵颜三卫不服王化的消息后非常愤怒,一致要求我出兵严惩朵颜三卫,我不过是个刚上位没几年的年轻人,不能驳了这些叔叔伯伯的面子,还请陛下谅解。

朱祁镇应该谅解也先吗?自然不该。可就在朱祁镇打算出兵收拾也先时,西南思任发起兵叛乱,沐氏兄弟接连战败,大明朝廷调北军南征,因而只能暂时放过也先。而也先在战胜朵颜三卫之后,立刻表示周边的乱臣贼子太多,要逐一扫平。于是在接下来的数年内,也先频繁出兵东征西讨,同时还与一些强大的势力联姻,成功压制住了脱脱不花,并一跃成为大明北部边境最强大的对手。

在读也先的奋斗史时,我总会想起那个著名的笑话:一个孩子问亿万富翁,请问您是怎么赚到这么多钱的呢?亿万富翁对孩子说,我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所以我只能带着几百块钱出去创业,历经千辛万苦,我手中的几百块钱变成了几万块。孩子似乎听懂了,于是又问,您后来是不是用这几万块钱当本钱赚了几百万呢?亿万富翁摇了摇头说,到手的几万块钱很快就赔光了,当我感到绝望并打算自杀时一个老头找到了我,他说自己是亿万富翁,身患重病将不久于人世,而我是他的私生子,必须继承他的亿万身家,就这样,我变成了一个亿万富翁。

初步继承脱欢的权势之后,也先一直积极努力地想要更进一步,但脱脱不花显然不想给他这个机会,而他精心策划的南下战略又受到了东察合台汗国的抵制,接下来就只有招惹大明这一条路可走。当时的也先敢走这条路吗?当然不敢,于是他开始陷入绝望,打算向现实妥协。可就在这时,大明和朵颜三卫爆发战争,急于破局的也先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虽然做出了一点成绩,但这有用吗?没有,因为也先的做法得罪了大明,朱祁镇得知也先的举动后必然会勃然大怒,然后兴兵北伐,瓦剌估计会重蹈鞑靼的覆辙。可就在大明准备收拾也先时,西南的思任发又站出来为也先争取了时间,虽然这并不是思任发的本意。

唯物史观所强调的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往往只是一个大方向。比如说,当中原王朝逐渐衰弱时,北部的游牧民族必然会逐步强盛,进而与中原王朝爆发冲突,这一切发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封建王朝在制度和生产力方面所受到的制约,与君主是否贤明关系不大。但在必然性中又夹杂着无数的偶然性,而也先就是这种偶然性的获益者,对于这类人,大家通常会冠以一种调侃性的称呼,那就是“气运之子”。

也先通过战争和联姻逐渐走出泥淖,而大明却被思任发叛乱和东南叛乱缚住了手脚。也先接下来会怎么做,大明又会如何应对呢?当时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但他们都清楚一点,蒙古和大明这对冤家爆发大规模战争的日子恐怕不会太远了。 +RSP3msvPH7Mphp4EnCzGGIZi9CkPc1JjntCKmGLTlFctLQ6Tv8D4+v3tI//C+Z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