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卷

1 只要与自然本性和谐一致,支配我们内心的力量就能灵活地顺应环境,对于实际情况和特定事件,总能轻易适应。它无须诉诸任何物质,尽管会受制于一定的条件,但能够将阻碍之物化为己用,以此达到目的。就像火一样,落入火中的一切都被火所掌控。小小的火光或许会熄灭,但一团明亮的烈火却能迅速把其中的一切化为己用,火焰将一切吞噬之后,会燃烧得更旺。

2 任何行动都不应漫无目的,也不应违背那彰显着生命艺术的法则。

3 人们在乡间,在海边,在山中,为自己寻找退隐之地,而你自己也对此极为渴望。但这一切都与哲学南辕北辙,当你投身于理性,任何时候,只要你想,都能够退隐其间。退回自己的内心能使人宁静,使人放松,超越一切形式的退隐,尤其当一个人沉浸于思考,便能立刻彻底轻松自在;我所说的轻松自在,指的是井然有序的生活。所以,适时让自己退回内心,让自己重获新生。在内心的世界,你仅需遵循少许基本的信条,只需片刻,便足以洗尽你的一切痛苦,让你不再满腹愤懑,然后回到现实,处理那些必须面对的事。

你怨恨的,是什么呢?人类的邪恶?那么,请你将此结论谨记于心:理性生灵为彼此而生,宽容当属正义的一部分,错误之举并非有意。想想那些在敌对、猜忌、仇恨,与赤裸裸的战争中度过一生的人,他们终将被尘土埋葬或化为灰烬。既然如此,停止怨恨吧。或者,你为从整体中获得的那部分而不满?那么,请你重新审视各种可能性,无论是从神意论出发,还是从原子论出发,可知宇宙中的诸多意象,都来自同一个共同体。又或者,肉身的操纵使你困扰不已?那么,请你思考一下,一旦心灵从肉体里抽离而出,并认识到自己本身的力量,肉身的活动便再与它无关,无论这肉身是通畅,还是阻塞;最后,请你铭记那一切的痛苦和愉悦——无论是你听到的,还是你赞同的。

那么,微不足道的名声可会将你扰乱?看看世人的遗忘来得有多快吧!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充斥着无尽时间形成的鸿沟,鲜花掌声铸成的虚空,那些肤浅地支持你的人,不加判断,反复无常,所有一切不过沧海一粟。整个世界仅是整体中的一个小点,你所居之处,不过是小点上一丝狭小的裂缝,能有多少人在此为你唱诵赞歌?他们又是怎样的一些人呢?

最后,记得要后退,退至你心中的那方净土。谨记,无须痛苦,无须紧张。做你自己的主人,以一个男人,一个人类,一个公民,一个终有一死的凡人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在此,在诸多最实用的观点中,有二者尤须深入探讨。第一,事物无法触及心灵:它们在你身外,了无生气;你的忧虑,皆由心中的判断而生。第二,凡你所见,几乎无不随着你看待它们的眼光而变换,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时时铭记于心,你目之所见,皆在变幻之中。宇宙即变化,生命即判断。

4 如果心灵为我们所共有,那理性也是如此——这使我们成为理性的生灵。若真如此,那决定我们应行之事、勿行之举的理性,亦为我们所共有。若真如此,那我们应遵从的律法,亦为我们所共有。若真如此,那我们便同为宇宙公民。若真如此,那我们皆身处宇宙这座城邦(constitution)之中。若真如此,那宇宙亦是某种共同体。除此之外,还有哪座城邦容纳得下全人类呢?

正是从我们所共有的城邦之中,我们获得了各自的心灵、理性、法律。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哪里得来呢?

正如我们身上含土的部分来源于土,湿润的部分来源于水,呼吸的空气来源于他物,炽热与火爆亦有起源(因为不会有任何事物从无而来,从无返回)——所以心灵也有它的来源。

5 死亡,如同出生,皆是自然的奥秘:相同元素先是聚合,随后分解。因此也无需对死亡而抱愧[ 此处马可可能想起了自己夭折的众多子嗣,因而心怀愧疚。——译者注]:因为对于智慧的生灵来说,没什么会超脱于自然秩序,也没有什么会违反自然。

6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这样的结果(死亡)实属自然,亦不可避免——若你另有期盼,无异于期望无花果不分泌汁液。无论如何,切莫忘记,不消太久,你会死去,谁都难逃一死,须臾之后,甚至连名字都不再留存于世。

7 当你放下评判,也就放下了“我受伤了”的念头,放下“我受伤了”的念头,伤害本身也就不复存在。

8 无法使一个人变坏的事物,也不会摧毁他的人生:无论外部,还是内部,它都无法伤害他。

9 受自然恩泽者,必循自然之道。

10 “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仔细琢磨这个句子,你会发现,这就是事实。我所说的“正确”,并不单就因果而言,更是在“公正”的意义上——就好像有仲裁者在分配赏罚奖惩。所以,当你开始行事,请继续留心,所行之事,皆恪守“成为一个好人”,心怀“好人”的准则。做任何事,都应坚守这点。

11 当有人对你行恶,不要听信他人对事物的阐释,也不要遵照他们的意愿去评判事物。仅需接纳真相,看清事物本来的面貌。

12 随时准备践行以下两条原则。第一,为了人类利益,只行与王权、司法权本质相符之事。第二,若身边有人纠正你的过错,引领你远离原有观念,那就改变你的立场。但这种转变从始至终,必当出于对正义与公共利益的信念,在做选择时,你的首选方针也需如此,不可仅仅出于获得虚浮的欢愉与赞赏。

13 “你有理性吗?”“我有。”“那为什么不善加利用呢?既然你已有了理性,那还需要什么别的呢?”

14 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你终将消逝于分出你的整体之中:或者更确切地说,你将发生转变,被纳入宇宙的生成法则之中。

15 就如同一祭坛上那许许多多的香灰。一抹先落下,一抹后落下,并无分别。

16 倘若你重拾自己的准则,回归对理性的崇拜,那么,不出十天,那些如今视你为野兽狒狒之人,将奉你为众神。

17 你并无千年岁月可活。所剩时间紧迫,趁你还活着,趁你还有能力,成为一个好人吧!

18 不去探查邻人所言、所行、所思,只关注自己的言行思想,确保它们公平正义、虔诚恭敬、充满善意。如此,你的心灵将会多么自在!因此,直奔正道,别去斜视道旁的黑暗:步伐笔直坚定,而非摇摆不定。

19 一个人,若忧心于身后之名,难以想象所有记得他的人很快都会死去——他本人亦是如此。随后,他的子孙后代也都会死去,直到对于他的全部记忆如相继熄灭的烛火般最终归于寂灭。但是,哪怕那些会记得你的人永生不朽,永远将你铭记,那又与你何干?我并不是想说,名声对逝者来说毫无意义,而是即便对活着的人,它也一样虚无。那些赞美,除非能够作为治国的实用方针,不然又有何意义?在他人的赞美中,其实你也正在失去一项自然的馈赠,一份不受他人评价所影响的独立自主。所以……

20 但凡美的事物,皆有其自身之美,由内而发,自在自足,而非来源于赞美。任何情况下,赞美都不能使事物变好或变糟。这点对通俗意义上的美丽事物也一样适用,如工艺品和艺术品。既然如此,真正的美,除却自身,还需要别的什么吗?真正的美,无异于律法、真理、善良与正直。以上种种,哪一个需要通过赞扬,才能称之为美呢?哪一种美,又会因为批评而凋谢呢?一块祖母绿难道会因为得不到赞美,品质就会变差吗?黄金、象牙、紫衣、七弦琴、匕首、花朵、灌木不也一样吗?

21 你或许会问,若灵魂永存,气是如何从时间伊始就将其全部容纳的?而在同一片不朽的岁月里,土又是如何全部容纳埋葬其间的尸身的?正如归于尘土的尸身每经过一段时间都会腐化和分解,为新的尸身腾出空间一样,灵魂也是如此,终会转移到气之中。在存续一段时间后,灵魂会经历转化、分解、燃烧,因为灵魂也归属于整体的生成法则之中:旧的灵魂就是如此为新的灵魂腾出了空间——这就是对灵魂不灭假说的解释。

不过,我们不仅应考虑被埋葬的尸首数量,还要考虑我们及其他生灵每天所食的动物的数量——其消耗量之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动物葬身于这些生灵体内。然而,它们仍有容身之所,因为它们转化为血液,成为气元素和火元素。

应如何探究其间的真理呢?通过分辨其组成物质与因果。

22 别再彷徨四顾。从每一股冲动中,给出正确的反馈;在每一个想法中,坚守确切的信念。

23 宇宙啊,与你和谐之物,也应与我相和谐;在你的时间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对我来说,凡事也没什么过早或过晚可言。自然啊,一年四季你带给我的皆是果实:一切都从你而来,存在于你之内,又回归于你。无怪诗人会感慨:“亲爱的刻克洛普斯城。”而你何不感慨“亲爱的宙斯之城”呢?

24 德谟克利特说:“若你想要快乐,就少行事。”只行必要之事,只行符合城邦公民理性的必要之事,只按照理性要求的方式行事,岂不更好?如此一来,不仅能体会到行正确之事的幸福,还能感受到少行事的幸福。我们所言所行,大多并非必要,放下冗余之事,你会收获更多时间,摆脱冗赘的烦恼。因此,人应时时问自己:“这是否有必要?”放下不必要之事,不仅在行动上,也在思想上,如此便也不会有多余的行动了。

25 试着过一种好人的生活吧——这样的人,既满足于从整体中分得的一切事物,也满足于自己正当的行为与善良的性格。

26 既然你已经认清那点:那么,现在再看看这点吧。不要庸人自扰,保持简单纯粹。有人行恶了?他对自己行了恶,与你又有何干?既然如此,所有发生的事情,皆是整体从一开始就安排好的,皆围绕着你自身运转。总而言之,人生短暂,坚守正确的理性和正义,活在当下,保持清醒与自在。

27 宇宙或者井然有序,或者一片混沌(stew of mixed ingredients),但依旧暗含秩序。否则,若整体中杂乱无章,你的内心又怎会存在一种个人秩序(private order)呢?更何况,世间万物各不相同,却相互渗透,彼此呼应。

28 一种阴暗的性格,一种懦弱的性格,一种顽固的性格,野蛮残暴又可怜巴巴的性格:幼稚、愚蠢、虚伪、粗俗、贪婪、暴虐。

29 若一个人对宇宙内的事物一无所知,那他便是个异乡人,若一个人对宇宙间发生的事一无所知,那他也是个异乡人;若一个人背离社会的准则,那他无异于流亡者;若一个人关闭了心灵之眼,那他无异于盲人;若一个人生存所需全靠他人供养,那他便无异于乞丐;若一个人对自己的命运心存不满(这是自然为他安排的命运,你的命运亦是如此),而无所作为,脱离我们共有的自然法则,那他无异于宇宙之瘤;若一个人将自己的灵魂从所有理性生灵的灵魂共同体中分离出来,那他无异于城邦里的碎石瓦砾。

30 有一位哲学家没一件衬衫,另一位没有一本书。还有一位半裸着身子:“我没有面包。”他说:“但我忠于理性。”而我呢,我拥有一切知识的食粮,却未能坚守理性。

31热爱你学到的艺术,并从中获得慰藉。在余下的人生中,真诚地将整个身心献予众神,既不充当任何人的暴君,也不做任何人的奴隶。

32比如,回想一下维斯帕先的时代。你会发现一切并无不同。人们结婚、生子、患病、死亡、争斗、宴请、交易、耕种、奉承、求取、猜忌、密谋、诅咒他人早死、对命运心怀不满、坠入爱河、积攒财富、企盼加官晋爵。而现在,他们的生命消逝已久,全无踪迹。

再回到图拉真时代。周而复始,一切如故。生命终将奔赴死亡。

再回顾其他时代的历史,甚至整个国家的历史,有多少人搏尽全力,又蓦然陨落,回归尘土,一切并无二致。先回顾一下你所见过的那些人吧,他们徒劳抗争,不顺应自然秩序行事,不愿坚守自然本性,也不满足于此。对于这种情况,你要谨记,我们应当以适当的标准,关注每一项行动,若你不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投入过多的时间,你就不会沮丧。

33 多年前的通用语,如今已经过时。照此看来,那些曾显赫一时的名字,如今多少也已翻篇——卡米卢斯、凯索、沃来苏斯、丹塔图斯,稍晚的西比欧、卡托、奥古斯都,还有之后的哈德良和安东尼。一切终将逝去,成为传说,会迅速被彻底的遗忘所淹没。何况,我提及的名字皆为曾经高耀天际之人,而其他人呢,一旦咽气,便即刻“销声匿迹,不见踪影”。即便被永世铭记,又意味着什么呢?彻底的虚空罢了。

既然如此,一个人应以何为目标?只有一物——正直的心灵,行有助共同利益之举,说真实之言,欣然接受所发生的一切,因其不可避免,有迹可循,皆来自同样有迹可循的万物本源。

34 欣然臣服于克洛索神吧,让她将你的命运之线,按照其意愿编织成网。

35 无论是记忆,还是记忆中的人与物,皆稍纵即逝。

36 始终关注那些在变化中产生的一切,并习惯这一想法。整体的本性最热衷将一种形式的存在转化为另一种相似却全新形式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所有存在之物皆为其接替物的种子,若你对“种子”的理解仅限那埋于土中或存于子宫之物,这一想法并无任何哲思。

37 你的死亡近在眼前:而你的心灵并不澄澈,对于外界伤害,也无法不为所动,无所畏惧,你未能善待所有人,也没能坚信,正义的行动是唯一的智慧。

38 观察人们的理性意志:看看是什么连圣贤都在回避,是什么连圣贤都在求取。

39 你所受的伤害,并不存于他人的理性意志,也不存于任何环境的变换与转化。那么,它在哪里呢?它存在于你心中评判伤害的那个部分。所以,只要不做这样的评判,一切就安然无事。即便是与你的评判之心近在咫尺的身体,遭遇刀伤或火烧,伤口化脓或腐烂,你的评判之心也应不为所动。也就是说,它不评判孰好孰坏,因为一个人的命运并不会因他的生活与自然和谐一致而改变,发生的事本身无所谓符合自然之道,抑或背离自然之道。

40 始终把宇宙想象成一个仅由一种物质和一个灵魂构成的生灵:思考万事万物如何被吸纳到这合一的意识之中;唯一的力量如何掌管万物的活动;万事万物如何在此间相互协作;一切的一切又是如何交织成网的。

41 诚如爱比克泰德所言,你不过是一个背着肉身的小精灵。

42 变化:在其过程中,没有固有的坏,在其结果中,没有固有的好。

43 在造物之河中,时间是其汹涌的水流。一件事物映入眼帘,然后迅速被冲走,另一件事物沿河而下,也一样被冲走。

44 所有发生之事,如春天的玫瑰、夏天的果实,都是如此惯常和熟悉。疾病、死亡、诽谤和阴谋,以及所有让愚人们高兴,让愚人们痛苦的事情,皆是如此。

45 后来之事总与先前之事紧密关联。世间诸事,并非简单列举不同对象与必要次序,而是存在一种理性的关联,正如现有的事物彼此和谐地相互关联,因此,事物的发生与转变不仅仅是承前接后,而更在一种令人惊叹的内在关联。

46 永远别忘了赫拉克利特的话:“土灭水生,水灭气生,气灭火生,循环往复。”也要记住,他关于忘却归途之人的描绘;还要记住,他说的那些话:人会与他们那最忠实的伙伴——主宰万物的理性产生矛盾;他们每天经历着出乎意料的事情;我们说话做事,不能像睡着了一样,昏睡会促成不当的言行;我们不应像父母身边的孩子那样,不假思索就听信其言。

47 若众神告诉你,你明天就会死去,最晚也不过后天,这一天之差对你而言并无差别,除非你极其懦弱(一天之差,实在微不足道)。所以,不论你是在千万年后死去,还是明天就会死去,其间的差别,也算不上多大。

48 时常思考:有多少医生,对着病人眉头紧皱,之后自己也辞别人世;有多少占星学家,预测他人的死期(仿佛死亡是一件隆重之事),之后自己也迎来死期;有多少哲学家,不断思索死亡与不朽,之后自己也与世长辞;有多少英雄,斩杀千万生灵,之后自己也命丧黄泉;有多少暴君,不可一世地以强权凌驾于众人之上(仿佛他们自己能永垂不朽),之后自己也一命归西。想想有多少座城邦彻底“死去”——赫利斯、庞贝、赫库拉尼姆,还有千千万万座别的城邦。现在,再回头看看所有你认识的人,他们也接连死去:一个人参加完友人的葬礼,之后也长眠不起,此后,另一个人也溘然长逝,这一切的发生,不过短短几年。所以呢?你应当看清,生命本就短暂而卑微。昨天还是一摊精液,明日便化作干尸或骨灰。因此,应当遵循自然法则,度过这片短暂的光阴,怀着喜悦离开人世,就像熟透的橄榄会落在地上一样,对孕育她的大地怀着祝福,对抚育它成长的大树心怀感激。

49 要像一块岬角岩石,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如此,四周汹涌的浪涛也就渐渐平息了。

“我真不幸,竟然遇上了这样的事情。”不,你应该说:“我运气还挺好的,尽管遇上了这样的事,但我还能够忍耐,也没有感到痛苦,既没被现实压垮,也不恐惧未来。”因为每个人都可能遇上这样的事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受住。既然如此,为何你还会觉得自己不幸,而不为自己的坚韧而感到幸运呢?换言之,任何事物,只要不让你背离本性,那便称不上不幸。在这,任何与人的本性相背离的事物,是否其本身也违背自身本性呢?如此,既然你已知晓了自己的道路。那么,还有什么会妨碍你成为公正、高尚、克己、智慧、明断、真实、正直和自由的人呢?或者阻碍其他任何一种能让人的本性趋于圆满的美德?因此,不论未来你遭遇了何种不幸,请记得遵从这一原则:“这并非不幸,只要能够承受,那便是幸运。”

50 有一种方法,虽谈不上富有哲理,却有助于洞悉死亡的真谛,这种方法就是浏览那些长寿之人的名单。他们与短寿之人相比,又多得到了些什么呢?不管怎么说,他们现在都已回归尘土——卡狄基阿努斯、法比乌斯、尤利安努斯、莱皮杜斯,以及其他跟他们一样的人,曾参加过许多葬礼,之后自己也入了土。事实上,我们的人生之路十分短暂,我们拖着虚弱的身躯,费尽心思,不辞劳苦,身边满是凄苦之人。所以,人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已逝的时光化为断壁残垣,未来的时光恒久无常,身处这般境地,一个仅活了三天的婴儿和一个活了三代的老者相比,又有什么区别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三天的婴儿和三代的内斯特又有什么区别?

51 永远选择最短的那条路:遵循自然法则之路即是最短。那么,一言一行皆遵循最符合自然法则的方式。这样的路途,能让一个人免于繁重的辛劳,远离算计与招摇。 UoDpi5t23anw4wjF5QEHzKM/8nbTfAC9hNTTP5Jr1jyhxHd1RBU68L/cUm4dOhE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