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卷

作于格兰河上,与夸迪人作战期间

1 每日清晨,首先告诫自己:今天,我将遇见好管闲事之人,忘恩负义之人,争强好胜之人,背信弃义之人,心存恶念之人,孤傲不群之人。他们之所以承受诸般苦恼,只因看不透善恶是非的本质。而我已然洞悉,善道即是正义,恶道万劫不复;我也已通晓,冒犯我之人,实属我同类——并非具有血缘关系,而是具有同一种理性,感知同一片神性的碎片[ 这里表述的是,既然人类是整体的一部分,那么每个人身上都是具有一部分神性的。——译者注]。我因而不会被他们伤害分毫,因为谁也无法将我引入恶道之中。我也不会对亲人怒发冲冠或心存怨恨。我们生来便是为了合作,就如双手双足、上下眼睑、两排牙齿那样。因此,无论是怒火中烧,还是拒之千里,亲人间的相互冲突皆违反了本性。

2 不论我是怎样的存在,都是由肉身、呼吸和理性意志(directing mind)组成。因此,应当对肉身不屑一顾,它不过是血液与骨骼,不过是神经与血管编织而成的网络。至于呼吸,不过是气,一呼一吸间,循环往复,从未停止变化。于是只剩第三项,理性意志。丢下书本,别再心存妄念:你并无天分。或者想象自己迈入临终之际,“你已垂垂老矣,别再让理性意志经受奴役,别再被自私和冲动牵制,别再为现状惴惴不安,也别再对未来满腹猜疑”。

3 众神的造化充满神意。命运的杰作既不独立于自然法则(Nature),亦离不开神意贯穿始终的操控,使一切联结合并。万事万物皆来自神界(that world);进一步说,那是命中注定与整个宇宙的福祉,而你,亦置身其间。世间万物,皆受整体本性的滋养,而这本性(nature)亦存在于万物之中;宇宙秩序通过元素的组合与变化,亦存在于万物之间。通晓这一奥秘,对你已然足够,这便是亘古不变的信条。放弃对书本的渴望,这可让你免于怀怨而终,而能在告别人世之时,心怀真正的恩典与对神衷心的感谢。

4 谨记,你已延误多时,众神多次给予你宽限,而你却不加理会。是时候了,洞悉你置身其中的宇宙,看清宇宙源头的主宰者吧;时间有限,若你不及时吹散心中的阴云,宽限便会终结,你亦会消逝,良机一去无返。

5 要像一个罗马人,要像一个男人,每时每刻都活力充沛,专注于手头事务,要有缜密的分析与始终如一的尊严,心怀怜悯与不带偏见的正义——还要摒弃一切杂念。只要你将每件事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次做,便可达到心无旁骛,让自己解脱,即不再缺乏目标,不再因冲动而偏离理性法则,避免虚伪,避免自私,避免对命运满腹牢骚。你要知道,当一个人终生笃信众神,所需之物寥寥无几。而对奉行信条之人,神也不会过多苛求。

6 自我伤害,我的灵魂正在自我伤害:你将不会再有重拾自尊的机会。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过弹指之间,你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却仍未显出自身荣耀,还将幸福寄托于他人灵魂之上。

7 外物是否使你分心?那就抽出空闲,接受更好的训导吧,别再彷徨四顾。除此之外,还须警惕另一种游离不定。那样的人虽生犹死,他们的每个冲动,甚至每个念头都漫无目的,他们的每个行为,每句话语,都无的放矢。

8 参悟不透他人的心灵,并不一定因此产生痛苦;但若疏于体察自己的灵魂,则必然造就不幸。

9 始终谨记:整体本性是怎样的,我自身的本性是怎样的,二者之间有何关联,这些本性是怎样的局部,又组成了怎样的整体;你的一切言语行为,皆与自身所属的本性协调一致,没有谁能阻止你。

10 提奥夫拉斯图斯以哲学的视角区分众人,对他们所犯之罪的轻重加以比较,他说,因欲望而行恶比因愤怒而行恶更为严重:因为愤怒之人显然是由于某种痛苦和无意识的痉挛发作而丧失了理性;因欲望行恶之人却屈从于享乐,其罪行似乎更为放纵堕落,更为怯懦软弱。随后,提奥夫拉斯图斯如一位真正的哲学家那样,客观地指出,在快感的挟持下所行之恶,比在痛苦的折磨下所行之恶,更应受到谴责。后者往往更像受伤害的一方,在痛苦的刺激下,被迫愤怒;而前者的行恶冲动源自其本身,受欲望驱使。

11 你随时可以远离你的生活:这种可能性寓于你的心灵之中,体现在你的言行之中。如果众神存在,即便当即辞别人世,也并不可怕:因为他们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伤害。如果众神不存在,或对人类漠不关心,那么在这个没有众神、毫无神意的世界,生命于我又有何意义?然而,众神确实是存在的,并且,他们确实是关心人类的:他们必定将神的力量赋予人类,使其免受真正的伤害。如果别处还有其他害人之物,他们也会出手相助,让所有人免于堕入万劫不复;一件事物,若无法使人堕落,又何以摧毁人生呢?整体的本性不会对此视而不见,不会对此疏忽大意,也不会对此一无所知,它必会用其力量抵制邪恶,重申正道。它也不会因力量或技能不足,而犯下对事不辨黑白、对人善恶不分这样的大错。没错,生与死,荣与辱,苦与乐,贫与贵——一切虽有好坏之分,但其本身却并无对错。

12 世间万物稍纵即逝,我们的形体在尘世中消亡,我们的记忆随时间湮灭;种种感官对象——尤其是那些以享乐诱惑我们,用痛苦恫吓我们,或者拿虚荣与名声迷惑我们的事物——其本性是如此低贱、可鄙、低劣、易朽且死气沉沉。我们应以理性来看待这些事物。再者,那些评说是非的声音,真的值得我们在意吗?还是不应理会?而对于死亡,当我们审视死亡本身,运用心灵力量加以剖析,去除有关死亡的联想,就会得出结论:死亡不过是自然的运转过程(function of nature)——若有人对这种自然运转感到恐惧,那他不过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死亡不仅是一种自然的运转,它对自然亦有助益。

再者,人是如何与神接触的,他是通过自身的哪一部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接近神?

13 人间最悲惨之事,是一个人四处走动,绕着一切兜圈,用诗人品达的话来说,“钻进一切牛角尖”,只为寻找迹象和征兆,以揣测周围人的心思。其实,只要专注于心中的众神,真诚地侍奉众神,就已是圆满。这份侍奉让心灵不被激情、琐事、对神与人所作所为的不满所玷污。因为,神给我们的馈赠,那些好的德行,值得敬奉;而人所带给我们的,由于我们相互之间的血脉相连,也值得珍惜与爱护;只是众生有时也会让人心生悲悯,因为他们善恶不分:这种缺陷不亚于不辨黑白。

14 即便你能活三千年,或十倍之久,也要时刻谨记:没有人会度过不属于他的人生,任何人能失去的只有他当下的生活。长命百岁和朝生暮死并无不同。此时此刻也好,已逝之时也好,对每个人皆无差别。真正失去的仅仅是一片片须臾(merest fragment of time)。没有谁能失去过去或未来——一个人不曾拥有的东西,又怎么会被夺走呢?

因此,以下两点要时刻谨记。其一,万物亘古如常,循环往复,望向同样的事物一百年,二百年,或是永生永世,并无分别。其二,长寿与早逝,蒙受的损失并无不同。唯一可以被夺走的东西只有当下。若一个人所拥有的只有当下,那么他就不可能失去并不拥有的东西。

15“一切都由我们的看法决定。”这句犬儒学派摩尼穆斯的反驳已足够清楚,就其中的真理而言,如果有人领悟了话中的内核,也会清楚这句话的珍贵价值。

16 当一个人的灵魂自顾生长,竭尽所能,成为宇宙中的肿块,最首要的便是,他会自我伤害:因为,对任何事心生怨恨,都等同于将自己与自然(Nature)分隔开来,自然容纳万物,万物的本性皆在其中。第二,当灵魂疏远他人,或与之势不两立,甚至企图伤害——深陷于愤怒的灵魂便是如此。第三,当灵魂沉溺于享乐或痛苦,便会自我伤害。第四,当灵魂虚与委蛇,言行不一,也是在自我伤害。第五,当灵魂未能朝着目标行动或努力,而是朝西暮东,飘忽不定——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应依据目标践行。 理性生灵的最终目标,即是遵循那个最崇高的城邦——宇宙的理性和规则。

17 人的一生,短暂须臾,他的存在变幻无常,他的知觉模糊不清,他的肉身易朽易碎,他的思想飘忽不定,他的命运神秘莫测,他的名声晦暗不明。简而言之:一切肉身如流水般逝去,一切思想化作幻梦与妄念;生命是一场战争,一段异乡之旅,连唯一永存的名声也终将烟消云散。

那么,人生路上,什么能为我们保驾护航?有一物,也仅此一物:哲学。哲学让我们心中的神性不受侵犯,不受损害,不受愉悦与痛苦的操纵,哲学让我们行任何事都心怀目标、真实、正直,不受他人干扰,不被失败击垮。此外,接受所有发生的一切,接受所有遭遇的一切,只因它们殊途同归,那便是一切的起源;始终怀着愉悦的心情等待死亡,死亡不过是把构成每个生灵的元素分解开来。既然元素本身绵绵不绝的相互转换并不可怕,那么又何必满心忧虑地瞻望着它们的变化和消亡呢?死亡与自然相符:凡是合乎自然的,皆无害处。 EVkAFza/L7A7Ub3ig0A2MD3wRcDIe/gPhxrDNl5xeZBJSNdmPAuYK4ykkoIdYWX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