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若你对自己慷慨大方,那在你生命的某个阶段,就能得到自己所祈求的一切。也就是说,若你把过去的一切抛诸身后,把未来的一切交付给神意,把当下的一切引向崇敬和公正。唯有崇敬,才能让你从心底里接纳自己的命运。这是自然赋予你的,也把你交付给了命运。唯有公正,才能让你的言行坦诚直接,实话实说,遵从律法,合乎情理。别让任何事物妨碍了你,无论是他人的罪过,还是他人的言行,更别让你那可怜肉身周围的感觉妨碍了你,感知痛苦的部位应当进行自我关怀。
在你临终之时,若已将一切抛诸身后,而只看重你的理性意志和内在神性,若你所恐惧的不是人生即将终结,而是不曾遵循自然本性生活,那么,你便是一个无愧于孕育你生命的宇宙之人。你将不再是所在城邦的异乡人,在遇见未曾预想之事时,不会再茫然无措,也不再会依赖种种外物。
2 在众神的注视中,我们所有人的理性意志都剥离(stripped)了物质性的容器(husk)、躯壳和残渣。他所关注的,仅限其自身智慧与我们相通的部分——那是他传递给我们的。如果你训练自己做与他相同的事,就可摆脱诸多纷扰。毕竟,一个连肉身都不甚在意之人,还会把时间耗费在关注服饰、宅邸、名声这类虚名上吗?
3 你由三件事物构成:肉身、呼吸和心灵。前二者一定程度上属于你,你必须好好关照它们,而只有第三样完全属于你自己。所以,若你把他人的一切言行、你的一切言行、未来困扰你的一切、包裹着你的躯壳和伴随着你的呼吸所带来的一切(对此你别无选择)、在业力旋涡中旋转着的一切(我们也身处其中)[ 在《沉思录》的世界观中,时间发生的一切皆存在因果性,皆受某种巨大的力量支配。外部事物。这种力量同“业力”这一概念近似。此处的外部旋涡(中心)正是指的这种力量。——译者注],统统与你自己——你的心灵——分离开来,那么,你的心灵所具备的力量便能超越一切现有的偶然性羁绊,得以独立自主,纯粹而自由,行正义之举,说真心之言,欣然接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倘若你能如我所说这般,将激情、未来与过去这些包袱从理性意志中分离出去,让自己如恩培多克勒所言,“完美的圆,自在自足,乐在其中”。只在当下的生活中寻求完美,那么,你至少能平静、仁慈地度过余生,与心中的众神和平共处。
4 我总想知道,为何每个人都爱自己胜过爱他人,却让他人的看法凌驾于自己的评判。并且,若有一位众神或某位睿智的导师出现在他身边,让他一旦有了内在的想法或意图,就立刻全数公之于众,这种规则,恐怕他连一天都无法忍受。因此,我们应更重视邻人对我们的看法,胜过我们自己的看法。
5 众神将其他一切都安排得如此妥当,对人类如此关爱,又怎会唯独忽略这点:人群中最出色的那些人,他们通过虔诚奉献与奉行仪式,与神意有着深刻的交流,建立了最亲密的联结——这些人一旦死去,为何终消逝无存,而非重生回归?
如果确实如此,那你便可肯定,若本应有别的命运,那么众神便会安排别的命运。因为,如果另作安排是正确的,那也是可能实现的;如果另作安排合乎本性(nature),本性自会促其实现。因此,如果众神不曾安排别的命运,你也应确信,命运不应有别的安排。当你提出这一冒昧的问题,自己也能看出,这是在与众神理论。但是,即便众神并非至善至正,我们也不应与其展开这般争辩。若真如此,他们也不会出于对正义或理性的忽视,而让宇宙秩序的任何部分脱离掌控。
6 即便是无法掌控之事,你也应加以训练。因为缺乏训练,用左手做很多事都会有些笨拙,但它却比右手更能抓紧缰绳——这正是训练造就的。
7 一个将死之人,他的肉身和灵魂应是怎样的?人生如此短暂,未来和过去的时间却无穷无尽,一切物质都是这样脆弱无力。
8 看看那被剥去虚饰的因果的本质,看看那一切行动中隐秘不明的意图。反思一下,何为痛苦?何为欢愉?何为死亡?何为名声?谁不是因自身原因而心神不安?再想想,为何无人会遭受外物妨碍,因为一切皆取决于所思所想。
9 你应当像一位拳击手,而非击剑手那样,去践行你的准则。击剑手会放下或拿起他所用的剑,而拳击手的手始终都在,只需紧握拳头。
10 要看清事物的本质,对其物质、因果和目标加以分析。
11 一个人只做遵照众神意志之事,欣然接受众神在自然之道中赋予的一切,那么,这个人是何其自由!
12 不要责怪众神:无论有意或无意,他们都不曾做错。也不要责怪人类,他们一切过错,皆出于无意。因此,谁都不应受到责怪。
13 诧异于自己人生经历中的各个方面,这是多么荒谬——他完全是这世上的异乡人。
14 或者是命运的牵制,或者是不容偏移的秩序,或者是谛听祷告的神意,或者是无序无向的混沌。那么,若这种牵制遵循正道,为何还要抵抗?若有众神回应了祷告之言,那就让自己配得上神的眷顾吧。若这种牵制是不受控制的混沌,那就应庆幸在这动荡中,你还存有理性意志,就算洪水将你卷走,它能带走你的肉身、呼吸、其他一切,却无法带走你的心灵。
15 在灯盏熄灭之前,会一直散发光辉。那么,给你力量的真理、正义和自制,又怎会在你离世之前就消散呢?
16 当感到他人做了错事,我如何知道这是错的呢?即便他的确错了,我如何知道他不曾责备自己,如同抓破自己脸皮般自责?
想要恶人不做恶事,无异于不让无花果的果实分泌汁液,不让婴儿哭泣,不让马儿嘶鸣,或不让其他任何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发生。一个人有着如此的精神状态,还能做什么呢?所以,若你真有那份心,就治愈他的心灵吧。
17 若不正确,就不要做;若不真实,就不要说。
18 任何情况下,都应全面审视自己的冲动,究竟是什么让你的心灵产生情绪波动的,通过分析其因果、物质、目标及其续存的时间,来洞悉其本质。
19 你终究会明白,相较于那些把你当作提线木偶操纵的情感力量,你的心中存有一种更强大、更神圣之物。此刻,我的心灵被什么占据?是恐惧吗?还是猜疑?渴望?或是其他类似之物?
20 第一,不要漫无目标,不要怀有不可告人的目标。第二,别将不能促进共同利益之事定为目标。
21 要不了多久,你将化为乌有,无迹可寻;你当下目之所及的一切,当下存活着的一切,无不如此。万事万物的本性皆在变化、消亡和转化(transfor med),如此一来,不同的事物相继出现。
22 一切如此,皆因想法使然,而想法由你控制。因此,无论何时,只要你抛却判断,就可归于平静,好比水手只要绕过海岬,就能望见风平浪静的水面,驶入水平如镜的海湾。
23 任何一项个人活动,但凡在适当的时间结束,都不会因停止而造成损害,行事的人也不会仅因这项活动停止,就遭受任何损害。同样,构成一个人生命的一切行为,但凡在适当的时间结束,都不会仅因停止而造成损害;及时停止这一系列行为的人,也不会遭受任何损害。时间和期限皆遵循自然本性,有时是人的本性,譬如人的衰老,但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是整体本性所造就的,整体通过使其组成部分不断变化,让整个世界始终历久常新。
一切对整体有所裨益的事物,皆是美好,皆是繁盛(ripe)。由此可见,对我们每个人而言,生命的终结也必定不会造成任何损害,因为死亡并不可耻——既非自己选择,也不损害共同利益。相反,死亡是好事,不过是整体发展到了一定进程,因而既有奉献,也有收获。因此,当一个人遵从众神的指引,并朝着那个方向行进时,就会得到众神的眷顾。
24 时时谨记这三点:第一,所行之事,除却正义本身,不可缺乏目标;外部发生之事,若非偶然,便是神意,人不应埋怨偶然,也不应控诉神意。第二,我们各自的本性是怎样的——从受孕到灵魂初次呼吸,从灵魂初次呼吸到臣服(surrender);我们的本质由什么元素构成,又将会分解成何物?第三,若你突然被带到宏伟的高处,得以将人类的各种活动尽收眼底,你便会对其不屑一顾,因为你也会看到周身众多的精灵遍布在宇宙和苍穹之间;无论多少次去往高处,都会看到同样的景象——千篇一律,稍纵即逝。它们何以让我们如此骄傲自负!
25 抛却判断,你就得救了。谁能阻止这种抛却呢?
26 无论在怎样的情形下,一旦你烦躁不安,就会忘记很多事。你忘记了万事万物皆遵循整体本性;你忘记了他人的作恶与你无关;你忘记了现在所发生的一切过去常常发生,今后必将再次发生,而现在也无处不发生。
人类个体与全人类都是血缘血亲——并非血脉相连,而是同属一个心灵共同体(community of mind)。你还忘记了,众神安住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一切皆从这一源头涌出;没有任何事物属于我们自己,但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肉身、我们的灵魂,都出自这一源头;一切皆由思想(thinking)决定;我们每个人都仅仅活在当下,我们能失去的也仅有当下。
27 要时时回顾那些因愤怒而走入极端的人,那些因无上的荣耀、极端的灾祸、敌意或其他因此类命运而走入极端的人。然后停下来想一想:他们如今何在?他们都已化作云烟与灰烬,他们的故事已经完结,甚至无人记起。同时,你也可能成为这些人:乡间府邸中的法比乌斯·卡图利努斯,城中花园里的卢修斯·鲁帕斯,巴亚的斯特尔提尼乌斯、卡普里岛的提比略、维利乌斯·鲁弗斯,以及诸多自命不凡之人。想一想,这一切的拼搏是何其的徒劳。用你所拥有的物质,让自己变得全然公正、克己自制、敬奉众神——要明智得多。最令人难以忍受的自负,是自认为毫不自负的自负。
28 “你在何处见过众神?为何对他们的存在如此笃定?是什么信念让你如此崇拜他们?”对于这样的发问,我会先回答,用眼睛便可看见众神。其次,尽管不曾见过自己的灵魂,但我对它心怀敬意。对众神也是如此,我一次次体会到他们的力量,因而确信了他们的存在,并对其心怀敬意。
29 生命的救赎在于,洞悉每一件事物的本质与整体,辨别物质与因果(material and the causal)。付诸全身心行正确之举,说真实之言,仅留存一种欢乐:坚定不移且无所保留的行善。
30 阳光是存在的,尽管被墙壁、山丘及其他无数障碍分隔。共有的物质是存在的,尽管被分化成无数形式的个体。动物性的灵魂是存在的,尽管被划分成无数各有特色的物种。智性的灵魂是存在的,尽管它看上去存有分歧。
在上述事物的其他部分中相互之间并无直接关联,比如纯粹的呼吸或无知觉的物质。即便如此,彼此之间的一致性(unity)与吸引力却也造就了一种纽带。然而,心灵却有这样一种特性:它趋向于自己的同类,并与之联结,因此,共同体间的情感不会破裂。
31 你还想要什么呢?生命长存?或是继续感官享乐与激情澎湃?振兴之后再衰败?运用你的声音(voice)与心灵?其中可曾有什么使你感到遗憾?不过,若这些事物全都无足轻重,就去追求那终极目标:追随理性,追随众神。若看重这些事物,苦恼于它们会随死亡而消散,那便会背离终极目标。
32 我们每个人分得的时间,不过是无尽的时间长河(abyss of time)中微不足道的片段,很快就会消逝于永恒之中;我们每个人分得的物质和灵魂,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粟;你所驻足的土地,不过是大地上渺小的一块。想清楚了这一切,你就不会看重任何事物,除了积极追随本性所引领的方向,默默接受宇宙本性赋予你的命运。
33 你的理性意志是如何运作的?这是整个问题的关键。除此之外的一切,无论你是否做出选择,都不过是残骸与云烟。
34 这个是让你看淡死亡的最好办法,就连那些把享乐视作善、把痛苦视作恶的人,对死亡也不屑一顾。
35 若一个人认为唯一的善,即是在适当的时节做适当的事,那么,他也会认为,只要能通过行动彰显真正的理性,这样的机会或多或少都可谓完满,人生在世或长或短,也并无区别,对这样的人而言,即便面对死亡,他也并无恐惧。
36 终有一死的凡人,作为宇宙公民,你已然体验过这宏伟城邦的生活。那么,五年的生命和五十年的生命,又有何区别?城邦的律法对所有人一视同仁。那么,你又何必忧心于被驱逐?驱逐你的既非暴君,也不是腐败的法官,而是当初将你带入城邦的自然本性。这就好比一位军官聘请了一个喜剧演员,却又把他从舞台上赶走。“但我还没演完五幕戏,只演了三幕。”“的确如此,但在人生中,三幕戏也可以是一整部戏。”是否完整,是由那个当初让你上场、现在让你离场的力量决定的。二者皆不为你左右。那就安心离去吧,带你离场的众神安住在你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