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4章
债权债务业务合并实战

4.1 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处理

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处理是资产负债表合并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与长期股权投资的抵销相比,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没有那么复杂。只要前期准备充分,并且把一些简单的工作进行适当的分工,并采用汇总抵销法,这项工作就可以轻松完成,而不受母子公司的个数与关联往来是否频繁的影响。内部债权债务抵销共有两种常用的做法:自然抵销法和合并抵销法。

4.1.1 抵销方法1:自然抵销法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操作方法,只需要制定科目规则并执行就可以了。规则就是把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往来的所有业务,在核算时统一成一个科目,通常的做法是“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二选一,纳入合并范围的所有公司都是如此操作,这样在把母子公司的数据过入工作底稿并计算合计金额时,就自然相互抵销了。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做单独的抵销处理,就能达到相互抵销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把内部购销、资产调拨等业务混在一起,不利于编制现金流量表,而且很容易导致掩盖了业务的实质,甚至会导致编制的单体资产负债表“非常难看”,比如制定的统一科目的余额要么小得离谱,要么大得离谱。

为了弥补自然抵销法的不足,可以采用一种变通的做法:月底,在核对完合并主体之间的关联科目余额后,把所有内部关联债权债务的数据合计,计入单体资产负债表,只调整原始的单体报表,而不进行调账,对外的报表也不需要调整。然而,由于报表版本过多,增加了提供数据时的出错率。

4.1.2 抵销方法2:合并抵销法

如果想保持财务报表的一致性,而不是针对不同目的提供不同版本的财务报表,只有通过合并抵销法来实现。

合并抵销,如果不遵从规则,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反而增加很多无用的工作量。内部债权债务的合并抵销需要遵从的规则是:

关联方之间的科目使用要规范。既然要反映内部债权债务最真实的业务本质,那就需要在日常核算时,按照与外部单位(供应商、客户、其他往来单位或者个人)往来相关的科目使用规则进行。

(1)内部关联购销,销售方计入“应收账款”科目,购买方必须计入“应付账款”科目。

(2)内部资产调拨,调出方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调入方必须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3)涉及长期资产的,调出方计入“长期应收款”科目,调入方必须计入“长期应付款”科目。由于这项业务不多,可以并入“其他应收款”科目与“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4)每月必须核对内部往来账,发现差异必须调整,若属于未达账项,一定要标注原因。

有人喜欢不按照套路出牌:你让我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我偏要计入“应付账款”科目。这样的结果是:要么导致对账工作量增大,要么导致合并抵销不彻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用数据测试一下。

4.2 实战案例:汇总抵销内部债权债务

既然要合并抵销,一些前期工作必须要准备充分,包括核对单体财务报表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准备合并工作底稿等。此外,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还需要用到辅助资料。

4.2.1 母子公司需要填列的辅助资料

资产负债表的辅助资料样式及填写说明,在理论篇中已经讲解,此处不再重复,直接用案例演示。

案例: 沿用第3章的案例资料,20×8年3月31日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母子公司之间除了要处理长期股权投资外,还要处理内部的债权债务,母子公司同时附列如下辅助资料:

(1)母公司提供的辅助资料如表4-1所示。

(2)子公司1提供的资料如表4-2所示。

(3)子公司2提供的资料如表4-3所示。

(4)子公司3提供的资料如表4-4所示。

(5)子公司4提供的资料如表4-5所示。

4.2.2 合并实战:巧用抵销分录列表

母子公司的报表按照如下七个步骤合并。

第一步,将母子公司资产负债表期末数过入合并工作底稿。母子公司单体财务报表期末数不再单独列示了。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后的数据见第3章表3-2。

第二步,在抵销分录列表上编制内部债权债务抵销分录,编制后的结果如表4-6第19至58行所示。

第三步,检查抵销分录借贷方的合计金额是否相等。本例中借贷方的合计金额均为4713000.00元,验证通过。

表4-1

表4-2

表4-3

表4-4

表4-5

表4-6

(续)

请注意,抵销分录列表中抵销的顺序是从长期股权投资到内部债权债务(业务类型),一项业务全部抵销后再进入下一项业务的抵销。“关联公司”列,特别是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分录很有代表性,抵销的顺序完全按照合并工作底稿中母子公司的排列顺序。

注意:合并抵销按照业务类型进行,一项业务全部抵销后再进入下一项业务的抵销。“关联公司”列按照合并工作底稿中母子公司的顺序排列。 这个顺序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可以便捷、完整地编制抵销分录。

第四步,排序。全部选定抵销分录列表,按照“报表项目”列排序。至于选择“升序”还是“降序”,根据个人的工作习惯来定。在编制抵销分录时,“借方金额”与“贷方金额”每个单元格必须是数值格式,而不能采用任何公式,否则会导致排序后的合计金额有误。

第五步,分类汇总。分类字段选择“报表项目”,汇总方式选择“求和”,选定汇总项为“借方金额”与“贷方金额”,进行分类汇总。

第六步,把汇总的报表项目数据,分别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对应的合并抵销单元格内,如表4-7所示。

表4-7的最后一列“合并金额”即为合并后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把此列的数据过入正式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即可。

第七步,把抵销分录列表的分类汇总项删除,并按照“序号”升序排列,还原成表4-6所示的最初状态,便于以后的数据查询和检查。

4.3 案例解析:抵销顺序、汇总抵销与资产负债率指标抵销前后变化

在前面的章节及本章中,反复提到抵销顺序与汇总抵销的问题。前面的章节中并没有合适的案例来验证,所以读者的体会并不深刻。现在结合本章的案例,来分别说明这两个问题。

表4-7 合并资产负债表工作底稿

(续)

4.3.1 抵销顺序

本章合并的案例涉及两种业务类型——长期股权投资和内部债权债务,以及纳入合并范围内的5个会计主体。案例演示的第一顺序是待抵销的业务类型,第二顺序是母子公司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的排列次序。这样能保证抵销范围内的所有业务、所有母子公司的关联交易都能抵销,而且便于事后的检查和验证。

实务中还有一种不同的抵销顺序,即第一顺序是母子公司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的排列次序,第二顺序是待抵销的业务类型。

在编制抵销分录时,一定要选定一种抵销顺序并在本次合并工作中一贯执行下去,而不能把两种抵销顺序混用,否则就是自寻烦恼。在业务类型较少、纳入合并范围内的会计主体很少时,这种“烦恼”还不太明显,当待合并的业务类型很多或者纳入合并范围内的会计主体很多时,这种“烦恼”会让人头大,而且很可能会遗漏部分抵销数据,也给事后的检查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和工作量。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抵销顺序来编制抵销分录,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抵销顺序。

4.3.2 逐笔抵销与汇总抵销

在用案例进行演示的过程中,一直采用的是汇总抵销,而不是将内部的关联交易还原,逐笔抵销。虽然逐笔抵销有助于理解合并财务报表的原理,但是对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不大。

本章案例中,长期股权投资与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分录只有58行,这些数据很可能是由580笔或者更多的业务汇总得出的。在当前汇总抵销的情况下,需要进行58次复制与粘贴,才能把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即使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中工作且不被打扰,也不敢保证没有遗漏,因为重复的简单工作很容易让人感到疲劳。如果是580次或者更多次的复制与粘贴,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4.3.3 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利好与利空验证

在第1章中,我们通过公式推演得出如下结论:

公式说明:

(1)净资产抵销限额是利空的反转点,当长期股权投资加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大于此限额时,利好效果就会出现反转。

(2)债权债务抵销数、所有者权益合计数、负债合计数取自合并抵销前的原始数据合计。

最初是将上市公司贵州茅台与索菲亚的母公司与各自合并后的数据进行对比,由于比较的基础不适当,不能验证我们的结论是否正确,后来用“左口袋”与“右口袋”的数据来验证。现在,我们再用本章案例的数据,来对比一下合并前后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变化,是利好还是利空。

抵销前:

长期股权投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3650000+0

=3650000(元)

净资产抵销限额=债权债务抵销数×所有者权益合计数÷负债合计数

=1063000×17296087.66÷15296443

=1201961.87(元)

结论:

长期股权投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3650000元)>净资产抵销限额(1201961.87元)

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指标,有利空的效果。

验证:

合并前的资产负债率=15296443÷32592530.66×100%=46.93%

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14233443÷27879530.66×100%=51.05%

合并前的资产负债率(46.93%)<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51.05%)

合并后的资产负债率指标,有利空的效果。

温馨提醒: 此处用数据来实证合并前后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变化,只是为了说明报表合并后能达到的效果,以及利好与利空的临界值,让读者有一个大致的指标概念,合并后的结果是实际存在的,这才是最真实的状态。那些为了某种特殊目的,在预估到资产负债率指标利空时,通过一系列所谓的“包装”而达到利好效果的做法,终究会被识破。因为谎言的开始,意味着将会用更多的谎言来掩饰。

4.4 资产减值损失的抵销处理

在前面的讲述中,如果合并主体之间的内部债权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也要对应地进行抵销处理,抵销时要分别就上一会计年度和当期的数据进行处理。抵销分录如下。

(1)抵销上年末内部债权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对本期的影响。

上述借方项目中有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就抵销,如果没有计提就不需要抵销。

贷方“未分配利润(年初数)”项目,并不是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列所填列的“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而是指“期末数”列所填列的“未分配利润”项目数据。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列的数据,等于上一会计年度的“期末数”列的数据,已经进行了合并抵销,本年度直接引用即可,不需要再做任何抵销处理。

任何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非合并主体),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期末数据都满足以下等式:

未分配利润(期末数)=未分配利润(年初数)+未分配利润(本年累计发生)

在财务报表合并的过程中,只是对报表数据进行调整,并没有调整产生内部交易各主体的账面记录,而合并主体单体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年初数)”项目是独立会计主体的账面记录数据,并没有做任何调整,仍然包含上一会计年度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进而造成“未分配利润(期末数)”包含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所以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要抵销年初数据对年末数据的影响。

这里提到两个“年初数”,千万不能混淆:

一是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列,金额等于上一会计年度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年末数,不需要做任何调整,切记!

二是“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年初数,是指合并主体单体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那一列,由于包含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进而造成“未分配利润(期末数)”也包含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在合并的过程中必须先做抵销处理。

抵销金额为上一会计年度末,各个内部债权项目所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的全额,相当于内部债权从来没有存在过,也就没有必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2)抵销本会计期末内部债权项目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

抵销金额为本会计期末,各个内部债权项目所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的总额,相当于内部债权从来没有存在过,也就没有必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内部债权项目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只需要在进行“第二步,在抵销分录列表上编制抵销分录”时增加上述抵销分录,其他过程不变。

4.5 本章总结:汇总的两层含义,业务汇总与报表项目汇总

本书中的汇总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同主体间相同的业务汇总编制抵销分录,例如本章中内部债权债务采用期末余额抵销的方法,而余额本身就是若干笔相同的业务所形成的最终结果,具有“汇总”性质。后面章节还有存货业务汇总抵销的案例。如果按照业务发生时交易双方的会计分录抵销,就合并的结果而言并没有差别,却显著增加了合并的工作量。二是抵销数据过入工作底稿时,相同的报表项目数据汇总过入,参考本章和以后章节中会反复用到Excel的“分类汇总”功能。 UfJzrFQOC8a8GVg89CjJ+S05PX40dK6+T+btcKQmb+96Ro3FzECnrBepqx9XuD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