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

为了实现财务会计目标,在明确了会计基本前提后,需要对企业发生的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对会计所要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进行分类所形成的项目,称为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有六大要素,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属于资产负债表要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属于利润表要素,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1.3.1 会计要素

1.资产

(1)资产的定义和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由此可以看出,资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是预期的资产,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产生的结果。未来以及未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构成现在的资产,不作为资产确认。比如,某企业7月25日计划8月1日购买机器设备一台,该机器设备不构成7月25日的资产。

2)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一般来说,一项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通常是由企业拥有所有权的,但是企业是否拥有所有权不是确认资产的绝对标准,有些资源,企业不拥有所有权,但是能够控制该资源,也应该属于企业的资产。所谓控制一项资源,是指企业对该项资产具有实际经营管理权,能够自主运用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取与该项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并承担相应的风险。例如,企业租入的时间超过一年、价值较大的资产,虽然企业对其不拥有所有权,但能够实际控制该项资产,资产带来的收益也由企业享有,在实务中把其作为承租方的资产入账(按照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作为“使用权资产”入账)。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一项资源必须要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才能算作是企业的资产。这种经济利益可能来源于日常经营活动,也可能来源于非日常经营活动;这种经济利益可能表现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也可能表现为可以转化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形式,比如,企业拥有的材料可以用于生产,生产出的产品对外销售,收回的货款就是来自日常经营活动的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项重要特征。前期确认为资产的资源,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再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就不应该再将其列为资产,比如:企业报废的机器设备、财产清查中发现的材料盘亏等都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照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存货、预付账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应收款等。非流动资产是指除了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这类资产不能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费,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3)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作为资产确认,除了满足资产的定义,还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

1)与资源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项重要特征,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与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能够流入多少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资产的确认还要结合经济利益流入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与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就应该确认为一项资产,否则就不应该确认为资产。

2)资源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可计量性是会计要素确认的前提条件,只有相关资源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才能够作为一项资产入账。实际工作中,企业取得的各项资产都是发生了实际成本的,比如,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存货等,只要实际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就视为符合资产可计量这样一个条件。也有一些资产,成本无法可靠计量,就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比如,企业自创的商誉。

2.负债

(1)负债的定义和特征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出,负债具有以下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实义务。负债是企业现在已经承担的义务,也就是现在就有付款义务,只是款项在未来某一时间支付。比如,应付账款是因为企业赊购商品或接受劳务而形成的、现在承担的付款义务,在购买行为发生之前,相应的应付账款不存在。未来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预期义务,不构成负债。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项重要特征,只有履行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才能作为负债确认,否则不能作为负债确认。经济利益的流出具体表现为:现金或非现金资产流出、提供劳务、债务转为资本等。

3)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形成负债,企业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都不构成负债。

(2)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照偿还期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交税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是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预计负债等。

(3)负债的确认条件

一项义务作为负债进行确认,除了满足负债的定义,还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实际工作中,履行义务所需的经济利益流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负债的确认需要对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与现实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则应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反之,若与现实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很小,就不能作为负债进行确认。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金额能够可靠计量。负债在进行确认时,除了考虑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外,还需要考虑流出的金额。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通常可以根据合同、协议等进行确定。与推定义务有关的,比如未来需要支出的保修费用,通常需要根据以往经验进行估计。

3.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又称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所有者权益在金额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剩余资产的索取权。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和构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所有者投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包括所有者投入的相当于注册资本部分的金额和超过注册资本份额的资本或股本溢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利得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权益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等。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金额也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其本身没有专门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4.收入

(1)收入的定义及范围

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采用的是狭义收入概念。

狭义的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日常活动是指企业所进行的主要的、基本的业务活动,比如制造企业生产并销售产品、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外购的商品、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租赁公司对外出租资产等。狭义收入主要是把收入与非日常经营活动的利得区别开来。收入会引起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比如,企业采取现销方式销售产品符合收入定义,应该确认为收入。但并非所有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流入都是收入,比如,企业接受投资会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增加,但不属于收入。

广义的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的所有经济利益的流入。我国利润表上的收入由广义收入构成,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等。广义收入除了营业外收入都是狭义收入。

(2)收入的确认

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也包括有能力阻止其他方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关于收入确认的详细标准,将在本教材13章进行介绍。

5.费用

(1)费用的定义及范围

费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采用的是狭义费用概念。

狭义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是指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这里的日常活动与收入一致。狭义上的费用主要是把费用与非日常活动的损失区别开来。费用会引起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比如,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符合费用的定义,应该确认为费用。但并非所有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流出都属于费用,比如,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会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属于费用。

广义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所有经济利益的减少。我国企业利润表上的费用由广义费用构成,包括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等。广义费用中除了营业外支出都属于狭义费用。

(2)费用的确认

费用的确认除了符合费用定义外,还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费用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关于费用具体的确认和计量在第13章进行详细介绍。

6.利润

(1)利润的定义和构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获得利润是企业的基本目的,利润也是评价企业业绩的基本指标。通常情况下,企业实现利润,表明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业绩提升,实现财产保值和增值;企业发生亏损,表明所有者权益减少,企业业绩下降,没有实现财产保值和增值。

利润是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之间的差额。这一定义既包括日常经营活动的业绩,也包括利得和损失所反映的非日常活动的业绩,因此利润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需要说明的是,我国企业按照利润形成过程,把利润区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2)利润的确认

利润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差额,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其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的计量。

1.3.2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运用原则

1.会计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要素的数量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方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例如,2020年12月31日,甲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该机器设备于2020年6月1日以银行存款400万元购入,则该机器设备的历史成本为400万元。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例如,甲公司2020年3月1日购入一批商品,当时的成本为200万元,2020年12月31日购入同样的商品需要花费250万元,则该商品的重置成本为250万元。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计量属性适用于资产,通常针对存货而言。可变现净值将在第4章存货期末计价一节详细介绍。

(4)现值

现值是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现值适用于长期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公允价值被广泛运用于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中。

2.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z6I81fld9zBoN1FnW4ooPvdheHO03JfJDdUYiNHfKhTqRByrGruNAR1FrJsDdmC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