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养成“例行沟通”的习惯
——过一段时间不和您沟通一下,我就心里没底

王鑫磊的妈妈性格内向,稍微有点社交恐惧,平时都尽量主动远离各种社交场合。在与王鑫磊的班主任沟通的问题上,王鑫磊的妈妈依然延续了自己的社交风格——老师不联系她,她绝不会主动联系老师;开家长会的时候,总是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很少主动发言……

正因为这样,王鑫磊的妈妈与班主任并不熟。一次,王鑫磊的妈妈遇到班主任,鼓起勇气和班主任打招呼:“李老师,您好。”

结果班主任很迷茫,显然不知道她是谁。

像王鑫磊妈妈这样的人,生活中不在少数。虽然内向不是缺点,但不得不说的是,很多性格内向的家长往往很难与班主任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进而影响家校合作,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不良影响。

事实上,班主任不但负责教学工作,还负责管理学生、制订班级管理计划、参加定期培训等工作。如果你不积极与班主任进行交流,班主任可能没有时间与每个家长“例行沟通”,只是会在发现问题时与家长沟通。

心理学上有一种“镜像反应”,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和行为会引起另一个人类似的情感和行为,进而形成一种相互反应的循环。简单来说就是,你热情,他自然也会热情;你冷漠,他自然也会冷漠。你对班主任热情,班主任也会对你热情;你积极与班主任沟通,班主任也会积极回应你。反之,亦然。

更有甚者,一些班主任发现家长有“逃避沟通”的反应,不免会“犯嘀咕”:“是不是人家不太愿意和我多说话?”甚至会想:“对方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如此一来,班主任和家长之间就会形成“猜疑链”,影响沟通效率和沟通效果,进而不利于孩子的教育。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让自己变得主动一些,突破性格障碍。那么,家长如何才能突破自己的性格障碍,与班主任达成比较好的沟通默契呢?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把和班主任的沟通当成“合作交流”。

家长不要把和新班主任的沟通当成“任务”,或者是“不得不处理的人情世故”,而是要把这种沟通当成“合作交流”。即便你再内向,也不会因为内向不去工作、不和同事交流吧?

所以,把与班主任沟通当成和同事交流,合作项目就是“做好孩子的教育”。这样一来,交流就变得简单了。

第二,养成“例行沟通”的习惯。

既然把与班主任的沟通当成“合作交流”,就要建立起“例行沟通”的机制。家长可以选择几个固定的时间点,与班主任进行有规律的沟通。

可以一周、一个月交流一次,也可以在开学一个月后、期中、期末等时间节点进行交流。

比如,开学一个月后,家长可以专门找到班主任进行交流。

家长: “老师,现在已经开学一个月了,孩子的学习状态怎样?成 绩是否有进步?”

班主任: “孩子学习态度积极,数学成绩不错,但英语还需要多加 努力。”

家长: “好的,我们会在家里好好辅导和监督,争取引导他把英语 成绩提上去。”

又一个月后,家长再次与班主任沟通。

家长: “老师,我感觉过一段时间不和您沟通一下就心里没底,今 天来想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

“老师,这段时间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英语成绩是否有所提升?我们每天让他练听力……”

通过定期“例行沟通”,家长与老师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联系,自然可以让彼此对孩子的情况充分了解,不但能及时解决问题,还增强了彼此的默契感。 4wfc3JcDY+VyHbTkAvYz4z/H5xWAsZ2aLJfbpsm6POdr+7vqvWFgtVBNMjdwvR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