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官员的招募与士人的教育

招募 。所有的官和吏都在士人阶层内招募,很明显,士人本身也是地主阶层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有着贵族倾向的阶层,尽管其中不少成员相当贫穷;这一阶层相对封闭,因为商人及其子女被禁止谋求公职,且在汉代或六朝时都没有在士人阶层中发现农家子弟。但士人的特权因卖官鬻爵现象的存在而蒙受损失,即通过购买职位,相当多的商人家庭避开了针对他们的禁令。此外,要想当官,仅有类似市民阶层的身份还不够,还需要经过地方或京城官方学堂的教育。“太学”作为高等学堂,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师设立,负责人为“太常”的下属之一。太学教授“五经”(wou-king)——《易经》、《书经》、《诗经》( Che-king )、《礼经》( Li-king )和编年史《春秋》。对于每一部经典,都有称作“博士”的老师充当教授。作为补充,还有一些称为“弟子”(ti-tseu)的副教授。此外,每个郡的首府都有一所官学,其主管也称“博士”,太学毕业,讲授一到数门典籍;学生毕业后,一般进入所在郡、县的行政部门。

太学 。太学的入选资格仅限于京城高官子弟,此外再加上某些郡太守指定的地方学堂里的尖子学生。学生都是寄宿制——公元2世纪中期,洛阳的太学有1550间宿舍提供给长期生,此外还有3万名旁听生;人人都有权进太学听课。学生的身份千差万别,从豪族子弟到最贫穷的士子都有,后者为了谋生而给富有的学生提供生活服务,如做饭、洗衣之类。各部经书分开来研习,每一部经书按官方规定要学一年,还要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才能有权去学习另一部经书。这场考试的问题写在木片上,跟书籍写于木牍上一样。考生入场,庄严肃穆,根据已有仪轨,在音乐声中将箭射向木片,射中的木片上的问题即是自己将要作答的。能成功通过两门经书考试的学生们可以在行政部门获得一个带薪的小职务;之后每考过一门,品级和待遇都会提升。通过四门经书的考试后,学生就可进入保卫皇帝的荣誉卫队(“郎”)之列,等待正式任命为京城或外地衙门的官员。对于权贵子弟,任命不需要等太久。但对于来自外地学堂、朝中又无人的学生而言,等待就变得很漫长。有时候,指派他们来学习的太守会管他们,将其招为门客,让他们在衙门工作或在各郡首府的官学任教。其他学生则回到家乡,其中一些创办私塾,也通常是门庭若市。如郑玄(Tcheng Hiuan)的学塾,是公元2世纪后半叶最知名的私塾之一。

求贤 。这种指定加推荐的体制是招募官员和行政雇员最通行的方式。但人们不时会表现出更新此模式的需要。如,皇帝下诏“招贤”(tchao-hien),即下令各郡太守寻觅“能人”送往朝中,通常是隐逸之士。需要选一些品德高尚,通晓经典,具备政府需要的科学知识,遵循儒家礼教且能处理文书的人;还需要一些因“孝廉”(hiao-lien)而出名的人。这些人到了京城之后,就觐见皇帝;皇帝提问,他们需要书面作答,待文章被批阅后即得到品级。选拔的前提是这些人物必须是读书人,但这种程序可以避免朝廷豪门的影响力,后者控制了一切正常的入仕通道;因此,多亏了招贤,有作为的皇帝能够确保使用新人、依靠新人,并完全信任他们,至少在某些时候信任。在公元前2世纪中期,武帝通过招贤认识了公孙弘(Kong-souen Hong),将改造财政和公共建设的事务托付予他;同样的还有董仲舒(Tong Tchong-chou),在皇帝身边当了15年幕僚,皇帝对他言听计从。但通常的情况是,皇帝过于懦弱,过于依赖身边人,以至于不会利用招募新人的机会,使得这种招募程序时常流于形式。 RfBUHWiak72ND0F2lQmdeSFRfPV66vCeCet9Fv4duA5eSU7pEGOmB/AFgYQggQk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