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今天的博物馆似乎处在一个最好的年代,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博物馆接待游客观众约12.9亿人次,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833家。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大型展览外排长队,不用出国就可以看到他国的珍藏,博物馆也逐渐成为人们出行或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博物馆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原因是什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保存和公共教育功能——这与200年前问世之际并没有什么本质差别,最令人信服的论点是,在这个繁忙而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博物馆似乎成为国际对话的平台,成为一片难得的美丽而平静的绿洲。在全球焦虑、动荡和分歧日益加剧的时代,博物馆为实现建立在人类文明共同特征基础上的相互理解带来了希望。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日常生活在快速消费品、短暂的名人效应和虚拟世界的相互作用中起伏,博物馆中的珍藏体现了持久的价值观和集体记忆,它似乎创造了一个远离当代社会复杂性和释放压力的地方,那些真正的杰作为安静的沉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宁静空间。博物馆从未像今天这样广受欢迎,但与此同时,它的定位和价值观也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也正是因为博物馆在我们的社会中很重要,我们才会争论它存在的目的,它应该展出什么,以及它应该为谁服务。

2012年,我和我先生共同创办了龙美术馆,到今年我们已经和美术馆共同走过了12年。这12年里我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看着美术馆一步步从最初的探索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也见证了不少年轻职业博物馆人在这里成长,其中包括博物馆管理者、策展人、专注特定领域的研究者、公共教育老师,同时也包括灯光师、运输搭建的团队等。他们拥有着年轻人——不同于我们这一代人——看待博物馆的全新方式和视角,我们的想法和努力在此间发生了交汇和碰撞,最终塑造了龙美术馆现在的形态。

诚然,作为美术馆人,我们在享有“艺术工作者”光环的同时也经常质问自己:还有什么是我们能做的?博物馆的未来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我们和国外的文化机构有什么异同?又能从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同时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博物馆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博物馆试图安抚有着不同背景的参观者、赞助人和批评家,尝试使自身的影响力覆盖所有群体;策展人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被要求以更敏感的视角去对待来自不同文化的物品,尊重物品的历史及意义,同时还要满足不同群体的观看期待;此外,博物馆还要考虑不断上涨的运营成本和争夺注意力的其他娱乐形式,在虚拟和现实、高雅和低俗之间寻找安身之所。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博物馆似乎也迫切需要思考它的使命及其实践的方式,这似乎是困扰着今天所有博物馆人的一个重大命题。

也正是在这个语境下,我对一森和李翔这两位从龙美术馆走出去的年轻人所进行的研究备感欣慰。他们基于自身在美术馆的工作经历,结合学生时代之所学,在理论知识和在地实践之间自由切换角度,针对博物馆在当下时空所面临的困境,试图从历史的时空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的线索。希望读者们也可以通过他们的努力,在过去和当下的多重佐证下,对博物馆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共同助力我国博物馆生态的发展。

2024年5月
龙美术馆馆长 王薇 NplEYXtiCQXVD7CvpM0WckA1/pCnHDa+Xi8wM2NjB0XtRLhu8ImyeDAAJ9LDEmf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