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逐渐深入了解指数基金的优势,其持股比例在1976年至2000年间呈现缓慢而平稳的增长趋势(详见表2.1)。直到20世纪末,指数基金的增长还相对有限,仅占据美国股票总市值的2%。2000年,摩根士丹利推出了一系列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其管理方式类似于指数基金。这一业务后来被售予巴克莱银行(Barclays),随后又转手给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先锋的主要竞争对手贝莱德。富达总资产高达4.5万亿美元,数十年来一直抵制指数基金潮流。但如今,它在指数化策略(Indexed Strategy) 方面拥有的资产已经超过了主动管理型基金,其指数化资产总额已经使其跻身“四巨头”,与先锋、贝莱德和道富并驾齐驱。
无论是绝对数值还是相对数值,自2000年以来,指数基金和ETF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复合年增长率 达15%。
表2.1 (美国)纯被动型指数基金和ETF的持股增长趋势(1990—2020年)
数据来源:基金资产数据来自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市值数据来自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Exchanges)。
目前,美国的被动指数型共同基金和ETF已经在总体股票市场占据了15%以上的份额;在标准普尔500指数(Standard&Poor’s 500 Index, S&P 500 Index,以下简称标普500指数) 等大型公司指数中,它们的占比甚至超过20%。指数基金在增长速度上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共同基金。一份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年底,指数型共同基金和ETF的资产占据了长期基金总资产的43%,较之2011年年底的21%有了明显增长”。
为了打消政治疑虑,指数基金行业的发言人有时会借助不同统计手法以尽可能降低指数基金的增长。例如,他们会将指数基金所持有的资产与全球或美国所有公司形成的庞大资金池进行比较,试图降低人们对指数基金真实规模的认知。在治理和控制层面,构成标普500指数的大型公司对投资者、经济和社会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指数基金投资占股最多的领域。一个世纪前,伯利和米恩斯指出大型上市公司在美国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一观点至今仍然成立。指数基金对大型公司的持股比例最能体现少数者问题的实质。
大多数有关指数化投资兴起的报道通常采用标准数据,但实际上,这些数据无法全面展示指数化投资近期增长的真实规模和影响。表2.1的数据仅反映了被动型指数基金在美国股票市值中的最低份额,并没有涵盖其他机构持有的资产,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非营利组织。这些机构同样使用被动型指数基金进行资产管理,并倾向于选择相同的管理顾问。过去几十年间,外国资本在美国上市股票市场的份额有所增加,如图2.1所示。目前海外投资者持有大约20%的美国股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投资于指数型基金。虽然无法获得确切的数据,但可以合理推测,海外投资者要比美国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被动投资策略。在美国上市公司中,尽管某些指数资产的所有者是海外投资者,但它们的管理实际是由美国的指数基金顾问负责。
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美国财务账目,表格L230和L223”
图2.1 美国股票的外资持有比例
结果,表面上由主动型基金持有的大部分资产实际上采取了被动指数化策略进行管理。这是因为在对基金表现进行评估时,主动型基金通常会与被动型基金进行比较。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主动型基金通常会采用被动指数化策略,即持有一个特定指数 作为投资组合的基准,然后在选股时选择性地增持或减持一些公司。如此一来,主动型基金就能够有效区别于指数基金,而且还无需对每个投资组合公司进行深入的价值分析。先锋集团大体上专注于指数化策略,相比之下,其他主要指数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富达与道富——则管理着大量的主动管理型基金,而这增强了它们作为大型指数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权力。
总体而言,有关指数基金财务实力的官方数据实际上未能充分反映少数者问题的真正严重程度。
进入21世纪以来,指数基金的持有量迅速增加。我们不禁思考:这一增长的背后是什么原因?这种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否预示着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如果是,这种趋势会延续多久?
在指数投资的初创阶段,机构的投资行为受到信托法的限制。受托人在履行信托责任时更倾向于选择相对低风险的投资。1986年至1997年,美国各州逐渐放宽了信托法规,这意味着受托人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灵活性,可以在投资中采用不同的策略,包括现代投资组合理论 。虽然法律变化可以解释为什么机构投资在进行指数投资方面存在一些滞后,但这并无法解释整个市场(包括个人和机构)对指数投资长期缓慢增加的原因。
除了法律变化,技术创新带来的降本增效是导致指数基金规模增长的另一原因。1970年到2000年,新技术的采用使得指数基金公司能更经济高效地管理大量基金投资者的信息,并将资金投资到不同的上市公司成为现实。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电子表格、电子邮件、互联网以及台式计算机等技术在投资领域的应用,指数基金的编制和传播 变得更为便捷。
资本流向指数基金的另一个原因是全球化——信息传播降低了跨境投资的摩擦,而法律变革则减少了金融贸易的壁垒。投资者对本国的环境以及经济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全球化的金融环境中,他们可能更愿意将资金投资于指数基金。
但问题是,一些基本却有违常理的投资理念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理解和接受。舍弃专业人士的投资建议,转而采用一种机械化、规则化和过分简单化的投资策略(类似于机器执行特定任务的方式),这属实让多数人无法接受。让财务顾问不必为自己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这显然是不经之谈。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雇主将指数基金作为401k计划 的首选选项,而美国养老金基金委员会也越来越多地把部分投资组合专门配置给指数基金策略。折扣经纪商 已经蚕食了传统经纪人的业务,减少了一个可能偏向于主动管理的建议来源。当投资者认识到指数投资的优势,或者当机构决定采用指数投资策略时,由于投资者的惯性以及缺少强有力的反对论点,他们不太可能再次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这都有助于指数投资方式的稳步推广。
大体上,指数投资未来仍会保持缓慢增长。个体投资者慢慢接受了自己既无法准确预测市场走势,也无法找到可以击败市场的投资经理,这一观点不断地为指数投资的平稳增长提供途径。而且大多数主动型基金经理都无法信誓旦旦地保证,他们的投资表现能够在扣除费用之后超越市场。
需强调的是,目前指数基金在美国大型上市公司的持股占比已经超过20%。如果这种增长趋势持续发展,到2035年,指数基金可能会在整个美国市场中独霸一方。当然,这种增长态势不会无限延续,而是会趋于平衡:随着主动型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减小,主动型基金可能更容易跑赢指数基金。然而,即便增长势头减缓,指数基金也仍然会很快持有大量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