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1901年7月25日上午11时,一位面容稚气的年轻人,带着腼腆登陆香港。他身着华丽的丝质中国官服,头戴红色顶戴花翎的官帽,这是中国最高的品秩。他和随同的数位随从在码头受到当地政府英国官员的热情迎接,欢迎他们抵达“英国境内”。笔者也在其中。一队警察组成了护卫队,四名红衣轿夫将他乘坐的轿子抬离码头。路旁的中国民众一脸好奇,却也自然地保持着一定距离,以示尊重。轿子于一刻钟后到达英国驻港总督的府门前。

这位著名的来访人就是当朝光绪皇帝的御弟——醇亲王,迎接他的正是英王爱德华七世驻香港代表亨利·布莱克·爵士。这是中国亲王第一次踏上“英国领土”。绝对是值得纪念的时刻。港英当局为此筹划了一系列隆重的欢迎仪式。然而,大部分仪式最终都被迫取消。而这一切都是他自己要求的,所以,当他乘坐的德国“拜恩”号轮船抵达香港码头时,既没有英国军队的列队敬礼,也没有礼炮奏乐等仪式。上岸之后,也不见仪仗队。因为,他此行的使命是背负了耻辱的。

此事得追溯到一年零三十五天以前的北京,也就是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冯·柯林德男爵被一名“义和拳匪”在北京街头公然杀害。这件事震惊了全世界。从此也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围攻使馆区的悲惨事件。如今,八国联军获胜,并强迫中国朝廷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其中一项条款规定,就德国钦差男爵大臣被戕害一事,要亲自向德国皇帝忏悔,并替“天子”致歉。一直以来,在中国人心里,德国不过是一个番邦国,其国王不过是一个荒蛮的首领。而如今他肩负皇上的使命来做一件令他深感屈辱的事情,完成使命之前,毫无心情讲究任何显示中国皇室的血统身份的排场。

我记下了当时的一些情况,后来存于唐宁街。其中写道:“根据中国朝廷的传统习惯,醇亲王不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但若有子嗣,其子入继大统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这样一来,醇亲王在中国未来的政治中,则完全有一席之地,扮演重要角色。”

这段预示醇亲王命运的话在后来得到了证实。自德国返回后,慈禧太后便赐婚,把自己亲信的女儿,也就是总督、内阁大学士荣禄之女,指与他成婚。1906年初诞下了长子,取名溥仪。后来成为中国大清王朝的末代皇帝。而醇亲王,也以摄政王的身份,实际掌控了当时动荡不已的中华帝国

不久,另一名王室成员载振也途经香港,代表光绪皇帝赴英国参加英王爱德华的加冕典礼,这次与之前醇亲王出使的礼遇完全不同,该有的礼仪规格,一样不少。

也正是这两次机会,笔者才开始跟清朝的皇室有所接触。并且,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成为我在异邦最熟悉和了解的人。在这之前,我结识了康有为,他算是跟大清王朝命运密切相关的中国人,可以说,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要比上面提到的两位王室成员重要得多。1989年戊戌变法,是中国划时代的大事件,康有为便是领导者。当年的圣诞节,我以东方见习官的身份,第一次来到香港,在总督府第一次见到了前不久来港避难的康有为。他在当时的中国,既受人推崇,也遭人痛恨。那些赞赏甚至崇拜之人,便是那些忠于皇室朝廷,具有强烈的爱国情绪的人,他们渴望国家能在世界屹立不倒;而后者,那些对他痛恨到恐惧的人,则认为中国皇帝是毋庸置疑的“天下之主”,根本不需要向西方那些“蛮夷”学习。

我们第一次见面时,这位伟大的改革者、“当代圣人”,正深切地哀悼“戊戌六君子”事件中的被处斩者。康有为的胞弟康广仁也在六君子之列。他们只是悲惨的牺牲品,可悲地沦为慈禧太后及其手下奴才——那些欺世盗名者发泄怨恨的对象。朝廷和地方政府对康有为发出了巨额悬赏通缉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虽然到了香港,他也随时处于被暗杀的危险中,英国政府为他提供了严密防护。在警察的护卫下,康有为拜访了查尔斯·贝斯福勋爵,进行了深度对话,后者即将远赴远东地区,在他的旅行印象记中也记述了此事。在香港短暂停留一段时日后,康有为南下去了新加坡,最后到了欧洲和美洲。哪怕到了他人生最后的岁月,依然处于时刻的危险之中。因为,朝廷对他的通缉悬赏一直存在,无论是暗探,还是朝廷雇用的杀手们,时刻都在窥伺机会下手。可以说,只要慈禧太后还在世,他注定只能是个流浪者,有家不能回。后来,慈禧太后去世后,他回到中国,也是漂泊为生,四海为家,直到去世。

此书的主要目的,是想记述下“满清统治的紫禁城所经历的黄昏时期”——从中华民国建立的1912年初,到1924年11月溥仪被“基督将军”冯玉祥那帮人驱逐出紫禁城,这十三年间的事情。对于那些不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来说,希望我的记述能帮他们厘清事情始末,所以我想有必要从黄昏之前的夕阳、阴霾开始遮蔽的时候谈起,最后到黄昏之后的风雨夜。

如本书所描绘,太阳在黎明升起,黄昏落下。就算夕阳被黑夜所吞没,但是依然会在新的一天灿烂升起,给大家带来光明和希望。尊重和敬佩中国人民的人都热切希望和坚信这一点(了解他们的人都会如此)。就算在别人看来,前途一片黑暗,但已经有人看到了天边的第一丝曙光。当然,这并非黎明的曙光,而是夕阳带来的光亮,这是我在后文将详细讨论的。我在这里所记述的故事,开始于1898年,从郁闷的光绪皇帝为了推行康有为的改革计划所做出的崇高而渺茫的努力开始,到1931年底,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返回自己的故乡,并在第二年制造出堪称世界政治风暴中心的满洲危机结束,这一切发生在三十四年的时间里。 3G8wvBe2LaUZpS8zby6TdiUeZJT63n2RkeXj6an+Zv8scu/BZHgY4V7GXm6qUGM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