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当艺术遇见AI,共舞双赢

尊敬的各位读者,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谢飞扬(刘洋)老师和清华大学出版社邀约为本书做序。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插画和珠宝设计的艺术创意工作者,出版过多本插画图书,也入围获得过一些国内外大小奖项,获得了业界的一定认可。2023年伊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创作者从事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超乎想象的作用,我也尝试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希望通过一些文字,与大家共同探讨和分享我的感悟。

因为创作需要,我需要尽可能多地获得灵感和素材,而AI可以给我带来巨大便利。2022年夏季,我就接触过一些AI绘画,但最近受限于当时的技术瓶颈, AI绘画尚未成熟,那时仅仅是触发了一瞬间的好奇而已,并未让我产生深入了解的意愿。但最近短短半年时间,AI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直接影响到了我的工作流——AI工具已成为我日常工作流中的必要环节,因为AI能生成大量风格迥异的创意图像,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设计思路。我再基于这些图像进行二次创作,既发挥了AI的优势,也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我们互相补充,创作出令人惊喜的作品。

我与AI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心态转变的过程。未知之时是焦虑、恐慌、不屑,但随着对AI技术理解的深入,焦虑感便逐渐消散,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创作过程的核心依旧是个人对艺术的领悟和理解。AI终究是工具,机器本身不具有艺术天赋,艺术家需要有深刻的艺术修养和对美的理解。真正的灵感仍来自于人类内心丰富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所以,设计师不应被数据驱动的商业化迷惑而忘记作品中的情感价值。艺术创作和商业设计都需要有温度,需要能打动人心的共鸣,而这恰恰是我们人类所擅长的。

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但也遍布陌生挑战的新时代,人类与AI协同工作的过程,对于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自身要求将会更高,不仅需要对AI基本技术原理有一定的理解,更需要通过大量练习而最终熟练运用;创作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艺术底蕴和审美能力,才能有效检验和筛选AI生成的大量的作品;同时更要保持自身艺术思考的独立性,未来的艺术创作更多的是从体力创作转向脑力创作的过程。

未来已来,并且正在轰然发生,其发展速度之快超出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意料。在人机协作的过程中,人类既需要理解AI的边界和局限,同时又要发挥自身优势,最终达到完美互补,协同工作。

技术只是手段,艺术创作在于传递人类的精神和智慧,保持人文关怀,真正的核心不在AI,而是在于艺术家自身的修养、智慧和品格,技术只是实现价值的工具而已。

谨以此文,希望可以打消读者朋友的顾虑。

谨以此书,献给未来的AI创作者。

自由插画师
珠宝设计师

2024年.春 YDS86Rrx37zgXBdKT71hhZ/v3mSaj5I4QhJ7rfCYBmCqHpJhWiND/aN2XLMyWTP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