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回
可卿救我!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按目前红学界主流观点,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极其重要。尤其对于一部“烂尾书”,结尾的人物命运,都在第五回里了。

可这一回曹公写得相当隐晦,到处是中国传统文学的密码、暗语。只这一回,诗、词、曲赋、对联,还有神话与传奇,密密缝织,相互交叉,全用上了。所以读起来格外累。

我之前想过,要不要跳过前五回,从第六回开始写?想来想去,行不通。第五回除了昭示人物后来的命运,其实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对宝玉的警示。《红楼》一直在讲一个“悟”字,宝玉从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到悬崖撒手沿街乞食,是个开悟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起点,就在第五回。

借用《红楼》写作的一个术语,这叫“横云断岭”。我们才刚进入这片崇山峻岭,遇到一团迷雾,不能退缩,穿过这片迷雾,才能看到真正的风景。

这一回里警幻对宝玉有句话:“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我甚至怀疑这是曹公对读者的筛选。不然,前面有冷子兴和贾雨村聊八卦,接着宝黛初见,雨村乱判葫芦案,都通俗易懂。偏偏到这一回,大布迷魂阵,这是要吓退一批“非个中人”。

不过大家也不用害怕,把这些密码弄懂了,这回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字,“做梦”。

咱们开始。

01

上回写到薛家三口来到荣国府,安顿下来。原本宝玉和黛玉之间的亲密关系被打破。谁说三角关系代表稳定了,有时候还意味着相互牵扯。

贾母是疼爱黛玉的,吃穿用度,跟宝玉一样,超过迎、探、惜三姊妹。宝、黛“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青梅竹马,亲密无间。

可是宝姐姐来了。

薛宝钗是“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这种品质在女孩身上尤其难得,好相处。反观黛玉,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在旁人眼里,就是高冷,不好伺候。所以包括下人们在内,都喜欢跟宝钗玩。

钗黛之争,由此开始。挺钗派和保黛派争论了两百多年。据说清末有两个红迷,就为了力挺自家“爱豆”而大打出手,也算真爱粉了。

宝姐姐抢了风头,林妹妹当然很不忿,怎么办呢?只能拿宝玉撒气,动不动就哭:

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不知为何”——写得太好了。需要理由吗?不需要。青春期男孩女孩之间那点小情绪,就是这么莫名其妙。这句话写出了宝黛的日常,一个爱哭,一个爱哄。一个有病,一个有药。打打闹闹,特别好玩。

请大家记住,这一场景在宝黛之间一再上演,俩人无数次的矛盾,基本都是这个模式。黛玉说,你亲近宝姐姐,我就哭给你看。宝玉说,你哭我就认错服软表真心。

02

这天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置办酒席,邀请贾母、邢夫人和王夫人过去赏梅花。先茶后酒。到了中午,宝玉倦了,想睡午觉,贾母赶紧安排人伺候。

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

贾蓉之妻秦氏,就是秦可卿。这是她第一次出场。书里秦可卿的笔墨并不多,但这个人物非常重要,也足够猎奇,刘心武老师甚至还读出一门“秦学”。

秦可卿说完,书上写道:

贾母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可见秦可卿是个好女人。记住这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后面的大丑闻。

关于“重孙媳妇”有必要解释一下。

古人对年龄的感受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杜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人寿命都短,七十岁都算长寿,所以结婚也早,十三四岁谈婚论嫁。前面薛姨妈出场,“年方四十上下年纪”,我们按她四十上好了,也就四十出头。可是见了王夫人,书上写道:“姊妹们暮年相会”,悲喜交集。四十岁就说是暮年,可能有夸大的成分,但至少说明四十岁已经是下坡路。

宁荣两府虽是两兄弟,其实差着一代人呢。宁国府是长房,现在的长子是贾敬,出家做了道士,留下独子贾珍当家。贾珍跟贾琏、宝玉是同辈人,都是贾母的孙子辈。贾蓉是贾珍的儿子,是重孙辈,那贾蓉媳妇就是重孙媳妇。

宁国府一直是贾珍当家,是个大家长,年龄又比同辈人大,所以我们看《红楼》经常有个错觉,以为贾珍和贾政是同辈。

宝玉跟着秦可卿,先来到上房内间。宝玉抬头一看,墙上有幅画,叫《燃藜图》。这幅画有典故,是教人苦读学习的。画旁边还有一副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画和字,都是劝学的,让贵族子弟懂得人情世故。可是,这正是宝玉最厌恶的,忙说,“快出去,快出去!”屋内装修得再奢华,也不在这里睡了。秦可卿说,那要不到我屋里睡吧。宝玉点头微笑。

旁边一个老嬷嬷说:“那里有个叔叔往侄儿房里睡觉的理?”秦可卿说,他才多大呀,忌讳这个干吗。他还没我那兄弟高呢。

礼教的bug(系统缺陷)出来了。如果按照辈分,宝玉是叔叔,贾蓉是侄子,确实不该去已经成家的侄子卧房睡觉。可如果按照年龄,贾蓉和秦可卿已经成人,而宝玉是个孩子,去侄儿房里睡个午觉也没啥问题。

大家说着就来到秦可卿房内。

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

这是一种暗示。一股甜香,唤醒了宝玉的青春荷尔蒙。

“眼饧骨软”,是进入迷离朦胧的状态。接下来,书上对秦可卿的房间,有一通调侃般的描写,却充满情欲。

墙上挂的是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风流才子的美人春睡图,意思很明确。

两边的对联,是秦太虚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也是春睡,花香酒香。秦太虚就是秦观,那个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家伙。

桌案上是武则天用过的镜子,赵飞燕立过的金盘,盘子里是安禄山掷过、弄伤了杨玉环胸乳的木瓜。床榻是南朝寿阳公主睡过的,联珠帐是唐朝同昌公主亲手串制的。

宝玉看了,连说“这里好!”

秦可卿说,我这屋里,神仙也可以住了,还有更好的,“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这些物件当然都是假的,但历史人物的风流轶事人所共知,这就构成了强烈的暗示,跟情色有关。

03

秦可卿安排好宝玉,“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请留意这句话,后面会用到。

然后宝玉就睡着了。

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

宝玉已经进入梦境。

在梦里,他跟着秦可卿来到一个仙境。先听到有人唱歌: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美梦终究会散,飞花也会随水流走,天下众儿女呀,何必自寻烦恼呢。这是警幻仙姑对宝玉的第一次提醒。

宝玉当然不吃这套,警幻仙姑就现身了。这段是一篇短赋,对警幻仙姑的容貌一通描写,熟悉曹植的人马上就能看出来,这是在向曹植的《洛神赋》致敬。很多句子是直接化用的,“回风舞雪”“若飞若扬”等等,总之一句话,警幻仙姑是一位美艳至极的仙女。

宝玉可高兴了,“喜的忙上来作揖问道:神仙姐姐不知从那里来,如今要往那里去?也不知这是何处,望乞携带携带”。

曹雪芹向曹植致敬,金庸向曹雪芹致敬。

《天龙八部》里,段誉就是对照着贾宝玉写的。第二回,段誉无意中闯入“琅嬛福地”,见到神仙姐姐雕像,整个是宝玉附体:

“神仙姊姊,你若能活过来跟我说一句话,我便为你死一千遍、一万遍,也如身登极乐,欢喜无限。”

“我段誉是个臭男子,倘若死在此处,不免唐突佳人,该当死在门外湖边才是。”

琴犹在,局未终,而佳人已邈。段誉悄立室中,忍不住悲从中来,颊上流下两行清泪。

段誉在琅嬛福地得到的神功——“凌波微步”,也出自《洛神赋》。整本书里,段誉的烦恼不是皇位继承,不是武林扬名,更不是富贵荣华,而是一堆姐姐妹妹的脸色。

金庸小说里,《红楼梦》的影子还有很多。再比如《鹿鼎记》里,大字不识一个的韦小宝要给康熙写密奏,走进书房,用的砚台,是王羲之当年所用的蟠龙紫石古砚,墨是褚遂良用剩下的唐朝松烟墨,笔是赵孟頫定造的湖州极品羊毫笔,纸是宋徽宗敕制的金花玉版笺。然后点上一炉卫夫人同款龙脑温麝香,韦大人就开始挥毫书写了。

扯远了,言归正传。

宝玉问完,警幻仙姑开始自我介绍,她说,我居住在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是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的掌门人。掌管人间的风情月债,女怨男痴。今天我正好来察访,遇见你,缘分啊。我那里也不远,有好茶美酒,有美女歌姬,又恰好刚给《红楼梦》十二支曲子填了词,你要不要过来坐坐?

宝玉听了,喜跃非常,也不管秦可卿了,跟着警幻仙姑就走。来到一个石牌坊,看到门头四个大字:太虚幻境。两边一副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第一回里,甄士隐进入梦境,跟着一僧一道也来过太虚幻境,只是刚走到门口,看到这副对联就醒了,没进去。这回宝玉进去了。

同一对联出现两次,这在全书里绝无仅有,说明它很重要,事关全书主旨。我在第一回里说过了,这里补充一下。

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太虚幻境的slogan(标语)。太虚幻境和现实世界是两个平行宇宙,用《盗梦空间》的概念来理解,太虚幻境里的一切都是一场梦。这座牌坊是两个世界互通的坐标、入口,这副对联就有了两层含义。

一是对书中人说的,一切都是梦境,这些人前有甄士隐,后有贾宝玉。如果八十回后文字尚在,还会有人再次进入这里。太虚幻境是梦开始的地方,也是梦终结的地方。这回里宝玉进入,是想警示他,你所拥有的温柔富贵、锦衣玉食,以及围绕在你身边的名姝佳丽,都不过是浮生一梦。

另一层是对读者说的,你要是把虚构的内容当真,那真实的历史你就看不见了。虚构部分,主要是贾家。真实部分,主要是江南甄家和甄士隐家。当然,在全书里,真与假不是对立的,而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红学能作为一门显学供人们破解两百多年,说到底就干了一件事——辨别真假。

宝玉看到这副对联,并没有开悟,反而很兴奋,继续往里走。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宝玉只盯着“古今之情”“风月之债”看,不知道什么意思,然后转向两边的配殿,都挂着招牌,有的是“痴情司”,有的是“结怨司”,还有“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都是男女那点事。不愧是掌管天下风情月债的总部,每个部门各司其职,清清楚楚。

宝玉说,麻烦仙姑带我去各司中去看看。仙姑说那不行,我这各单位里都是机密档案,全天下女子的过去和未来都记录在案,你是凡人,不能把天机泄露给你。

宝玉不依,软磨硬泡。仙姑说,好吧,来都来了,带你稍微转一下。

俩人来到又一个偏殿,门头上挂着“薄命司”,两边也有一副对联: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风情月债,都是你情我愿。所谓薄命,无非是承受了爱的代价。

宝玉走进薄命司,看到十几个大档案柜,都贴着封条,上面写着各省各市。宝玉当然先看金陵的,看到一个柜子,写着“金陵十二钗正册”。

宝玉问,这是啥意思。仙姑说,就是你们省内十二个绝佳女子的档案,所以叫“正册”。宝玉不解,说金陵这么大,怎么就十二个女子?光我家就有几百个女孩了。

仙姑说,金陵女孩虽多,也不能全部入档啊,只存主要的。喏,你看下面那个抽屉,是次一等的。普通女子的档案,我们就不存了。

宝玉一看,果然,下方抽屉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再往下,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古代哪怕是仙界,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04

宝玉随手拉开“又副册”,拿出一本册子,打开,先看到一幅画。画上山水不像山水,人物不像人物,黑乎乎一团,旁边有几行字迹: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读《红楼》一定要读这回里的判词,重要人物的命运都藏在其中。但因为是诗词形式,又有谶语的意味,不太好理解。很多人读《红楼》之所以在这一回搁置,就是被这些诗词绕晕了。

不要怕,我在这里不展开,只简单地把每个人物的命运交代一下,判词的详细解读,我们在后文根据情节再说。

先说这首,是晴雯的判词。晴雯是宝玉身边的大丫鬟,风流灵巧,爱恨分明,却遭受诽谤被赶出大观园,悲痛难当,死了。“寿夭”是长寿或短命,对晴雯来说,都是因诽谤而起。

宝玉继续翻又副册,还是一幅画加几句词。画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词如下: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是袭人的判词。尽管很多读者讨厌她,但在曹公眼里,悲悯更多。袭人温柔和顺,识大体,知礼仪。前八十回没有交代她的结局,按照推测,袭人最后没有做成宝玉的妾,离开贾府,嫁给戏子蒋玉菡。优伶是指唱戏的。所以叫优伶有福,公子贾宝玉无缘。

宝玉看不懂这“又副册”,翻看两页就丢下了,又在“副册”柜子里拿出一册,翻开看,还是一幅画一首诗。

画上是一株桂花,下面是一个池塘。池塘干涸,荷花枯败。诗如下: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是香菱的判词。香菱,就是被拐子卖给薛蟠的甄英莲。她原本生在甄士隐这个仕宦之家,是莲花的命,后来却成为卑微的菱花。

这首判词是说,菱花和莲花根茎相连,但菱花的遭遇着实令人悲伤。“两地生孤木”是拆字法,“两地”是两个“土”字,“孤木”是一个“木”,合在一起是“桂”字,指薛蟠后来娶的正妻夏金桂。香菱被夏金桂百般折磨而死。在原著结尾,她的魂魄应该会回到小说开头的甄家。

这是个极度悲伤的故事,可惜我们看不到了。现在通行本里的后四十回,说香菱是难产而死,显然不符合曹公原意。

宝玉看了香菱判词,还是云里雾里,丢在一旁,再去拿“正册”。

“正册”正好十二人,这就是大家熟悉的“金陵十二钗”。也就是说,包含香菱在内的“副册”,以及包括晴雯、袭人在内的“又副册”,我们只知道有这三个姑娘,其他人一概不知。

先不管了,先看正册。

宝玉翻开正册,第一个,画的内容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条玉带,下面是一堆雪,雪下一支金簪。

诗的内容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有典故:汉代乐羊子外出求学,一年就回家了。妻子正在织布,停下织布机,拿起剪刀“咔嚓”一下,绢布断为两段。她对乐羊子说,你现在回家,如同剪断这绢布,半途而废。乐羊子赶紧收拾行囊,又离家求学去了。“停机德”,是女子鼓励督促丈夫求学上进的品德。这里指薛宝钗。

“咏絮才”是晋代才女谢道韫的故事。叔叔谢安对雪吟诗,“白雪纷纷何所似?”谢道韫的哥哥接下句,“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说,俗了,看我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把大雪比作柳絮,就叫“咏絮才”,指林黛玉。

这首判词,同时写了宝钗和黛玉。是说不管宝钗多么有品德,黛玉多么有才华,她们都令人悲叹,令人怜惜。因为“玉带(黛玉)”年华早逝,“金簪(宝钗)”独守空房。

曹公的文字游戏已臻化境。这两句历来有各种解释,处处玄机。比如“玉带林”反过来是林黛玉,“金簪雪”就是薛宝钗。黛玉的死因,也有了上吊自杀一说。“雪里埋”可以理解成有才有德的人被埋没,也可以理解成宝钗独守着冰冷的空房。

蔡义江老师有个解释,说“玉带”也可能象征着男人的官爵和功名,高高挂起来,是束之高阁,象征宝玉在黛玉死后万念俱灰,无意功名,遁入空门。

05

接下来,宝玉继续翻看“正册”,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也一一有了大概。

元春的结局:

画上是一张弓,谐音“宫”,弓上挂着一香橼(yuán),谐音“元”。身在皇宫的元妃被高高挂起,是象征她受尽冷落继而早亡,还是死于缢亡?目前尚有争论。总之元春是早逝了,贾府的靠山倒了。

判词如下: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是个才貌双全的女人,明辨是非,二十多岁时的光彩曾照亮宫闱。“争及”意思是“怎及”,初春就是元春。迎、探、惜三春的风采都不及元春,可惜在“虎兕相逢”时美梦破碎。“兕”是传说中类似犀牛的一种猛兽。“虎兕相逢”是指时间还是指斗争的两派?学界目前存在争议。但可以肯定与朝堂政变有关,皇权、政治斗争。元春做了牺牲品,贾府也跟着倒霉。

宫廷嫔妃的斗争相比普通人家的妻妾,段位更高,事关家族利益,兴衰存亡,赌注大得吓人。

探春的结局:

画上是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上有个女人在哭。

判词是: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最后远嫁他方,学界主流观点是嫁到了外邦。判词大意是,探春有才华,有志气,可惜生于末世,命运不济,终究辜负一身才能。清明时节她远嫁他国,从此远洋阻隔,故土梦牵。

史湘云的结局:

画上是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是: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违”指死去,“吊”是凭吊。大意是,史湘云生在公侯富贵之家又怎么样呢?尚在襁褓,父母就没了,婚后又遇夫妻分离。她只能独坐黄昏,空对着斜晖,遥望着江水。

花间派祖师温庭筠,写过一首小令。一个独守空房的少妇,从早到晚坐在水边楼上,等待外出的丈夫。是这么写的: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这首小令,完全可以作为史湘云的命运写照。

十二钗里,史湘云和妙玉的命运在前八十回交代的很少,现在大家都是根据蛛丝马迹猜测。书里对人物的命运从不简单描写,而通过判词、歌曲、人物对话和行为等等,层层渲染,所以咱们先不急着一股脑交代,根据情节,慢慢来。

妙玉的结局:

画上是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是: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汪曾祺有名篇《受戒》,小男孩明海跟着当方丈的舅舅入了寺庙,做和尚。在庙里兢兢业业,准备日后在佛门有所作为,后来又去受戒。所谓受戒,就是在光头上烧十二个戒疤,以表皈依决心,日后也有做方丈的资格。

受戒后的一天,小英子划船来接他。

小英子说,你不要当方丈!明海说,好,不当。

也不要当沙弥尾!

好,不当。

小英子又说,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

明海说,要!

宝相庄严,佛法无边,都抵不过涌动的荷尔蒙。

妙玉也一样,这是人性。

她原本也是个官宦家的小姐,却到大观园做了道姑。判词是说,她想洁身,却未能自洁。嘴上念着“色即是空”,心里装着“空即是色”。这金玉一般的人儿,终究还是陷入污浊。

这应该又是个令人捶胸的故事,可惜同样看不到了。可以肯定的是,妙玉最终既不能洁也不能空,很可能流落到烟花巷了。

很多时候,最悲的悲剧不是死亡,而是把你视若珍宝的东西,以最残忍的方式毁掉。

迎春的结局:

画上是一匹恶狼,在追扑一个美女,准备吃掉她。

判词是: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中山狼”是我们熟悉的东郭先生和狼的典故。“子系”还是拆字法,分开是“他是”,合并在一起是繁体的“孙”字。这里指迎春嫁的夫婿孙绍祖,是个恩将仇报的中山狼。小人得志,猖狂得不行,将迎春这个花柳之质的弱女子折磨致死。

这是字面意思,如果再探究一层,或许还有更深的隐喻。

东郭先生爱心有余,智商不足,他之所以救狼,是他死守着墨家的兼爱思想,认为众生平等。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书生往往迂腐,死读书,不切实际。原文结尾,说东郭先生是“仁陷于愚”,就是仁慈得很愚蠢。

这个寓言是明朝人马中锡写的,当时政治混乱,宦官篡权,社会矛盾一大堆,仅靠老祖宗的道统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

曹雪芹所处的清朝后期也一样。我觉得曹公是在质疑,在讽刺,也在迷茫。封建制度已病入膏肓,走向末路,上帝都救不了。

贾府帮助的人当中,刘姥姥是知恩图报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保持善良,不落井下石都算好的。孙绍祖,贾雨村,都是贾府帮助过的“中山狼”,也是回过头咬贾府最凶的人。贾迎春小姐,是这大时代下的一个牺牲品。

再看惜春:

画上是一座古庙,一个美人在里面诵经。

判词是: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脂批说,惜春后来“缁衣乞食”。缁(zī)衣是深色衣服,引申为僧尼服。惜春从三个姐姐的遭遇和家族纷争中渐悟,看破红尘,出家为尼。原本的国公府大小姐,只能在青灯古佛旁了此残生。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没有按续书拍是英明的,交代了贾惜春身穿缁衣,沿街化缘。

王熙凤结局:

画上是一片冰山,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判词是: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画上的雌凤,代表王熙凤。“凡”字加个“鸟”,也是繁体的“凤”。

冰山在古代文学里的意象,是看似高大雄伟,其实不长久,会很快消融。雌凤立在冰山上,比喻凤姐最后将无处立足。这座冰山,就是她娘家和夫家两座靠山。

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的确切意思,目前没有定论。主流观点是,凤姐嫁给贾琏,一开始“顺从”,后来是发号“施令”,结果被休了(“人”和“木”,是个“休”字)只能哭着回金陵娘家。

按我们现代人理解,离婚就离婚呗,凭凤姐的美貌和智慧,到哪儿不能再找个男人?怎么就会“更哀”呢?

所以曹公才说那是“末世”,是戕害人性的时代。凤姐被休时,娘家和夫家都出事了。罪臣之妻,丧家之女,哪个男人敢要啊!

巧姐的结局:

画上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判词是:

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贾家败落,树倒猢狲散。巧姐的“狠舅奸兄”撕掉面具,露出獠牙,把巧姐卖到妓院。刘姥姥之前受过贾府接济,知恩图报,把巧姐救出火坑。巧姐后来嫁给刘姥姥的外孙板儿,成为一名村妇。

权势没了,就不要还以贵族自居。家族败落,就不要到处攀亲。曹公锥心之悟。

李纨的结局:

画上是一盆茂兰,旁边一个凤冠霞帔的美人。

判词是: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桃李结子,指李纨生了孩子,青春就到头了。幸运的是,他的儿子贾兰不负众望,登科做官。

第三句含义有点模糊。我采用蔡义江老师的观点,是说李纨冰清玉洁,为亡夫守节一辈子,终于苦尽甘来。但是世人也用不着羡慕忌妒,因为她付出的代价,是她的青春,她全部的生命。好日子来了,她却“昏惨惨黄泉路近”,只能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我觉得曹公对李纨的态度,包括对贾兰科举中第的态度,是不屑的。他更认可宝玉的叛逆精神。读书,做官,按社会道统要求的那样过完一生,符合时代潮流,但不符合人性。

《红楼》一书,与朱熹理学相反,是“灭天理,存人欲”,它把人性的美好和龌龊都摆在台面上,希望找到一二知己,甚至主流阶层的认可。

但曹公显然是孤独的,他不抱任何希望。所以他想赞美宝玉,却处处给宝玉扣帽子,可劲抹黑。想赞美黛玉晴雯史湘云这些“不正派”的女儿,又个个让她们不得善终。不这样不行啊,一桌子全是左撇子,唯一用右手的那个人就很尴尬。世人皆醉我独醒,不说点醉话怎么行呢?

最后是秦可卿:

画上是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词是: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全书里作者主动删除的最大一个章节,就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大约两千多字。两千多字在《红楼梦》里,信息量是非常大的,足以说清楚秦可卿的死因和死亡方式。目前人们只能靠蛛丝马迹来推测。

这首判词有脂批:“判中终是秦可卿真正死法,真正实事。书中掩却真面,却从此处透。逗。”

由此可知,画面上体现的是死亡方式:高楼是天香楼,秦可卿在楼上自缢。

判词是死因:情天情海,幻化出秦可卿这副情身。只要多情,必走向淫。不要说贾家的不肖子孙都在荣国府,祸患的开端其实在宁国府。

从故事开始,宁国府大家长贾敬就不在家,外出做了道士,修仙炼丹求长寿,导致宁国府乌烟瘴气没人管。儿子贾珍成为宁国府的小皇帝,胡作非为,竟把咸猪手伸向自己的儿媳妇。

后文贾珍、贾蓉这对父子,还会做出更龌龊的事,我们以后再说。

总之,这首判词虽然写的是秦可卿,却可以看出贾府衰败的原因,宁国府是罪魁祸首。秦可卿是祸水,也是受害者。

十二钗的命运交代完了。宝玉还想再看下去,警幻仙姑怕泄露天机,说别看了,我带你去个地方。

06

警幻仙姑带着宝玉,来到后面院落。姑娘们,快出来迎接贵客了。

一语未了,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皆是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

几个仙女见到宝玉,纷纷埋怨,对警幻仙姑说,“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这句话有重要信息。

第一回里说,绛珠仙子是林黛玉的前世。也就是说,不止宝玉一人进过太虚幻境,林黛玉也会进去。由此推断,十二钗,甚至包括副册、又副册中的女孩,天下痴男怨女,都有可能获得太虚幻境一日游门票。太虚幻境是“感情”监管机构,她们已经在这里注册了,都能享受“警示”服务。

警幻仙姑回答,我原本是要去请绛珠的,谁知从宁国府门口过,碰到宁国公和荣国公的灵魂,两位对我说,我们家已经富贵百年了,气数已尽,不可挽回了。子孙虽然多,都不靠谱。只有宝玉一人,还算“聪明灵慧”,可是又没人指点引导。“万望(仙姑)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

我有几次读到这里只想笑。这宁荣二公的脑回路太清奇了。俩人的逻辑是,孙子宝玉不是性格乖张嘛,不是“色鬼无疑”嘛,好,就让他先享受一番“情欲声色”,等他发现这事没啥意思,就专心读书走正道了。这叫以毒攻毒。

怪不得大家都要祭祖呢!

警幻仙姑也相当配合。她说我先用他家里的上中下三等女子的命运暗示他,看来这货还没醒悟。这不,咱们让他“再历饮馔声色之幻”,说不定他哪天就顿悟了。

什么“饮馔声色”呢?

第一个是香,主攻嗅觉。

宝玉“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所焚何物”。警幻告诉他,这种香是遍采名山中“异卉之精”,又加入各种宝树之油所制,名叫“群芳髓”。

第二个是茶,主攻味觉。

“宝玉自觉清香异味,纯美非常。”警幻说,这茶产地在放春山遣香洞,泡茶用的水,是仙花灵叶上的露水。茶名叫“千红一窟”。

第三个是酒,也是味觉。

这酒是,“琼浆满泛玻璃盏,玉液浓斟琥珀杯”,“清香甘冽,异乎寻常”。警幻接着说,这个酒是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 ”酿造而成,名叫“万艳同杯”。

脂批有注解,“千红一窟”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杯”是万艳同悲。千红,万艳,这么多漂亮有才情的姑娘,终究还是哭,还是悲。

第四个项目,是视觉和听觉。警幻仙姑叫来十二个舞女,开始演奏《红楼梦》十二曲。警幻说,这曲子跟你们凡间不一样,是以词为重。“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反成嚼蜡矣。”

然后让丫鬟拿来原稿,宝玉一面听歌,一面看词。

如果按照行文顺序,现在就该解读《红楼》十二曲了。但我想来想去,决定暂时不展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原文。

原因是我自己的阅读经历。最开始读《红楼》,知道这第五回很重要,并且苦于八十回后偏离原著,就特别想把《红楼》十二曲弄明白。结果越看越糊涂,都是捕风捉影。

前面人物的判词,已经把每个女孩的命运透露一些了,《红楼》十二曲是判词的补充和延伸,但是远远不够。

就好比一则新闻短讯:某某因蓄意伤害罪被捕,判十年有期徒刑。如果做一条新闻看,信息够了。如果做小说看,这只算个开头。他为什么伤人?跟被害人什么关系?整个过程是怎样的?作案前有什么心理活动?一概不知。

没有细节,小说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我想把《红楼》十二曲留在后面,穿插在中间,或者写完八十回后,回过头再细说人物结局。

这组曲子其实总共十四支,中间十二支对应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这回,我们只展开第一支和最后一支。

第一支是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意思很好理解。太虚幻境掌管着天下怨女痴男的命运,说到底都是风月故事。趁着这个机会,伤世感怀,排遣寂寥,演出这出《红楼梦》。

请注意“怀金悼玉”四个字,我看很多资料说,“金”是宝钗,“玉”是黛玉,一曲《红楼》悲歌,就是怀念悼亡这俩姑娘的。这没错,但我觉得局限了。

“金”和“玉”在《红楼》里,很多时候确实是特指。但此时此景,我倒觉得是泛指。书里写到的女儿们,从侯门千金到底层丫鬟,都在被悼念之列。

要知道,书里面带金带玉的女孩可不止宝钗黛玉,“金”也可以是跳井的金钏,被贾赦盯上的金鸳鸯,甚至还有张金哥(不熟悉《红楼》的可能都不记得这个姑娘)。

“玉”也可以是玉钏、妙玉、红玉。在宝玉眼里,女孩是不分高低贵贱的,都是水做的骨肉,都是钟灵毓秀天地造化。

《红楼》之所以伟大,经得起时间考验,也正在于此。

最后一支是收尾,曲名叫《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首词没有具体的指向性,但可以肯定不只是指贾府,还包括薛家、王家、史家,以及跟贾府有牵连的豪门权贵。历史上,曹家在宋代的祖先曾抱过秦桧的大腿,遭世人唾弃,被骂“树倒猢狲散”——(秦)桧树倒了,攀附其上的猢狲们都会四散,跟“食尽鸟投林”一个意思。

曹公是上帝视角,故事结尾没有褒贬,没有笑骂,只有无声悲悯。为官做宰的,恩将仇报的,负心绝情的,一片痴心的,全都没了,命运才是主宰。它创造亿万生灵,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轮番表演,最后收回一切,干干净净。这是大彻悟,大悲剧。

《红楼》十二曲唱完,书上有句话:

歌毕,还要歌副曲。警幻见宝玉甚无趣味,因叹:痴儿竟尚未悟!

说明不止黛玉宝钗这十二个女主,副册、又副册里的那些小妾和丫鬟,每人都有一支命运曲。可惜宝玉听得“甚无趣味”,听不懂啊。

怎么办呢?警幻仙姑都接下宁荣二公的委托了。她必须放大招。

歌舞停掉,酒席撤掉,带着宝玉走进一豪华闺房,闺房内有一个美女。请留意这位美女的长相:

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这是让宝玉行那云雨之事了。在这之前,警幻还说了一大段很玄乎的话。用她的话说,“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就是让读者自己品。

所以我不确定我理解得是不是对,简单说下,供大家参考。

首先,警幻说“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搞得我一直在琢磨啥叫“淫”。“淫”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沉迷放纵,二是男女关系,合在一起是沉迷于男女那点事。但这似乎又不太准确。

我的理解是,当时的社会,男女之大防,男女关系破防了,社会秩序就会乱套,所以统治阶层当作礼教拼命灌输,情与色都不是好东西。可是没有男女关系,人类不就绝种了吗?根本不用等三体人到来。

怎么办呢?方法就在一个度上。不管是情,还是色,只要沉迷其中,通通叫作“淫”。警幻仙姑又把“淫”分作两类,“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这叫“皮肤滥淫”;“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的,叫作“意淫”。

西门庆,贾珍、贾蓉、孙绍祖这种,属于“皮肤滥淫”;贾宝玉属于“意淫”。这个“意”,更多是指情意。

警幻说宝玉,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就是这个意思,宝玉最痴情。

如果还不太理解,可以参考《天龙八部》的段誉。

段誉是痴情的,洒向美女都是爱,但他绝不滥淫,他是怜惜,是博爱,真正是男女之爱的只有王语嫣。

金庸厉害之处,是善于活用典型人物。我大胆猜测一下,写段誉是参考了贾宝玉,这是毋庸置疑的。其实段正淳和虚竹,也有贾宝玉的影子。

段正淳是身兼“皮肤滥淫”和“意淫”两种特质的,一堆情人,一堆私生女,关键是他还特别痴情,个个都是真爱。这货上半身是贾宝玉,下半身是西门庆。

再看虚竹,他是倒置的贾宝玉。

身为国公府公子,宝玉是带着“色鬼”标签长大的,所谓“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可是偏偏他身边全是漂亮女孩,淫是戒不掉了。必须等到大厦倾倒,自己顿悟,才会“悬崖撒手”,皈依佛门。

贾宝玉受困于“戒淫”,虚竹正好倒置过来,受困于“淫戒”。

他一出场就是佛门弟子,谨遵教规,不吃酒肉,不近女色,可偏偏在西夏皇宫遇到“梦姑”,做了”梦郎“,“享尽人间艳福”。

金老爷子似乎觉得这还不够,最后再爆大料,连虚竹的出身,都是一桩罪孽——和尚和女贼私通生的孽种。这可真是命啊。

虚竹也顿悟了。做了灵鹫宫掌门,怀抱公主,女婢如云。

陈世骧评价《天龙八部》用了八个字:“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什么叫“有情皆孽”呢?

警幻仙姑说了,“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情”与“淫”,是风月宝鉴的正反两面,也都是孽。黛玉刚进贾府,王夫人就对她说:“我有一个孽根祸胎”。

这样看宝玉和虚竹,一样的呆傻憨痴,一个是灵鹫宫主,一个是绛洞花王,都在女人堆里生活过。一个被世俗世界强行“戒淫”,一个是为自己破了“淫戒”惶惶不安。可是,情,或者说淫,都是人与生俱来的,总要经历,无非是先后问题。

07

回到《红楼梦》。

警幻仙姑谈完理论,该让宝玉实践了。她说,薄命司你也看了,美酒仙茶也喝了,《红楼》十二曲也听了。现在——

“再将我吾妹一人,乳名兼美字可卿者,许配于汝。今夕良时,即可成姻。”

是让你知道,神女仙姝也不过如此,何况凡间女子。你就好好领略吧,然后可就断此欲念,用功读书,“委身于经济之道”。

说完,在宝玉耳边“秘授以云雨之事,推宝玉入房”。

看到这里,我们就知道跟宝玉在梦中云雨的女孩是谁了。

她妩媚如宝钗,袅娜如黛玉,名字又叫秦可卿。

什么意思呢?

薛宝钗,林黛玉,秦可卿,都是贾宝玉的“意淫”对象。所以这个女孩名叫“兼美”——兼有宝钗、黛玉、秦可卿之美。

宝钗和黛玉,文中写得明白,秦可卿因为删掉两千多字,导致读者看不出她和宝玉的关系。不过这并不难猜想。文末再说。我们只要记住这个情节,后文很多内容就好理解了。

一番云雨之后,宝玉和可卿“软语温存”,至次日“柔情缱绻”“难解难分”。

两人携手出去闲逛,来到一片荒凉之地。前面一条大河阻隔,也没有桥。这时警幻从后面追来,说,宝玉别走了,赶快回头。宝玉问,这是哪里?警幻说,这里是“迷津”,深万丈,宽千里,不通桥不通船,只有一个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的木筏子。但他们不收金银,只载有缘者渡过。你要掉进去,我一片心血就白费了。

宝玉听了刚要说话,

只听迷津内水响如雷,竟有许多夜叉海鬼将宝玉拖将下去,吓得宝玉汗下如雨,一面失声喊叫:“可卿救我!可卿救我!”

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之前的美酒仙茶,声色歌舞,是警幻给宝玉制造的一场幻象,现在的恐怖夜叉,是给宝玉的警示——你要是执迷不悟,就会深陷迷津。现在回头还来得及。一警一幻,就是警幻仙姑的作用。

宝玉在梦里喊“可卿”救命,袭人、媚人两个丫鬟赶紧上来扶起,拉着手安抚,说别怕别怕,我们在这儿呢!

到这里,宝玉在太虚幻境的一场大梦行将结束,梦要醒了,本回也即将结束。我敢说,如果是一个现代作家写到这里,很可能会用长篇大论来归束,因为谜团太多。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见到各色人物,各色事情,且与现实都有联系,那么从梦境切换到现实,总要有所交代,不然读者看不明白,就会弃书。

但是《红楼梦》没这么做,总是能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我们看本回的结尾:

却说秦氏正在房外嘱咐小丫头们好生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忽听宝玉在梦中唤他的小名,因纳闷道:“我的小名这里从没人知道的,他如何知道,在梦里叫出来?”

考验大家记忆力的时候到了。

还记不记得,本回前文,宝玉入睡前书里最后一句话是:

秦氏便吩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这是个古代贵妇的日常行为。宝玉是客,要午睡,秦可卿是一个体贴的主人,自然要处处周到,怕猫儿狗儿打架吵到宝玉睡觉。

可是宝玉此时已经在梦中两天了——“至次日,便柔情缱绻”,为什么一梦醒来,秦可卿还在交代小丫鬟看着猫狗打架?

这是曹公的厉害处。我一再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场总结,包括文化符号,也包括创作技巧。

第一,这个结尾,是借用了“黄粱一梦”和“南柯一梦”。

“黄粱一梦”出自唐朝人写的寓言故事,说有个姓卢的穷书生,在邯郸一个旅店睡觉,入睡前店家正在做黄粱(小米)饭。

卢生睡着了,在梦里娶了个千金小姐,中了进士,然后入朝为官,出将入相,后来又屡遭陷害,逢凶化吉。八十多岁时,卢生过完跌宕起伏的一生,寿终正寝。梦中他死了,现实中就醒来了,发现店家的黄粱饭还没熟。

“南柯一梦”也是类似的故事。“黄粱一梦”的作者沈既济,和“南柯一梦”的作者李公佐都生活在中唐,都在朝为官,也都历经波折。当时安史之乱刚刚过去,盛世不再,大唐江河日下,兼有官员身份的文人最能体会这种落差,别说个人的功名富贵,即便是如日中天的李唐王朝,也会如一场大梦,回到一地鸡毛的现实。

曹雪芹历经家族败落,树倒猢狲散,自然有大梦之叹。

在黄粱梦的故事里,神仙吕道士对卢生说:“人生之适,亦如是矣!”——人生功名富贵,也不过如此。

在“太虚一梦”里,警幻仙姑对宝玉说:“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

警幻仙姑就是神仙吕道士,宝玉就是卢生。

第二,秦可卿纳闷,我的名字这里没人知道,宝玉是怎么知道的?还在梦里叫出来?

有点悬疑片的味道了。

这句有脂批:“作者瞒人处,亦是作者不瞒人处。妙妙,妙妙!”

如果我们细想,就能理解脂砚斋为什么连用四个“妙”。

首先,前面说了,进入过太虚幻境的人,前八十回明确写出来的只有一个半人,宝玉是一个,甄士隐算半个,因为他走到门口不让进了。不过根据全书推测,甄士隐后来还是进去了。

那一群仙女又对警幻仙姑说,本来绛珠仙子的生魂那天要来的。说明林黛玉也会进去。

没错,在警幻仙姑案前挂过号的人,都会进入太虚幻境,当然也包括秦可卿。这就是脂批说的“不瞒人处”。

那么“瞒人处”是什么呢?

就是贾宝玉和秦可卿的关系。现实中,二人没有任何的男女瓜葛,但是秦可卿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青春期宝玉的性幻想对象。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xWVwf7MJlH8K7HuYYkZIe18XeJ+whzczN5ryIR1/imUNdQY6ox+9lvqrSxYXtaC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