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起兵之后的努尔哈赤

照常理来说,自己的祖父、父亲被明军所杀,努尔哈赤起兵后针对的目标应该是明朝。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他起兵之后对自己的大仇人都干了些什么。

“奴儿哈赤亦时时于抚顺诸堡送所掠人口,自结于汉。”

翻译一下:努尔哈赤经常将其他女真部落掳掠的辽东人口送还抚顺等明军堡垒,表示自己对大明十分忠顺。

“有住牧木札河部夷克五十等,掠柴河堡,射追骑,杀指挥刘斧,走建州。宣谕奴酋,即斩克五十以献,乞升赏。”

翻译一下:有个叫 克五十 的女真人率部众抢掠柴河堡,守堡明军追赶,此人又射杀了明军指挥官刘斧,逃入建州女真。努尔哈赤遵照明朝命令,杀了克五十,把他的首级送给明军,并请求封赏。

“又因贡夷马三非,述祖父与图王杲、阿台,有殉国忠,今复身率三十二酋保塞,且铃束建州、毛怜等卫,验马起贡,请得升职,长东夷。”

翻译一下:趁着进贡的时机,努尔哈赤托自己的进贡使者 马三非 ,向明朝官员转述自己祖、父两代人为大明殉难的事迹。他还表示,自己也愿意效仿父辈,率领三十二个小头目保卫明朝边塞,请求让他正式管理建州三卫、毛怜卫等卫所,获得更多的朝贡名额,提升他的职位,作为建州女真的头领人物。

是不是很惊讶?

努尔哈赤起兵之后,并没有去攻打大明,而是一门心思地帮助明朝守卫边疆,并多次请求封赏。这种表现,被一个人看在了眼里,他就是当时的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聊聊李成梁与努尔哈赤之间千丝万缕的瓜葛。

明朝官员姚希孟写过这样一段内容:“(明军)又杀呌场及其子他失。呌场、他失者,奴儿哈赤之祖若父也。时奴儿哈赤年十五六,抱成梁马足请死。成梁怜之,不杀,留帐下卵翼,如养子。出入京师,每挟奴儿哈赤与俱。”

解释一下:在征讨 王杲 的战斗中,明军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文中的“呌场”)和父亲塔克世(文中的“他失”)。这一年努尔哈赤十五六岁,看到父祖被杀后,他抱住李成梁的马腿请求同死。李成梁怜悯他,将他留在身边培养,如同养子一般。李成梁去北京办事时,都要带上努尔哈赤。

根据该文记载,这场战斗发生在万历二年(1574年)冬。这一年努尔哈赤确实是十六岁,在《明神宗实录》万历二年十一月的内容中,也确实有“辽东荡平逆酋王杲等报捷” 的记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对得上,但是结果却不对。《东夷考略》《建州私志》《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明实录》《清史稿》等明清史料中均记载,觉昌安、塔克世死于明军征伐 阿台 (王杲之子)的战斗中,这件事情发生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姚希孟记录的内容确实发生过,但是他把两件事情混淆在一起了,即他把明军征伐阿台的结果嫁接到了征伐王杲的战斗中。而这件事情的真实情况是:万历二年的一次战斗中,努尔哈赤的祖、父协助明军打仗,过程很惨烈,但他的祖、父并未遇难。战后,李成梁将努尔哈赤带走进行教养。

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努尔哈赤作为一个大山深处的部落头领之子,能够攀上抚顺望族佟氏的高枝。因为他算是李成梁的小跟班,在当时,李大总兵可是辽东王一般的存在。

综上,捋一下努尔哈赤的早期经历。

十岁时(隆庆二年),他爹续弦;

十六岁时(万历二年),他被李成梁收养;

十九岁时(万历五年),他娶了佟妹子,与父亲分家;

二十五岁时(万历十一年),祖、父被误杀,他回到建州正式接班。

之后,就是他对明朝一系列恭顺的表现。

其实呢,虽然史料中说是养父子关系,但是李成梁也不见得有多么待见努尔哈赤。李成梁的亲生儿子有一堆,手下还有辽东祖氏一门(代表人物祖大寿,后文详述)作为家丁部队的核心,他身边有的是心腹,努尔哈赤这种小角色并不在李大总兵的特别关注范围之内。

然而,虽然谈不上有多么重要,但努尔哈赤卖力表现的方式、时点却恰到好处。

首先,他爷爷、他爹帮助李成梁打仗,却被明军误杀,这相当于李成梁欠了他一个小人情。所以,之后略加照顾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其次,万历十一年的李成梁,已经是辽东总兵(军区司令)、加太保衔(正一品)、世荫本卫指挥使(荫袭职位)、宁远伯(世袭爵位),手握天下精兵,位列三公,给子孙挣到了金饭碗。作为一名武将,他已经获得“大满贯”了。之后的几年,除非是蒙古的察哈尔、内喀尔喀等大部率几万骑兵来犯,他才肯亲自带兵打一下,其他小部落的劫掠行为,他都懒得管了。这时,努尔哈赤主动帮他打打杂,稳定边境治安,是他十分乐见的。

当然,李成梁对努尔哈赤的“格外照顾”,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努尔哈赤足够弱,这一点你马上就能看到。

从努尔哈赤宣布起兵的万历十一年到李成梁第一次退休的万历十九年(1591年),努尔哈赤迅速由弱变强,手中的敕书爆炸式增长,仗也是越打越大。

敕书是什么?

敕书=钱。

上文说过,女真有特产,但是明朝不允许民间自由交换,只能通过官方指定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边境的指定地点开马市、木市;二是进京朝贡。

可是,进贡这种稳赚不赔的好事,大家都想干,要是女真人一窝蜂地涌进北京城,那还受得了?所以,明朝就用敕书来规范进贡流程。所谓“敕书”,你可以理解为“护照+贸易许可证”。

正统年间明英宗规定:“今后外夷以事来朝者,止许二三人或四五人,非有印信公文,毋辄令入境。” 这里的“印信公文”,就是敕书。有了这东西,你就可以带着你的货物到北京进贡,一敕一人次。入境时,要将敕书、贡品和准备贸易的商品交给明朝官员进行检查,限人、限量并通过质检才能入关。

而且,敕书也分等级发放。明朝按官职高低和地盘大小给女真各部首领发放不同数量的敕书,进贡者的官职越大、地盘越大,得到的敕书数量就越多,可以交易的东西也就越多。像海西女真的叶赫部,敕书数量达到三百多道,另一部哈达部,更是一度高达六百多道(首领王台当政期间)。而努尔哈赤接手建州左卫时,敕书数量只有三十道。由此可见,初期的努尔哈赤有多弱。

决定各部敕书发放数量的人,名义上是万历皇帝,实际上是李成梁。因为深爱深宫生活的万历老兄,是不可能去东北调研一下,看看该给各部发放多少的。而且此时的辽东没有镇守太监(嘉靖年间裁撤了),也就没人给万历打小报告,汇报地方情况。所以,到底谁强谁弱,谁表现好,只能是李成梁说了算。此外,女真各部之间也可以通过打仗的方式硬抢,这东西在当时可是抢手货,比真金白银都值钱。努尔哈赤那三十道敕书,就是李成梁从王杲手里抢来、再赏赐给努尔哈赤的。

那么,一道敕书可以挣多少钱呢?

这个史料中无记载,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尔哈赤打仗动用的人数与同期敕书数量的比值,来大致估算一下。

努尔哈赤刚接班那会儿,有三十道敕书。第二年,他率军攻打 东果部 ,出动四百人;第三年,他率军攻打 折陈部 ,出动五百人。也就是说,一道敕书所获得的利益,大概能养活十五至二十名壮丁。

在不断的战争中,努尔哈赤获得的敕书越来越多,有的来自战争中的抢夺,有的来自明朝的赏赐。万历十六年(1588年),努尔哈赤一统建州三卫和周边小部后,“与大明通好,遣人朝贡,执五百道敕书,领年例赏物” 。到这会儿,努尔哈赤的敕书数量已经与海西女真的几个大部相当了。

李成梁对努尔哈赤“闷头发大财、绝不扰边”的表现也很满意,万历十七年(1589年)九月,明廷任命努尔哈赤为“建州卫都督佥事”,相当于正式委任努尔哈赤为建州女真所有卫所的管理者,并给他升了一级。

看到努尔哈赤坐大、明廷持续对他封赏,海西女真的几个大佬很不高兴。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海西女真四大部,叶赫、哈达、乌拉、辉发,联合蒙古科尔沁部和其他四个小部,组成九部联军,总兵力达三万人,对建州女真发起攻击。努尔哈赤集中一万人,于 古勒山 设伏,大败联军,追杀上百里,“斩级四千,获马三千匹、铠胄千副” ,大量杀伤了海西女真诸部的有生力量,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

此战也从侧面证明了上文所说的敕书数量与壮丁数量的比例。此时努尔哈赤执五百道敕书,即动用了一万军队。

这一战是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战争中的转折点,战后,建州女真“军威大震,远迩慑服”,他的部落成为当仁不让的女真第一大部,其他两三个部联合都不足以对其构成威胁。明朝也相当应景地任命努尔哈赤为“左都督”,加“龙虎将军”封号。都督是东北卫所的最高实职,龙虎将军相当于荣誉称号,这是明朝皇帝对女真部落首领的最高封赏。

当然,努尔哈赤并不是唯一一个获得此封赏的人。在他之前,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王台(上文曾执六百道敕书的那位,此时已死)就已经获得了这两大荣誉。然而,哈达部已经在古勒山之战中被打残了,其实力已经不能与建州女真相比。

这一战爆发时,李成梁已经被言官弹劾下野。但努尔哈赤并没有因为知遇之人的离任而造次,他仍然老老实实地进贡。根据《明神宗实录》的不完全统计,万历十八年至万历四十三年(1590—1615年),建州女真朝贡不绝,努尔哈赤本人也先后八次 去北京进贡。

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古勒山之战后,努尔哈赤对海西女真各部进行分化、打击,保持每六至八年灭一大部的频次。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兼并哈达部;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攻灭辉发部;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攻灭乌拉部。

攻破乌拉部之役,建州女真“破敌三万,斩杀万人,获甲七千副”;“分俘虏,编一万户,携之以归”。 至此,海西女真只剩下叶赫部还在硬撑着,努尔哈赤已经统一了建州、海西其他所有女真部落。这时的努尔哈赤手握敕书一千五百道,足够他养活三万精兵。

除了进贡的收益,努尔哈赤的官职也给他带来大量金钱。对于来京进贡者,明廷有不同规格的赏赐 。进贡者的官职越大,得到的赏赐就越多。那么,努尔哈赤获得的赏赐有多少呢?

据他自己所说:“坐受左都督敕书,续封龙虎将军大敕一道,每年给银八百两,蟒段十五匹。”

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大米两石,而同时期明朝正一品大员的年俸约为一千石大米,换算成白银是五百两左右。也就是说,努尔哈赤每年从明朝领的工资,比明朝一品官的年薪还要多,而这种俸禄,他一领就是二十多年。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由于前几任同行的衬托,也就是镇不住场子,李成梁再次出任辽东总兵。这时努尔哈赤的实力与十八年前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

现在很多人认为,李成梁是故意坐视努尔哈赤壮大的。但是,努尔哈赤超出可控范围的时点,是古勒山之战爆发的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那会儿李成梁正在家里赋闲。等到李成梁再次上任时,在战场上厮杀了一辈子的他明白,自己已经奈何不了努尔哈赤了。更何况,这一年他已经七十六岁。

先不说他能不能跨上战马去剿平建州,也不说努尔哈赤的恭顺表现让人实在是找不到开战的由头,单说说这个岁数的正常老人应该想什么?

土埋大半截身子,还想什么建功立业,肯定是安度晚年,混个自然死亡罢了。所以,李成梁采取了极为保守的策略。

太监高淮在辽东胡作非为(下文会详解),他不管,也管不了;努尔哈赤日渐强盛,他不汇报,因为汇报了也无可奈何;更有甚者,为了集中兵力、缩小防御线,他主动放弃了宽甸六堡(临近建州女真)这片碉堡区。这就是李成梁的策略——混、瞒、缩,安安稳稳地把辽东局势拖到他死,就好。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明朝辽东巡按 熊廷弼弹劾李成梁弃地八百里(即宽甸六堡)、驱民迁移,竟然还以此为由邀功。随后,朝内言官争相弹劾,万历皇帝被迫将李成梁解任,但保留了他的爵位和待遇。此时,明朝满朝文武都在跟万历老兄“争国本”,言官们对李成梁的弹劾也都集中在辽东军军纪问题和其个人过于奢靡的问题上,并没有人注意到努尔哈赤有什么异样。

直到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准备发兵攻打海西女真仅存的叶赫部。走投无路的叶赫部首领派人向明朝求救,告诉万历:努尔哈赤已经搞定了乌拉、哈达、辉发等女真大部,正准备对叶赫动手,再下一步就要攻打大明了。这时,辽东巨大的隐患才浮出水面。

万历老兄猛然发现,这几年净忙着跟大臣们瞎折腾了,一不注意,怎么辽东建州那只恭顺的波斯猫,越长越像老虎了呢?

于是,他一方面派出一千明军,协助叶赫部守城,并警告努尔哈赤,不得对叶赫动兵;另一方面限制建州女真的进贡规模,一次性将进贡人数从一千五百人砍到十五人。

十五人进贡换来的收益,怎么能养活数万军队呢?所以,不好意思,你不给,我只能动手抢了。这就是明清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其实,努尔哈赤在七大恨中所说的那些“恨”,他都不是太恨。他爷爷、他爹死的时候,他并没有起兵复仇,而是以此为资本,向明朝要官职、要钱。现在过了三十多年,他才想起来要“恨”一把,这个反射弧也太长了吧?

至于其他的恨,像汉人越界采参、明朝偏袒叶赫部、嫁女风波等,纯粹是凑数的。努尔哈赤真正所恨的,正是明朝对他发布的“限贡令”,这才是他的痛处。

要说呢,经过这么多年的资本积累,等到努尔哈赤正式与明朝开战时,他可是一点儿都不穷。

天启元年(1621年),两个蒙古小头领带着645户部众投靠努尔哈赤,得到的赏赐如下:皮草大衣20件、丝绸礼服9件、绸缎41匹、布500匹、黄金10两、白银500两,还有武器、盔甲、奴仆、牛马、房产等物。就这么两个小角色,努尔哈赤就赏赐了这么多东西,你说他的小金库得有多么富裕?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明朝很仗义呢?

别急,更仗义的还在后面。 SK5zSQnYJuXAllxfKZob4SjECnLX3wrNTsStjJCoOIaqhkeKp4Sn0jrhUZwXozz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