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什哈、阿鲁台、马哈木这三伙人之所以能够掌控权力,是因为他们手里有军队。他们的军队之所以能够躲过朱元璋的十三次北征,是因为“地缘”。上文说过,朱元璋北征针对的主要目标就是北元皇帝一系的部众,从当时北元的整体范围来看,朱元璋打击的区域相当于这片地域的中部。
自天元帝兵败捕鱼儿海之后,北元皇帝/大汗一脉的直属军队基本被打光了。而处在边缘位置的部族,就很好地保存了军力。上述三伙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获得军权的。其中,哈什哈、马哈木两伙在西蒙古范围内;阿鲁台在东蒙古范围内。下面,我来介绍一下这三大势力。
他所依仗的势力,主要有两大部分。
一是吉尔吉斯部,又作 乞儿吉思 ,就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那个“吉尔吉斯”,唐朝时称之为 黠戛斯 ,属于广义的突厥人。明朝时期,该部落游牧于叶尼塞河中上游。
二是土尔扈特部,就是教科书里那个“土尔扈特”,成吉思汗分封给 翁罕 的部落,明朝时期游牧于阿尔泰山西侧。
元末明初,哈什哈家族出身吉尔吉斯贵族,控制着土尔扈特部。这两部处在北元地域范围的西北角,十分偏远,使其得以躲过朱元璋的军事打击。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根据上文所述,马哈木家族是有点儿牛的,家族四代人,动辄拥立大汗、杀大汗。这里我要负责任地告诉你,“有点儿牛”这个形容词不太准确,这个家族不是“牛”,也不是“很牛”,而是“相当、相当牛”。马哈木“杀大汗、拥立大汗”这点儿成绩,在这个家族的一众子孙中,甚至排不进前五。这个家族建立的政权,从朱棣时期一直延续到乾隆年间,存续时间超过三百年。咱们这本书后面要介绍的几个重量级反派角色,多是这一家族的后代。
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绰罗斯氏”是 乃蛮人 的后裔,属于广义的突厥人,世居阿尔泰山。《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父亲 察罕帖木儿 ,即为乃蛮氏。不过他的汉姓并非“赵”,而是“李”。
13世纪初,成吉思汗派 哲别 (《射雕英雄传》中射箭很好的那位)西征,征服了该部,后归阿里不哥管辖。整个元朝期间,这个部落默默无闻。到了明初,与上文的哈什哈一样,在朱元璋北伐的过程中,该部也占了地缘的便宜,偏居阿尔泰山,明军够不着它,使其得以保存军力。接着,在一次拥立事件中,这个家族开始崛起。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编号为B2的大汗 昂克 死后,这一脉的传承就断了。绰罗斯家族的X1浩海达裕(马哈木之父)与Y1哈什哈联合,拥立元朝皇室后裔、元昭宗之子 买的里八刺 为大汗,即为A1 额勒伯克汗 。作为回报,额勒伯克汗上位后,任命浩海达裕为太尉,掌管军队。
浩海达裕拥立额勒伯克汗的原因,并不是他有多么忠心,而是想借助北元皇帝嫡系血统的光环,提高自己的地位。他不断地挑拨大汗与身边重臣、贵族的关系,试图孤立大汗,让额勒伯克汗只能倚重自己,进而扩充势力。
他挑拨来、挑拨去,竟然挑拨到了额勒伯克汗的儿子头上。
浩海达裕利用额勒伯克汗觊觎儿媳的想法,怂恿大汗杀死了自己的儿子,进而霸占儿媳 洪郭斡拜济 。
出乎浩海达裕意料的是,洪郭斡拜济更不是个省油的灯。在丈夫被杀的节点,她已有了三个月身孕,浩海达裕和额勒伯克汗却并不清楚这一情况。丈夫死后,洪郭斡拜济得知了死因,在跟公公正式成亲之前,她热情地邀请浩海达裕去自己的卧室参观。浩海达裕也没多想,就去了。他一进屋,洪郭斡拜济就开始脱衣服,继而大喊:“啊!不要啊!你快出去呀!”
听到了新老婆的叫喊声,额勒伯克汗就率卫兵前来查看,发现了一脸蒙圈的浩海达裕和衣衫不整的洪郭斡拜济。这就应了那句歇后语:黄泥巴落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浩海达裕有很强的临场应变能力,他知道这个事是解释不清楚的,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鱼死网破一把。他拿起随身携带的弓箭就射额勒伯克汗。大汗伸手去挡,被射断一根手指。随后,侍卫们一拥而上,将浩海达裕砍死。
事后,惊魂未定的额勒伯克汗特别需要稳定情绪,这时,某些不可描述的床上运动就可以缓解紧张带来的压力。可是,就在运动开始之前,额勒伯克汗惊讶地发现,原来洪郭斡拜济已有身孕。他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错怪了浩海达裕。
作为补偿,额勒伯克汗把浩海达裕的儿子马哈木找来,任命他为丞相,并将自己的女儿 萨穆尔公主 许配给他,还许诺让他管理整个西蒙古。这样,绰罗斯氏就与北元皇室结成了姻亲。
听闻这一消息,哈什哈不干了。绰罗斯家族与哈什哈家族是当时西蒙古内最大的两派势力,哈什哈的实力还要在绰罗斯之上。在哈什哈看来:老子拥立你,你竟然让绰罗斯家管理整个西蒙古?把老子往哪儿放?
然后,哈什哈就以额勒伯克汗“杀子、霸占儿媳、委任绰罗斯家族管理西蒙古”等罪名,把大汗给杀了。接着,他拥立阿里不哥的另一位后裔称汗,是为B3 坤帖木儿汗 。
哈什哈顺道把已有身孕的洪郭斡拜济也收纳了,并让她生下了前夫的遗腹子,即为 阿寨台吉 。哈什哈当时肯定想不到,他的这个举动,竟然改变了整个蒙古的历史进程。这个事先放一放。
额勒伯克汗被杀之后,马哈木着实忍了几年,积聚自己的实力。之后的建文四年(1402年),马哈木瞅准机会,把哈什哈和他拥立的坤帖木儿汗通通干掉。但是,他要想兼并哈什哈背后庞大的势力,短期内也不现实。所以,马哈木就让哈什哈的儿子Y2太平继续统领其部落,两方算是结成了西蒙古同盟。
这样,马哈木基本上控制了整个西蒙古。但是,他没有再拥立新的大汗,而是与东蒙古的Z阿鲁台合作,共尊额勒伯克汗的儿子A2 本雅失里 为大汗。好啦,这里就要说说东蒙古的阿鲁台了。
阿鲁台出身于元朝皇帝的侍卫亲军,隶属于该军下的“阿速卫”,该卫由中亚、东欧的突厥人组成,即元朝所称的“色目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蒙古人。前文讲过,在洪武朝,朱元璋对北元进行了一系列的征伐,北元皇室的直属军队基本被打光。在这一过程中,阿鲁台以阿速卫和钦察卫(主体也是色目人)两支军队为基础,积极收拢各股残兵,同时躲避与明军的正面交锋,逐渐形成一股较强的力量,游牧于今内蒙古的东部地区。这些部众后来形成了 阿苏特部 和 喀喇沁部 。
同时,阿鲁台凭借其卓越的个人能力,积极拉拢东蒙古内的另外两大势力。
第一个是科尔沁部。这个大家应该听说过,清宫戏中经常出现。科尔沁部是成吉思汗分封给其二弟 哈布图哈萨尔 的部众,大致位于今内蒙古的东北部,在科尔沁草原、呼伦贝尔草原附近。
第二个是朵颜三卫。前文说过,嫩江流域有一个部落叫 兀良哈 ,他们的祖上是建立辽王朝的契丹人。成吉思汗征服此地后,将兀良哈的大部分分封给了自己的幼弟 铁木哥斡赤斤 ,小部分分封给了自己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
元朝灭亡后,这拨人的独立性较强,属于雇佣军一类,不管是北元还是明朝,谁给钱他们就帮谁打仗。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兀良哈就曾出兵协助。基于这种关系,明朝在这里设立三个蒙古卫所,分别为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统称“朵颜三卫”,也是奴儿干都司的首席三卫。
综上,阿鲁台、科尔沁、兀良哈这三部所在的位置都比较偏,相当于北元控制地域的东界。遇到明军来攻就可以往兴安岭、嫩江流域避难,使其得以在朱元璋的军事打击下保存实力。而在北元皇室势力衰落后,阿鲁台就成为东蒙古范围内最强大的势力。
然而,阿鲁台、马哈木这两伙人虽然手中有兵、掌握实权,却无法直接当大汗。自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后,原则上有资格称“汗”的,必须姓 孛儿只斤 ,清朝翻译为 博尔济吉特 ,也就是铁木真及其兄弟的后代,现在称之为“黄金家族”。不是这个姓,你就没资格称“汗”。所以,这些权臣们就只能拥立黄金家族的后裔称汗,把大汗捏在手里装样子,以“太师”(也可以翻译为“丞相”)的角色掌握实权,这就是蒙古草原的“太师时代”。
马哈木和阿鲁台这两大势力,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形成了瓦剌与鞑靼的雏形。北元正式分裂的标志,是两人各自拥立一个大汗。
永乐八年(1410年),阿鲁台拥立C2 阿台 (又作 阿岱汗 )为汗;永乐九年(1411年),马哈木拥立阿里不哥的后裔B4 答里巴 为汗。到这儿,北元算是正式分裂为鞑靼与瓦剌。
鞑靼,是明朝对东部蒙古的统称,其地域大致为今天的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国。清朝将这两个地域分别命名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
其实呢,“鞑靼”这个称谓,本是金朝对蒙古的称呼,又作“达达儿”。蒙古人称自己一直为“蒙古”,又作“蒙兀儿”、“忙豁仑”。但是,明朝觉得他们不配,明朝认为,配称蒙古的,那得是被他们推翻的元政权,这拨北逃的残兵败将只能叫鞑靼。
比较讽刺的是,明朝不仅称蒙古为“鞑靼”,连女真人也被他们称为“鞑”,又衍生出“鞑虏”“鞑子”等多种称呼,均带有一定的贬义。金朝人创造这个词的时候,大概率想不到他们的后裔也会进入这个词的范畴。还有更离谱的,俄罗斯人称东欧草原上的突厥化蒙古人也为“鞑靼”。也就是说,东起黑龙江,西至黑海,这一片游牧族群,均获得了这个称呼,虽然他们并非同一族群。
言归正传,通俗点儿说,鞑靼=东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清朝的内、外蒙古=大家印象中的那个“蒙古”。
相对地,“瓦剌”就是明朝对西部蒙古的统称,清朝将其分类为“漠西蒙古”,称其为“厄鲁特”,现在多称其为“卫拉特”。即瓦剌=西部蒙古=卫拉特/厄鲁特=漠西蒙古。
元末明初,瓦剌的分布范围为阿尔泰山以北、鄂木河(额尔齐斯河支流)以南、额尔齐斯河以东、安加拉河(叶尼塞河支流)以西,相当于西伯利亚的西部地区,大部分位于今天俄罗斯境内。其统治的核心地域在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中上游,总体上是土尔扈特、绰罗斯两部联盟的格局。
在瓦剌和鞑靼的北部,还有两大蒙古族群,即贝加尔周边的“布里亚特”和叶尼塞河上游的“吉尔吉斯”。
前文已经介绍过吉尔吉斯,这里再说一下布里亚特。
布里亚特,明朝称之为 不里牙惕 ,是一个相当古老的部族。他们的祖先为 丁零人 ,又有 铁勒 、 高车 等称呼,可以追溯到汉朝初期。布里亚特人世代游牧于贝加尔湖附近,在匈奴以北,曾经从属于匈奴。现在史学界普遍认为,入侵欧洲的匈人并不是匈奴,而是匈奴更北方的部族。所以,我十分怀疑匈人之中就有布里亚特的老祖宗丁零人。
这两大部从属于鞑靼与瓦剌,两者谁更为强盛,他们就依附谁。明朝大部分时间内,吉尔吉斯从属于瓦剌,布里亚特从属于鞑靼。
总体而言,鞑靼的“蒙古成分”要比瓦剌高,鞑靼是成吉思汗当年的基本盘,而瓦剌的主体部族多为蒙古化突厥人。两者之间没有固定的疆界,谁强大了占的地方就多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