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努尔哈赤的三大坑

第一坑,八王议政。

天命七年(1622年)三月,努尔哈赤定“八贝勒议政制度”,俗称“八王议政”。即“尔八王治理国政,一人心有所得,直陈所见,其余七人则赞成之。如己无能,又不赞成他人之能而缄默坐视,则当易之,择其子弟为王”

翻译一下:你们八个贝勒治国理政,一定要有啥说啥。如果其中一人说得对,其他七人都赞成,这个事就通过了。如果某人不提建议,也不表态,毫无作为,我就要撤换他。

这里先解释一下“八贝勒”。努尔哈赤时期的“贝勒”,是个很宽泛的爵位名,其满语意为“首长”。八旗各旗旗主在这会儿通常被称之为“固山贝勒”或“和硕贝勒” ,其他的宗室小贵族也是贝勒。要注意,这会儿的贝勒与后来皇太极称帝后所定的“贝勒爵位”是不同的,后文会介绍。

在努尔哈赤执政晚期,八旗旗主分布如下。

正黄旗、镶黄旗,旗主为老努本人。但是老努生前就规定,在他死后, 多铎 领正黄旗, 阿济格 领镶黄旗。

正红旗、镶红旗,旗主为 代善 岳讬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岳讬是代善的长子。

正蓝旗,旗主为 莽古尔泰 ,努尔哈赤第五子。

镶蓝旗,旗主为 阿敏 ,努尔哈赤胞弟 舒尔哈齐 之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侄子。

正白旗,旗主为皇太极。

镶白旗,旗主为 杜度 ,努尔哈赤长子 褚英 的儿子,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孙子。

以上这八个人,都是贝勒。按地位排序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杜度、阿济格、多铎、岳讬。前四位年龄大、辈分大,为四大贝勒;后四位有的岁数小,有的辈分小,为四小贝勒。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问:怎么不见大名人多尔衮呢?难道已经内定接班了?

根本没那回事。多尔衮小朋友此时并不在八贝勒之列,天命年间的很多重大活动,他甚至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换句话说,老努并不怎么待见他。

现在有些观点认为,当时议政的八贝勒就是这八个人,我不太赞同。在天命七年这个节点,阿济格十七岁,多铎只有八岁,这个岁数怎么议政?所以,我认为有资格议政的,不一定非得是旗主或准旗主,证明材料如下。

皇太极接班后,在斥责 阿巴泰 时曾说过:“台吉 德格类 、台吉 济尔哈郎 、台吉杜度、台吉岳讬及台吉 硕托 ,早已随班议政。”

由皇太极的这番话我们可以看出,议政会的成员应该是上文所说的四大贝勒加皇太极口述的这些人。

两红旗:代善、岳讬、硕讬。

正蓝旗:莽古尔泰、德格类。

镶蓝旗:阿敏、济尔哈朗(即济尔哈郎)。

正白旗:皇太极。

镶白旗:杜度。

这个议政模式才比较合理。八旗中的每一旗,都有其自身的历史沿革,都是亲缘关系较近的贵族抱团组成的。

代善的两红旗即为代善家族的势力,旗内有代善和他的儿子岳讬、硕讬、 萨哈璘 等人,都是成年猛将。

莽古尔泰的正蓝旗也是一股较大的势力,旗内有他的胞弟德格类、胞姐 莽古济 。莽古济嫁给了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 吴尔古代 ,算是努尔哈赤政治联姻的产物。海西女真部众则是老努早期创业时的重要兵源。

阿敏的镶蓝旗是他爹舒尔哈齐留下的部众,由阿敏和他的弟弟济尔哈朗共同管理。

剩下的两白旗情况比较特殊。白旗在分为正白、镶白两旗之前(努尔哈赤最早设立的四旗),其首领就是上文说过的吴尔古代。后来努尔哈赤以他的长子褚英代替吴尔古代,可是不久之后褚英又犯事,努尔哈赤就让他的长孙杜度和第八子皇太极接管。杜度在其父褚英获罪后,长期追随他的亲叔叔代善。所以,他实际上是两红旗一派的,而皇太极则是自成一派。这两个旗的壮丁数量、整体实力是八旗中最少、最弱的。

这样,八旗内就分成五大势力。努尔哈赤自领两黄旗,所以两黄旗不参与议政,其他六旗则分为四大派,即两红、正蓝、镶蓝和正白。

应该说,以老努镇长级别的治理头脑,能想出这个制度是很不容易的。这种制度在历史上有个学名,叫“贵族共和制”。八贝勒议政会,也可以称之为“贵族议会”。乍看之下,这种制度很前卫、很合理。议政会分为四大派,每派代表自己的利益,每人都有一票否决权。只要不符合本旗利益,就可以否决。

然而,这种上层建筑既不适应当时后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不适应当时的整体局势。本质上,后金是一个军事贵族政权。一方面,它需要不断地进行战争,因为老努并没有能力发展内部生产力,只能通过战争获取财富和物资;另一方面,它也必须不断地进行战争,因为即便是它不打明朝,明朝也惦记着揍它。

对于一个以战争为导向的政权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集权。有一个说一不二的人主持内政、军事,才能通过强权压制集团内部小的利益分歧,动员最广大的力量投入到战争中去。而现在呢,老努却决定共和一把。

其实,在老努活着的时候倒也无所谓,大家都听他的。可是一旦他死了,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威望能够与他媲美,这种制度就很成问题了。在同一时期的欧洲,有一个国家就在施行这种制度,各种贵族担任议会议员,每个议员都有一票否决权。此后,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个国家就被瓜分干净了。

是的,这个国家就是波兰。

这种制度,就从努尔哈赤手中原封不动地传给了皇太极。

第二坑,群发“免死权”。

天命十年(1625年),也就是努尔哈赤去世的前一年,他诏谕群臣:“古圣王之治天下者,皆以武力定黎民,未有纯尚文义而不修武备者。故我仿古而设武官。凡受此敕书之人,恩及父祖,福荫子孙,身家永昌矣。”

翻译一下:自古以来英明的君王治理天下,依仗的都是强大武力,“文义”什么的不如武力好使(这是从哪儿学来的……)。所以,我老努效法古贤,设立世袭武官,按功劳、地位分别授予八旗内的大小贵族(绝大部分是女真人)敕书一道,这些人的后代也可以继承敕书上的特权。

这种敕书的内容是什么呢?

例如“康古里,著为三等总兵官,免三次死罪,子孙世代勿绝恤典。”

通俗点儿说,这道敕书就是“免死铁券+爵位证书”。“免死”是个什么分量,相信大家都明白。像当年的朱元璋,他就发出过三十多道免死铁券,也算是不少了。那么老努发了多少呢?

我本来打算数一数,然而还是放弃了。仅两黄旗下,就有近百人获得这种敕书,其中有“免死N(N≥1)次”特权的多达44人。

这就是挖坑。通常而言,明白事的皇帝老爹在死之前,要故意贬黜一些重臣、功臣,让儿子接班后有机会提拔他们,赚个人情。像李世民在弥留之际贬黜大将李勣,就是为了让儿子李治在接班后有机会对其施以恩惠,使其成为儿子的忠臣。

可是努尔哈赤呢?他不仅不贬黜,还疯狂封赏全部武官,赐予他们各种世袭特权。这些人受封后,就会愈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接班人上台后,想要约束他们的行为,必须施行严刑峻法。这时,人家就会笑呵呵地拿出老努的敕书说道:咋啦,你老爹刚死,你就不认账了吗?

你说新君还怎么干?

这会儿,我仿佛听到了老努的心声:我干不好,接班的也别想干好!

看完这两坑,有些朋友可能会认为,努尔哈赤是不是跟皇太极不太对付呢?怎么这么针对他呢?

这里我最后一次替老努辩白一下,人家还真不是针对皇太极。事实上,他压根没打算让皇太极接班。

第三坑,独宠幼子,不指定接班人。

与中原王朝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同,北方少数民族历来没有明确的传承制度。在形形色色的传承方式中,有一条不成文的习俗叫“长子继业、幼子继产(守灶)”,即年长的儿子继承其父的地位,幼子继承其父的资产。我查了很多资料,想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奇葩的规定,但是众说纷纭,其中有一条比较靠谱的解释是这样的。

北方少数民族的头领,年轻的时候经常需要外出打仗。茫茫草原作战,可能一年半载都回不了家,这就导致首领的老婆或老婆们长时间独守空房。由于她们没有三纲五常的约束(其实就算有也不好说),很容易耐不住寂寞,也就有可能与隔壁老王们发生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而一旦孩子降生,老婆们会一口咬定这就是首领的种。在那个没有亲子鉴定的年代,首领就无法确定早期出生的儿子们是不是自己的后代。

等到第一批出生的儿子们长大了,可以代父出征了,这时候老头儿就可以天天老婆、孩子、热炕头了,此时再下种,那就绝对是自己的没错了。所以,就让那些成年的、能打的“可疑后代”去继承自己的地位,带领部众继续打仗;再把自己的产业交给小儿子们,也就是“可靠后代”去继承。

这个说法虽然比较搞笑,但我认为是靠谱的。

然而,到了老努这里,他并没有落实“长子继业”,却严格执行了“幼子继产”。老努特别喜欢大妃 阿巴亥 ,也特别喜欢阿巴亥给他生的三个小儿子,即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其中又特别特别喜欢多铎。在老努死之前,他把自己亲领的两黄旗(牛录数约占当时八旗的三分之一)及旗下亲军全部都交给了这三个儿子,并明确指定多铎为正黄旗(当时八旗的首旗)旗主,阿济格为镶黄旗旗主。至于接班人是谁,在老努看来无所谓,操那心干吗。

所以,等老努咽气后,就有了如下史料:“太祖崩,储嗣未定。代善与其子岳讬、萨哈廉以上才德冠世,与诸贝勒议请嗣位。”

也就是说,皇太极的“汗位”,并不是老努传给他的,而是代善和他的两个儿子岳讬、萨哈璘拥立的。被人拥立得到的皇位与老爹指定继承的皇位,是很不一样的。老爹指定,接班人头上就自带老爹生前的威望光环,就先天具有合法性。被别人拥立,是因为大家认为你“行”你才上的;反之,如果后面大家认为你“不行”了,你也可以下来。

皇太极为了给自己增加点儿光环,可谓是用心良苦,甚至在自己的名字上做起了文章。“皇太极”这个词,与蒙古人的“珲台吉” 一样,源自汉语“皇太子”一词。皇太极就以此为由说道:“当年老爹给我起名,其实就是随便选了一个。没想到选到的名字‘皇太极’,在汉语中正是‘皇太子’的意思。看来我能接班,是天意啊!”

你说尴尬不?

然而,这种没光环的汗位终究是比不上老爹官方授权的,皇太极也就不能像努尔哈赤一样,一个人掌控全局。在他执政初期,后金实际上仍然是“贵族共和制”,而且是四大贝勒共同执政。

“昔满洲国礼,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贝勒,以兄行敬,命生于汗左右,无论何处,均亦命与汗列坐,不令下坐。”

也就是说,皇太极登基那会儿,四大贝勒是平起平坐的。由于皇太极岁数最小,所以他在称呼其他三位时,还要加上个“兄”字,其他三位称呼皇太极则为“汗弟”。

你说这个领导当得窝不窝囊? 9/pXlh7sE8SkUGkwMT5ak4clK8kQu3bSpAh/Zp7IZ1SonngRmuCWBarq8qcDc6A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