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强大的军队与拙劣的民治

关于后金军装备、战法等方面的内容,有一个人记载得相当详细,即徐光启。教科书上讲过,他是明朝时期的科学家,和西洋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其实,数学只是徐光启擅长的学科之一,在其他多个领域,他都有很高的造诣。

他的八股文写得很好,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考中进士,崇祯年间官至礼部尚书,还曾入阁为次辅;他对天文历法也很精通,是中国最早系统阐述“地球是球形”的人,作品有《崇祯历法》《简平仪说》;他对农业也有研究,著有《甘薯疏》《种棉花法》等书;最有名的当数《农政全书》这部巨著,徐光启博采前人的农学文献,进行系统的摘录与评述,全书达六十万字。

最后,他还是一名火器专家,与同道好友孙元化一起,致力于提高明军的火器装备水平。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徐光启老先生各种“恨铁不成钢”的吐槽。辽阳之战后,他接连向天启皇帝陈奏以下内容。

一、盔甲

“据朝鲜报称:奴寨北门,铁匠居之,专治铠甲。向亦闻其铁工所居,延袤数里。臣又见在辽回还人等,言贼兵所带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铁,马亦如之。”

翻译一下:根据朝鲜方面的奏报,后金军大营的北寨,是专门供铁匠制作、修理铠甲的地方。我之前就曾听说后金军有专门的铁匠营寨,范围达数里之广。我又询问了辽东前线回来的士兵,他们说敌军所穿戴的盔甲、面具、护臂、护手,都是精铁所制,连战马都身披同样的盔甲。

二、火器

“辽左再败之后,贼则昔无今有,有而且多;我则昔多今少,少而且劣。我虽旧有,用之甚拙;贼虽创有,用之甚工。”

翻译一下:辽阳之战再次失败后,之前敌军没有的火器,现在有了,而且更多;之前我军的火器虽多,但是现在损失很大,而且质量也比不过对手。虽然我军之前长时间使用火器,但使用方法拙劣;虽然敌军上手火器的时间并不长,但是用得颇有章法。

三、战法

“如近攻辽阳东门,贼来止七百人,车载大铳,我川兵千人逆之。贼发虚铳二次,我兵不损一人,因而直前搏战。迨至二三十步真铳齐发,我兵存者七人而已。”

翻译一下:辽阳东门之战,后金军只有七百人,摆出火炮阵,防守此处的是明军川兵一千人。后金军放了两轮空炮,川兵无人受伤,误以为后金军的炮是摆设,无法伤人,就贸然上前搏杀。等到川兵走进距后金军二三十步距离时,后金军开始真的打炮,川兵死伤无数,仅有七人生还。

由徐光启陈奏的内容可见,此时后金军已经可以自制盔甲,火器战法也相当娴熟,甚至超过了他们的老师——明军。所以,并不像网络盛传的那般,努尔哈赤靠马刀、弓箭打天下,事实上,在他对明开战后的第三年,后金军就已经成建制使用火器了。

为了进一步规范火器使用,努尔哈赤先后两次对后金军进行大规模整编。

天启二年(天命七年,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正式成立专门的火器部队。

“著汉官管四千人者,以二百人充兵,其一百兵,配以大炮十门,长铳有八十只,另一百兵,听尔调遣;诸申 官管二千七百人者,以一百三十五人充兵,其六十七人,配以大炮六门,长铳四十五只,另六十七人,听尔调遣。”

说明一下:努尔哈赤将在战争中掳掠的汉人壮丁,分配给八旗各旗旗主和明朝投降官员管理。旗主每人分2700人,汉总兵每人分4000人,他们之下的各级官员也按照品级分配不同数量的壮丁 。这些汉人的主要任务是种地、纳税和服徭役,部分人也要当兵。后金的火器部队,就是从这些人中抽调组建的,比例为二十抽一。

汉官管理的4000人中,挑选200人,其中100人为正规军,配备火炮10门、火枪80杆;另外100人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女真旗主管理的2700人,挑选135人,其中67人为正规军,配备火炮6门、火枪45杆;另外67人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其他各级官员管理的汉人,也按照相同比例抽调。这支军队全部是汉人,全部使用火器,总数约为3000人。

努尔哈赤对原有的八旗兵也重新整编。

天启三年(天命八年,1623年)四月,努尔哈赤下令:“著每牛录遣甲兵百人,以十人为白巴牙喇,携炮二门,枪三枝;再将九十甲兵分之,其四十甲兵为红巴牙喇、携炮十门、枪二十枝,又十人,携盾车二辆、水壶二个。黑营五十人,携炮十门、枪二十枝,又二十人携盾车二辆、梯一架,绵甲十五副。每一甲喇携大炮二门。”

先说明一下,上文中的“枪”指冷兵器长枪,即长矛;“炮”指鸟枪、火门枪;“大炮”才是我们理解的火炮。

翻译一下:以300名壮丁为一个单位,抽出100人披甲,进入八旗常备军,这100人的编制情况如下。

(一)“白护军”(白巴牙喇)10人,其中用火枪的两人,用长矛的三人,其他人用马刀。

(二)“红护军”(红巴牙喇)40人,其中用火枪的10人,用长矛的20人,推楯车的10人。

(三)“黑营军”50人,其中用火枪的10人,用长矛的20人,推楯车、搬云梯等器械的工程兵20人。黑营军由于工程兵居多,需要推楯车、爬云梯,所以额外给棉甲15副,交战时冲锋的士兵身披两层棉甲,增强防护力。

上述这些“百人队”,凑够五百人就携带火炮两门。

这是八旗的常备兵,此时约有两万人。火器兵占22%,冷兵器士兵占48%,工程兵占30%,披甲率115%。

在战法方面,后金军也进行了改革。

立业五大战之前,后金军的战法是:“当兵刃相接时,被坚甲、执长矛大刀者为前锋;被轻甲、善射者从后冲击;俾精兵立他处,勿下马,相机接应。”

翻译一下:重甲步兵持长刀、长矛列阵向前;轻甲士兵持弓箭在后,射击对手;骑兵在战场外集结,伺机冲击对方军阵侧翼。

立业五大战之后,后金军战法升级为:工程兵推楯车为前列,火器兵、弓箭手在其掩护下紧随其后,重甲步兵负责保护远程兵种。到了火器射程之内,以楯车为掩护,枪、炮、箭齐发;压制对手后,重甲步兵持长兵器列阵向前碾压;在此期间,骑兵伺机出击,冲击对手军阵侧翼。

此外,每一队士兵之后,都有一个督战官。他持弓箭站在队伍末尾,箭头上涂有红色油漆。谁脱离队伍、向后逃跑,他就射谁。战争结束后,凡是发现背后有红色油漆的士兵,一概斩首。

由上可见,此时的后金军已经是一支可用兵力达6万人、常备兵2.3万人(2万常规军队,3000火器部队)、全员披甲、建制标准化、火器专业化、军令严格的军队了。

虽然明朝总兵额有二三百万人,但是面对这样一支军队,如果继续之前传统的调兵策略,即遇到战争就从全国各地调兵,人员、武器、盔甲、火器都不统一,装备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将领们之间互相不服气,就算调来军队百万,也只不过是更大规模的萨尔浒而已。

好啦,到这会儿,努尔哈赤可谓是志得意满。女真诸部被他打服了,大明被他打败了,蒙古诸部就敢瞎嚷嚷,不敢真动手,人生巅峰就这么达成了。

巅峰即为最高点,到达巅峰后,就该走下坡路了。努尔哈赤之所以下坡,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全新的课题——治国。这是一项非常繁琐、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包括民治、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对大部分开创者而言,创业初期这些都是一片空白。

举几个例子。

(一)直到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老努才号召国人垦荒,在各村建立粮库,而之前并没有,就原始到这个份上。

(二)在古代,盐和铁是战略资源,由国家专卖,是赋税的重要来源。然而,老努并不懂,他是这么分盐的:“至东海熬盐之参将阿尔布尼返回,计国中男丁数散给。至八堡汉人所煮之盐,按丁分给彼等。” 看到了吧,国家熬的盐,也不出售,直接按人头平分。

(三)老努收取的税赋也很搞笑,与其说是“税赋”,不如说是贡品。像“张游击献王瓜一盘、樱桃一盘、杏二盘。刘游击献王瓜二盘、樱桃二盘。京立屯王英献樱桃一盘。”

各地地方官交上来的,就是这么些东西。由上述史料你也能看出,“张游击”“刘游击”都是军职。是的,老努先生并不设县官这种行政单位,所有地区都是军政一体,军官兼县太爷。这些大老粗要是能治理好地方,那就见鬼了。

(四)老努还很有“事无巨细”的精神,类似“张家娶了李家已聘之女”“某家侍女与某家家仆私通”这种事,他都要亲自断案。那他断案的依据是什么呢?

他自己所言:“律云:妇人不得出言干预。” 即法律规定:男人的事,妇女不能发表意见!这要是被现在的女权朋友们知道了,老努怕是要被喷死。

(五)老努还经常给下面的人出一些“科学点子”。在当时,明军奸细和后金境内反抗的汉人,经常故意把猪毒死,再卖给女真人吃。老努教下面如此做法:“我兵丁购猪,当日勿宰,留二三日,待药毒散尽,再行宰食。”

……至少应该洗一洗吧,不然药毒如何“散尽”?

(六)老努对主仆关系也很有想法。天命六年老努谕旨:“奴才爱主子,主子爱奴才。奴才耕种之谷,与主子共食,主子阵获之财物,与奴才共用,猎获之肉,与奴才共食。”

……不予评说了。

要说呢,立业五大战之前,老努治国的问题还不那么明显。就人口来说,那会儿后金直辖的人口不过几万户,相当于现在大一点儿的镇。而且人口成分相对单一,不是女真人就是逃亡的辽东军户,大家都很穷、很朴实,乱点儿就乱点儿了。

就地盘来说,那会儿老努直接管理的地域仅相当于今天辽宁省的东部山区。他确实“统一”了建州、海西女真诸部,但并不是“国家管理县”的模式,而是把人家打服了,建立类似盟主与盟友的关系。

然而,立业五大战之后,后金掳掠了大量汉人,控制了辽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管理这种规模的地盘、人口,就需要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税收制度、土地制度、盐铁管制制度等。

而这些,老努先生只有半吊子的户籍制度(即八旗制度),其他通通没有。他的治国理念是,想到哪儿就治到哪儿。

当然,老努也有些好的方面,像重视手工业。天命六年六月初七,海州城下属的村子进献所制的绿瓷碗、罐3510个。老努很高兴,说道:“素称东珠、金、银为宝,何其为宝,寒者可衣乎?饥者可食乎?国中所养之贤人知人所不知,匠人能人所能,彼等实为宝也!”

总结一下就是一句话:金银皆是假宝,手工业人才是真宝啊!之后,他又要求属下拟定方案,对各种有手艺的匠人授以官爵。

但是,综合来看,在治国方面努尔哈赤很单纯、很质朴,或者可以说是很幼稚。显然,当从一个镇级干部突然升格为副省级干部时,他并没有做好准备。 9zaWcDYOgYWOvhl+JjuKu5RhBA3XELJuSPoAZ6WPNKrqwtrzKR2wiEFWpRHpA27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