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章
话里有话

不了解中国人的人觉得我们很难捉摸:“我明明听懂了他的话,他怎么还是不高兴?”因为中国人说的话通常包含很多意思,听懂了表面意思却常常听不懂言外之意。有时候,中国人不说话,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包含了很多意思,这当然需要彼此的默契。如果没有默契,要搞清楚中国人到底在说什么,确实很难。下面这个小故事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苏东坡被贬至黄州后,一天傍晚,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忽然,苏东坡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岸边有一只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便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心领神会,不禁相视而笑。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当然,要达到苏东坡与佛印这种心灵相通的程度,除了默契之外,还要有较高的智商才行。

中国人南腔北调,就算大家都说普通话,也很难保证彼此听得懂。勉强听懂,也未必弄得清楚他的真正用意。

指鹿为马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人们把“指鹿为马”理解为“不明是非、颠倒黑白”,其实很不恰当。赵高只是借此试探一下究竟自己在朝廷的权势怎样,其真正的话意是:“你们是服从秦二世,还是服从我?”我们嘲笑群臣不分黑白,其实他们才是真正听得懂话意的人。

有一天,我搭出租车到某地。由于大路发生事故,所以司机改走小路。但小路蜿蜒曲折,司机不太熟,越走越觉得没有把握,便停下来,问路旁边一位老先生:“请问我要到某地去,该怎么走?”

老先生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地回答:“有路就可以走,多问几次就会到。”

这两句话,叫人听了觉得十分有道理,同时又觉得摸不着头脑。

司机表示感谢,很有信心地向前驶去。

我觉得很纳闷,问他:“你知道怎么走了?”

他说:“知道。有路就可以走,表示我走的路是对的。如果我已经走错了,他会把手一扬,然后指向正确的方向。现在我走对了,他不必举手,所以说有路就可以走,告诉我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多问几次就会到,意思是后面会有几个比较复杂的岔路口,那时候一定要问路,不要乱闯。”

经他这么一解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国话如此简单明了,两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但听者必须动脑筋才能听懂。现在有些人只听不想,以致听不懂中国人所说的话,实在是一种遗憾。

中国话很不容易听,才是我们真正的难处。中国人要人家不要“听”话,其中含有“中国话不可以用耳朵听”的意思,必须特别小心。“不要听他的”,包含“不要听他的话”,也包含“不要单凭耳朵听他的话”的意思。中国人很少说:“听他说什么。”反而常常告诫我们:“看他怎么说。”也就是说,中国话不适合单用耳朵听,应该配合眼睛看。中国话听起来含含糊糊,“看”起来清清楚楚。中国人不喜欢啰里啰唆讲一大堆,只喜欢简单明了,短短一两句话,含意很深,所以“看”了之后,还要多想。如果不用心想,还是弄不清楚中国人的话意。也就是说,“看”话不能单凭一双眼睛去看,还要动用“心眼”,才能够真正看清楚,才能领悟“话中的话”,以及“话外的话”。

“心眼”要大,才听得真实。“心眼”太小,成了“小心眼儿”,就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对方有难言之隐,有说不出来的苦衷,有说出来反而彼此难过的事情,千万不要用不正当的心思去曲解。

一句“你看着办吧”,究竟是“全权委托你”,还是“猜猜我的用意”,甚至“居然搞成这样子,你自己收拾烂摊子吧”?短短五个字,足够让别人思前想后了。凡是耳朵听不懂的时候,就要用眼睛看,还要动脑筋,结果呢?你看着办吧!

中国人也经常把便”挂在嘴边上。请客吃饭时,总是说:“没有什么好菜,随便吃点。”实际上菜肴十分丰盛。反过来说,客人真的随便吃喝,丝毫都不客气,即使宾主交情甚深,主人看在眼里,也会不太舒服:又不是只有你我两人,当着我的妻儿,你也未免太随便了!

“随便”的意思有两种:一是“随意、任意”,一是“不拘束、不认真”。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起来却有三种含义:

“随便”代表“看看你的诚意”。人家问我要什么?我说“随便”,意思就是说:衡量你自己的能力,可以提供什么。中国人认为,我说“随便”是不想为难你,如果你真的“随便”,就是轻视我。如果我到你家做客,你问我喝什么,我说“咖啡”,你没有,岂不是很尴尬,所以我只能说“随便”,给你留了面子。你虽没有咖啡,但是给我端上一杯好茶,我自然也很高兴,因为你没有“随便”应付我。但是,你真要“随便”给我一杯白开水,那我肯定不高兴:“如果只有白开水,何必问我喝什么?”

你请我吃饭,问到哪里用餐?我当然不能直截了当地提议上豪华酒楼,万一你认为那样不值得,我岂非自讨没趣?不过我也不愿意自贬身价,一开口就选择普通餐厅,非但显得土气,对方也未必领情。最好的办法,还是说“随便”。至少可以了解你认为拿什么招待我最合适,进而了解我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以便调整自己所应表现的态度。你经济拮据,只能够请我上普通馆子,我照样吃得高兴,因为你够诚意,我不在乎吃什么;如果你手头宽裕,豪华酒楼也请得起,却只请我上普通的馆子,我就知道你不够意思。

“随便”绝对不是含糊,而是“在和谐中找到合理”的一个代名词。中国人如果真的随随便便,一定没有前途。

甲和乙是好朋友,一天,乙到甲家里做客,甲热情招呼,顺口问他:“喝点什么东西?”乙回答:“随便,随便。”

甲当然心里有数:家里确实有好酒,是留给上司丙的,现在当然不能拿给乙喝。衡量与乙的关系,决定泡一壶好茶招待他。乙见甲并没有敷衍他,自然很高兴,也知道自己在甲心中的分量。

正在此时,丙不期而至,明显就是来喝那瓶好酒的。此时,甲该不该将好酒拿出来?如果拿出来就会得罪乙,不拿出来又会得罪丙。这种两难的情况却也难不倒深谙圆通之道的甲。

甲对他太太大声说:“我刚才找了半天,你到底把那瓶好酒藏到哪里去了?”

甲的太太明白甲的意思,也大声地回答:“我昨天收拾屋子,怕把它弄脏,特地藏起来了。”

话音未落,甲的太太就拿着好酒出来了,并准备了丰盛的下酒菜。乙和丙都很高兴,当然,甲将危机巧妙地化解于无形,更是高兴。

用高声说话来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想法,是中国人的绝招,在人际关系的运作中,具有转危为安的决定性力量。甲很清楚,丙提前来就是想喝自己的那瓶好酒,可是乙来了自己没拿出来,等丙来了才拿出,乙心里肯定不高兴。可是不拿出来,就会引起丙的不满。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但是高声说话就解决了问题:“刚才找了半天”就是告诉乙“我本来想请你喝,但是没找到”;而丙明白,就算乙是甲的好朋友,还是没我的面子大,哪怕是“特地藏起来了”,到了紧要关头,也得拿出来。

知识很重要,但是知识之外,人际技巧也很重要,若想圆满解决问题,在知识之外,还需要一些艺术气氛。

“随便”表示具有“单凭物质不足以表达全部的敬意,必须拿精神来补助”的用意。以请客吃饭为例,主人即使准备很多佳肴,仍然说“随便吃点”,意思是这些菜虽然很好,但总觉得应该有更好的,才足以表达主人对贵宾的敬意。如果客人认为过于丰盛,就会说“太破费了”;如果客人觉得不过尔尔,既然主人说了“随便吃点”,那客人也不会不满。

如果东西非常好,中国人也会轻描淡写地说“随便买的”,这不是谦虚,而是中国人认为精神重于物质,“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同时,也希望对方不会有“受之有愧”的负担。如果东西并不好,一句“随便”,表示“我已经尽力,希望你能够谅解”。中国人讲究“尽心尽力”,只要尽力而为,对方多半是会体谅的。

“随便”暗示“我有我的意见,只是不便说出来”。上司征求下属的意见,下属绝不敢说“随便”,而是请上司做主。因为说“随便”,就意味着下属有自己的意见,只是不方便说而已。

“随便”正是孔子的“无可无不可”的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时时有变化,如果丝毫不加考虑,冒冒失失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很可能使对方为难,不如将心比心,先说“随便”,好让彼此有个商量的余地。

既然“无可无不可”,“随便”就不是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地”都通用的。有的时候,随便说“随便”也会给对方造成困扰。例如,晚辈对长辈最好别说“随便”,否则就显得太随便。朋友之间也有不宜说“随便”的情况,同是请客吃饭,说“随便”可以让主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准备,但是如果主人境况不好,要保全主人的“面子”,就不宜说“随便”,最好说:“我最近肠胃不好,很怕油腻,就在附近这家饭馆吃点素菜就行。”

有人托你帮忙,要请你吃饭,你就要暗自盘算一下,“吃人家的嘴软”,背负人情太重,哪里敢说“随便”,赶忙借故推辞,心领为上。

“随便”并不是“差不多”,而是以“合理就好”为原则,应该说“随便”的时候,才可以说,不应该说的时候,就不可以说。别人在对你说“随便”的时候,如果他不是随便说的,那就等于说:“你自己想想,怎样才合理;只要合理,我当然就随你的便!”

“随便”绝不是“马马虎虎”,我们将心比心,既不希望人家“马马虎虎”待我,当然也就不可以“马马虎虎”对待别人。该“随便”才能随便,不该“随便”绝对不可以随便。

以“不随便”的态度来“随便”,才能符合合理的标准。我们一方面不可以随便说“随便”,另一方面也不能够随便理会或处置别人的“随便”,因为一个有修养、有分寸的中国人,是不随便说“随便”的。 zhJmI4MUmSV58wzBUYS9UKNhvXsfU+yqUDb++ztR3A5hPBeVurzIMl50CIRCU7z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