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设计

(融生活情境,学科内容,学科任务,课堂活动为一体)

课堂第一环节:展现真实情境体验生活实际:

情境一:新中国成立后,面对一穷二白的社会发展状况,要迅速摆脱贫穷落后必须变革生产关系。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的出路”。1953年9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由毛泽东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一化三改”总路线的指导下,到1957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了67.8%;1956年,全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了21.3%。对此,毛泽东指出,“当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之后,中国要向哪里去?向资本主义,还是向社会主义?……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变革生产关系的依据和意义。(解释与论证)

情境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恢复工业生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动力工业、机械制造业、电器工业和主要化学工业等,以创立国家工业化为基础。”根据这一方针,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处于优先增长地位,在全国工业(不包括手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在1952年达到52.8%。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新形式,加深了私营工商业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联系,使之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国家的监督和管理。此外,新中国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外交、经济、军事上的严密封锁,但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支持中国。这些都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顺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解释与论证)

情境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情境,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认识。(辨析与评价)

情境四: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通过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功。这些成就的取得靠的是实干,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震撼人心的“中国故事”,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气象万千的“中国答卷”……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百年奋斗历程,如今又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谈谈对“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这句话的理解。(辨析与评价)

情境五:1956年的中国还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只有10%左右。中国共产党人迫切想要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在八大预备会上,毛泽东提出,关于总结经验,我们的经验是很丰富的……要抓住重点,从实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以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八大决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作出了以下回顾与总结:

1953年,抗美援朝取得了重大胜利,新解放地区的土地改革已经完成,经过3年多的努力,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国营经济得以建立并起到领导作用,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利用、限制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功,人民民主政权更为巩固。

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肯定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鉴于苏联在建设过程中已经暴露出许多弊端,毛泽东明确指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结合情境,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的八大关于我国主要矛盾的分析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预测与选择)结合情境二,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取得了哪些成就。(描述与分类)

情境六: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曲折,但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最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当属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如工业生产能力有巨大飞跃,钢产量从1949年的16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2046万吨。发电量从1949年的43亿度发展到1976年的2031亿度。原油产量从1949年的12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8716万吨。原煤产量从1949年的3200万吨发展到1976年的4.83亿吨。汽车产量从1955年的100辆发展到1976年的13.52万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经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

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结合情境,分析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

课堂第二环节:设计学科任务激发学生思维(任务设计——学科内容——学生活动)

1.结合情境,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变革生产关系的依据和意义。(解释与论证)

思维语言过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由现实的国情决定的,具有历史必然性;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2.结合情境,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顺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解释与论证)

思维语言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民主政治建立,这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政治条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这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经济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

国家在合理调整私营工商业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的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积累了经验。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为我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转变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结合情境,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认识。(辨析与评价)

思维语言过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4.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谈谈对“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这句话的理解。(辨析与评价)

思维语言过程: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在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5.结合情境,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并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的八大关于我国主要矛盾的分析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预测与选择)结合情境二,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取得了哪些成就。(描述与分类)

思维语言过程: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启示:要科学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对经济文化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与发展;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

6.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结合情境,分析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

思维语言过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从根本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势初步展现;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新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

课堂第三环节:课堂知识整合思维逻辑建构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革命

1.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总路线和总任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3.历史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四是国际性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4.历史意义: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

二、党的八大(1 956.9.15—27)

1.地位: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最重要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3.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4.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成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保障了人口基本生活需求,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民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3.意义: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课堂第四环节:立足价值引领落脚立德树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删减)新华社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动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推进并帮助国民党改组和国民革命军建立,领导全国反帝反封建伟大斗争,掀起大革命高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从残酷的现实中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毛泽东同志领导军民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党在国民党统治下的白区也发展了党和其他革命组织,开展了群众革命斗争。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且在这以后使党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超越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七七事变后,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直到取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后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的全面内战,党领导广大军民逐步由积极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打赢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八百万军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人民军队在人民支持下,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同穷凶极恶的敌人进行殊死斗争,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历史功勋。

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革命斗争中,党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形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实践充分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坚持人民至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胜利。

(三)坚持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只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就一定能够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四)坚持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自己来处理。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五)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六)坚持胸怀天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七)坚持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敢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出的路,任何艰难险阻都没能阻挡住党和人民前进的步伐。只要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要求,勇于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八)坚持敢于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为了人民、国家、民族,为了理想信念,无论敌人如何强大、道路如何艰险、挑战如何严峻,党总是绝不畏惧、决不退缩,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只要我们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九)坚持统一战线。团结就是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党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十)坚持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以上十个方面,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勇敢面对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坚决战胜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必须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党中央号召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7BrBPt6dgn11dJf6sLbwkUOdLoTw2Ca+l2FfFx2VWkrSOVqDEwfT2sT7K3Fhc9Q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