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学设计

(融生活情境,学科内容,学科任务,课堂活动为一体)

课堂第一环节:展现真实情境体验生活实际:

情境一:

中美两国救援的鲜明对比,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拥护。(解释与论证)

情境二: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却在蓬勃兴起。自从改革开放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我们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原因。(解释与论证)

情境三: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历程,这是一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40年来,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推进,我国逐步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的转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转变,综合国力极大提升。

在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长速度达9.5%,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8%增至15%左右。中国的发展以人为本,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释与论证)

情境四: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70多年前的欧洲,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解释与论证)

情境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强调“必须坚持扩大开放”。新时代十年,我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取得新突破,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从学习适应国际规则到主动对接并逐渐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我国在贸易金融体制、各类市场主体便利化机制、对标国际高阶贸易标准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尝试。累积释放的制度红利和持续推进的实践创新正在逐步“显化”为开放型世界的推动力和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力,助推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和第一制造业大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成长壮大、新兴市场的逐渐扩展以及新动能的不断集聚,助力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十年,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的原因。(解释与论证)

情境六: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殷殷嘱托。某班同学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广东答卷”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探索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解锁深圳发展成就背后的密码。(解释与论证)深圳市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缩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例证之一。然而,20世纪80年代,有人提出“历史终结论”,宣称资本主义是最好最后的一种制度。请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驳斥“历史终结论”。(辨析与评价)

课堂第二环节:设计学科任务激发学生思维(任务设计——学科内容——学生活动)

1.中美两国救援的鲜明对比,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拥护。(解释与论证)

思维语言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的权利,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力量抗灾救灾,减少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损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2.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原因。(解释与论证)

思维语言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原因在于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路径,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扎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进。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成就。

3.结合情境,说明我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释与论证)

思维语言过程: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解释与论证)

思维语言过程: 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物一般规律。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战的伟大跨越;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

5.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十年,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的原因。(解释与论证)

思维语言过程: 首先,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原因。

其次,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得益于我国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并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再次,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6.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解锁深圳发展成就背后的密码。(解释与论证)深圳市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例证之一。然而有人提出历史终结论,宣称资本主义是最好最后的一种制度。请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驳斥历史终结论。(辨析与评价)

思维语言过程: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坚持理论自信;或坚持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南/理论支撑/理论支持/理论指导;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或坚持道路自信),为深圳跨越式发展提供路径指引/方向指引。(或是深圳取得重大发展的必由之路);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或坚持制度自信;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回答两个制度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或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为深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或进行文化创新,培育深圳精神),为深圳砥砺前行提供强劲的精神力量/精神动力。

宣称资本主义是最好,资本主义并非是最好最后的制度。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资本主义终将走向灭亡/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中国式现代化(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终结了“历史终结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人类对更好的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

课堂第三环节:课堂知识整合思维逻辑建构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提出鲜明主题

(1)主题内涵: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2)坚持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形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

(1)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坚定自信: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知识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课堂第四环节:立足价值引领落脚立德树人

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

中共济宁市委党校李爱霞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历经百年奋斗形成的。百年党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也见证了我国从落后的传统农业大国走向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充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和西方现代化道路相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五个重要的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目前,发达国家的全部人口加起来不过10亿人,而且这些国家的现代化,是经过了几百年工业化历程、消耗了大量资源、污染了环境换来的。我国有14亿多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用几十年时间整体迈入现代化,无论是难度、挑战都前所未有。因此,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一项繁重、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必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我国虽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但是人均GDP刚过1万美元,2020年在世界上排第63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仍面临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和收入差距不平衡等难题。因此,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既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雄厚的物质支撑,也要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协调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念永不动摇。中国人自古以来爱好和平,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将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走出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 WDgup0VMmZPD4gRZTmQlYISns9/yWfn2Fjiw/Jck7nJppuZ17y/O1gTOfO2Y/Az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