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实体物质”具有保持自身差异性的内动力

“实体物质”均悬浮在“空间物质”中,被“空间物质”包裹,而“空间物质”则连成一片。在空间中看似分离的“实体物质”之间,其实存在普遍联系,而联系的媒介正是“空间物质”。与此同时,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的“实体物质”,必然具有保持区别于他物的内动力,因为只有保持自身的差异性,才能遵循“因异而存,因同而灭”的法则而得以保存。

试想,一个物体悬浮在绝对虚空的空间中,物体外不存在“空间物质”,与其他物体不发生任何联系,结果必然是:物体不断扩张,以至自我分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反映差异性的参照物和联系物,才能保存自身。在现实中,一个“实体物质”当被其他存在属性差异的“实体物质”接触时,其内部也会产生向外的扩张力,以保护自身的内部构成单位不受破坏,由此保持自身差异性。

“实体物质”从“空间物质”中产生,以“空间物质”为基本构成单位,因此“实体物质”的最根本差异性,体现在其诞生的一刻所形成的、仅次于基本构成单位的次级构成单位(简称“Z构成单位”)。但Z构成单位如何仅有别于基本构成单位即“空间物质”?我认为是其内含的“空间物质”位置因素。

“空间物质”在叠加运动形成“实体物质”的过程中,产生正反两种“实体物质”,这种正反属性,反映为“空间物质”在叠加运动中产生的正向和反向位置差异,这是一切“实体物质”的最根本属性,也就是一切“实体物质”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他物的最根本差异性。

“空间物质”在叠加运动中产生位置差异,从而形成了Z构成单位。但是,内含“空间物质”位置差异因素的Z构成单位,在“实体物质”内部的相对位置,不会使“实体物质”产生更高级别的差异性,也就是不会像碳原子那样,通过不同的位置排列,产生性状差异的两种物质石墨和钻石。“实体物质”通过Z构成单位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只有Z构成单位的正反物质属性及其数量差异。当然,“实体物质”一旦产生,其自身在空间的位置差异就随之而产生。

从“实体物质”所表现差异性的本质来看,首先是其内含的Z构成单位的数量及正反物质属性,其次是“实体物质”的空间位置,再次就是由Z构成单位组合成更大、更稳定的构成单位(统称“X构成单位”),促成“实体物质”表现出来的、可被人们辨别的质量、密度、硬度、形状、颜色等性状差异。但是,就算没有出现X构成单位,由大量Z构成单位能否组成足够大的“实体物质”,表现出人们可辨认的各种性状差异?这不可能,因为Z构成单位极不稳定,如果不是在X构成单位中得以固化,将被运动中的“空间物质”侵蚀消灭。因此,“实体物质”具有向心的凝聚力,通过这种凝聚力固化内部Z构成单位,并促进X构成单位的形成。

综上,“实体物质”保持自身差异性的内动力,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的向外扩张力,以及恒定的向心凝聚力。所谓恒定,源自“实体物质”被外部“空间物质”恒定包裹。 K2epsoL8Z0vyLm9lcIH5mccpd8otETpKxmeVaOpEGRUXsVdRJTwLmWO/clMtCY4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