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父母在外地。青春期敏感的我,我经常去爬学校后的坪闻山。在那里,面对大地,号啕大哭,让内在压抑的情绪得以宣泄。
2015年,去爬坪闻山时,写下一段文字。在这里,我大声地对她说:亲爱的,我来了。20年,虽然有点长,但我还是找回来了,带着你所有的愿望与梦想来了。
同时,联系班主任汪老师,为母校的孩子们,做了一次工作坊,大家感谢我。我说:“这也是送给十六岁的我自己。Light up your dream is my dream !”
2019年4月,与在浙大读书的小师妹聊天。共同谈起家乡、母校,孩子的心灵成长。那一天,在我内心升起强烈的愿望:我得为家乡的教育做点什么。
我与汪老师说起这件事,他回信息给我。
卫红,正好最近有了更多闲余时间,也在回首思考:我这一辈子究竟做了些什么!高中教育究竟怎么做才好!
我特别在意心理健康教育,但苦无良方,我觉得心理教育需要理论的支撑,但究其实,它应该不是说的,而应该是做的!可悲的是我们却一直是在说教,甚至是“说”而不“教”。我们需要是踏踏实实的耕耘者、播种者!
社会、组织、家庭一直在挤压学校,挤压的结果是学校给教师层层加课加压,教师给学生最厚的资料、最多的练习。学校在科学文明的旗帜下变成了一座座原始森林,正应了达尔文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论!六年级、初三、高三,以数字论成败,校也如此,家也如此;成者为王败者寇。
如此教育,如此评价教育,教育为何物,岂不让人唏嘘难思量!
课改多年,理论纷呈,专家满天飞!遥遥千里,组织骨干跨省考察;不惜资费,请专家传授教改之法。一改过十年,正如纪伯伦所言:只因我们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我们既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知道要怎么做。优良传统正在被蚕食,新的也不知道该长什么形状!
说得太远了,再回到话题:一个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你所做的工作是特别有意义的,但也是一个艰难的探索。需要恒久的坚持,也需要巨大的忍耐。
卫红,你越深入现实,越是会看到触动心灵的东西,有闪闪发光的,也有许多不如意的!不必太过在意,更不用有焦虑之感。如果有更多的人与你同行,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我坐在杭州图书馆,读着老师的这段文字,泪流成河。
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但我觉得我需要行动起来。我想用脚步,用自行车轮,去丈量宽广而厚重的黄土地,它会告诉我,从哪里开始,做些什么。
暑假,我骑行去了三个长征纪念地。先从最近的界石铺开始,来回50公里,我带着女儿和两个侄子。然后,带着大侄子,小师妹和她的堂弟,三个年轻人,来回110公里的六盘山。第三天,我独自继续上路,来回160公里的会师楼。
从第一念起,到行动,有过担心、怀疑也有坚定、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都没有了,只有“在路上”的感觉,迈出一步,再迈出一步,非常简单。没有执着一定要到达哪里,也没有做不到的恐惧。
期间,我去见了一位初中校长,他说:“教育工作者很辛苦,但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决定从半天的分享开始,启动“陪伴老师自我成长”的旅程。
令人意外的是,这三场长征纪念地的骑行,却成了开启“自我成长”旅程的撬动点。
后来,有老师告诉我:假期间,被叫回来,听什么“培训”,内心有很多的愤怒和抵触,但听着听着,就被我的故事吸引了。打心底里敬佩我能带着孩子们去“冒险”,他们也想锻炼孩子的毅力,但又怕累坏,自己去,更是不敢,很多的纠结。或许这是许多家长内心世界的真实呈现!
第一场工作坊,响应着校长的话,起名为“唤醒初心”。
8月8日,工作坊前一日,一共收到18位老师报名,我内心甚为激动。
三天工作坊结束,问大家:“就这样结束了,还是怎么办?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我可以是启动者,但接下来,需要一群人接过火把,跑下一程,我是个陪伴者。”
林国玖老师说:“这只是开始,我们一定要继续下去。”
十几个人围圈坐着,有很多不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憧憬。大家推选两位组长,来帮助和促进接下来的练习,并且,将这趟旅程,起名为“悄悄的革命”。
含着泪,我感觉自己把火把交到了老师们的手上!
接下来的日子,每个月跟老师们视频一次,我心生感动。能走多远,能走多久,我真的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在与老师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力被一些无形的东西,牢牢地束缚着,所以将十一月的第二次工作坊,主题定为:穿越束缚。
十一月中旬,先是孩子们的活动。然后是老师、家长、志愿者二十多人,两天三夜的工作坊。结束时,感觉像是枝头的花苞听见了春风的召唤,一个个地悄然绽放了!
随着飞往西部的班机落地,第一次踏上大西部的土地,我一切都很好奇。山不高,秃秃的,延绵不绝;树很少,黄黄的,土地宽广辽阔;风干地燥,几乎看不到河流,有一种天高地阔的感觉。与南方的山清水秀,密集分布形成很大反差。
当晚,我们去了一个高考复读班。一进入教室,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压抑的气氛,每张脸上因笼罩着迷雾而略显暗淡,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因我们的到来而有些兴奋。
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自信或不自信的事,引发同学向内探询。不断变换沟通伙伴,能量渐渐流动起来。来到寒冷的操场,放起音乐让同学们高举双手吼起来,在吼叫声中释放自己压抑已久的情绪。黑夜中我看到一个个挥动双臂的身影,对光的渴望。
随着身心的打开与释放,整个场域的能量明显提升,同学们脸上的迷雾渐渐散开,光彩开始呈现。我能感受到,同学们被高考这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
三小时工作坊结束。临别时,其他志愿者在跟同学拥抱,而我面前没同学,要走过去找同学拥抱,我又迈不出腿,正在有些无措时。忽然身后被人拍了一下,回头一看,一个高高的眉目清秀的男生,微笑着张开双臂问我:“我们可以拥抱一下吗?”
幸福一下子来得太突然,这个拥抱不仅化解了我的尴尬,也带给我大大的温暖。
在这一路的陪伴中,我清晰觉察自己的情绪,由于离职带来的伤痛与纠结,我在沉沦与突破的边缘辗转徘徊,我看见自己也是一个受伤待抚慰的孩子。这份来自两千公里之外,来自孩子的一份温暖,如此及时,如此重要,它撑起了我对生活的勇气!
遇见你们,让我有了一段更美好的年华。
今年接手九年级两个班,我压力很大,也很慌乱。孩子们并不接纳我,暗自感受到孩子们身后的家长也不认可我,甚至还有质疑。月考成绩也是一落千丈,我该怎么办呢?我怎么才能走近孩子们的心灵?
志愿者们来校,孩子们期待又兴奋。但,直到他们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我还在忐忑不安,有所顾虑。怕领导说我旁逸斜出,怕同事说我标新立异。
活动开始,志愿者首先抛出一个话题:学习是为了什么?为谁而学习?
那一刻,我看到同学们你推我搡,拼命地往别人后面躲;也看到孩子们眼中的迷茫。慢慢有一部分同学走出来:为父母学习,为自己学习,为朋友学习,为下一代的生活更美好而学习,为父母之爱感动自己想要学习。孩子们慢慢地安静了下来。
第二个话题:两人一组交流,“我眼中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同学们找自己熟悉的人交流,意气相投,学习好的同学总是在一起;而学习不好,性格孤僻,不开朗的同学总是被孤立。
接下来进行第三个话题:“我以为,在你眼中我是一个这样的人”。
这几个话题的交流,让孩子们重新认识自己,也重新认识他人,在一起三年,可能有的同学真的没有相互说过话,彼此之间并不了解。
活动要结束了,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阳光与快乐,他们开始沉思自己的未来。大家不自觉地围成一圈,每人一个词,即兴创作:
努力,坚强,为青春拼搏,不留遗憾,
敬业,自信,让落叶在细雨中呼喊,
别低头,我们的年华自己做主,
感谢遇见最美好的自己,
让阳光充满心间,
失败的尽头总会有成功,
时光不老,青春不散,
一起奋斗见证你我的辉煌!
谁说孩子们稚嫩,谁说孩子们没有理想!只是我们没有点燃他们内心的火焰。从孩子羞于表达到完全打开自己,在平等、坦诚的对话中,我看到,以往的我们真的在扼杀他们的活力。
孩子们本来有一双翅膀,但是我们大人却捆绑着,而且这根绳子永远拽在我们手中,我们把这绳子轻轻抖一抖,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就会受到巨大的波澜。
我们希望他们能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学习、去交友、去择业、去生活,我们却忘了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
我发现,其实最需要成长的是自己。我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没有静下心来聆听过孩子的心声。曾经有同学送我一句话:老师,我想送您一双平底鞋,希望您能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我们中间,和我们交朋友。
开始上课了,孩子们围坐成一圈,卫红老师先引导孩子们静坐。然后,由教室后墙壁上的一句标语引导孩子们慢慢地放松、打开,营建一个轻松自在的良好交流氛围。她很真诚地和孩子互动,为了听清一个孩子支支吾吾、断断续续的话语,她走近并单膝跪在孩子的面前。
这一细微的虔诚动作,深深地打动了我。每一个生命,我们都应该平等地对待她、尊重她、呵护她,甚至敬畏她。如果,平时我们这样对待孩子们,孩子们没有疏离抗拒我们的理由。
教室里的气氛活跃起来。志愿者抛出一个开放的问题:你们最想讨论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很快说出了困扰他们的一系列问题:
·人为了什么而活着?
·到底该怎样去活?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真没想到十几岁的孩子们,心思有这样地重、深和细!他们已经在思考一些有关生命本真的问题了,他们的思想远比我们以为的要深和广得多。
孩子们的问题抛出来之后,卫红老师把机会让给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历故事;中间,又邀请志愿者和老师们围绕孩子们的困惑分享各自的故事,给孩子们提供了另一种看待问题的视角。
在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认识时,几位志愿者听得很专注,很动情,要么席地而坐,要么站着,态度是那么谦和平易近人,丝毫没有来自大城市的优越感,也没有成功人士那种难以掩饰的自豪。
我忽然认识到,要想引领孩子们前行,一定要真诚地敞开自己,而不要把自己和孩子们隔离开来,甚至是以管理者的身份,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说教。
这节课,孩子们流露出来的所思所想,震撼到在场的每一位成年人。我们惊讶地发现,我们对孩子们的世界了解得很不够,我们严重低估了他们。
在和孩子打交道时,我们亲手无意识地,剪断了孩子练习飞翔的翅膀,却浑然不觉地,抱怨孩子不去努力飞翔!
在老师家长的工作坊中,有一个练习。
伙伴们一个接一个走到下一位伙伴面前站定,专注地凝望着对方的眼睛,认真用心地轻声问询:“你看到我了吗?”
对方也很真诚地轻声回应:“我看到你了!”
双方都已经热泪盈眶、泪流满面了。而当问询的一方再次轻轻地追问,收到了同样真诚的回应时,双方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了一起!
以前,对于此类活动,我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在组织学生的团体活动中,也从来没有尝试过。我一直担心,学生无法很好地进入情景,真实地身临其境去体验和感受。但这次,通过我自己的切身体验,推翻了我长期以来的错误认识。
生命是正在展开的奥秘。人生中真的没有什么所谓的遗憾,也没有愈合不了的伤,只要有一缕阳光,只要有一点雨露和养分,只要内心还有一点向往和期盼,生命一定会灿烂地绽放……
兵勇老师说,这两天没有好好睡觉,一直在思考中,自己是什么时候性格大变的。他说自己从前一直是开朗顽皮的。直到师范二年级的时候,一次考试,后排同学把他的卷子扯去抄,被老师发现,之后被全校通报批评,主任还强调会背处分。
他连着三个晚上偷偷地在宿舍哭。自此性格大变,变得郁郁寡欢。
他说自己的严谨沉默、一丝不苟带给了家庭,带给了孩子。自己的性子拧巴,自己对自己不满意,让家庭缺乏温情。直到现在才深挖出潜意识里的问题。
他的故事,令我想到,自己每次在监考中,很严厉地指责考试作弊的孩子,是否也矫枉过正,无意中伤害到孩子?
每个人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彼此认识。
爸爸是最后一个,他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故事时,突然间,情绪爆发,号啕大哭着说:“女儿,对不起,你小时候,爸爸没有照顾好你,你当时想考高中、考大学,我让你去考中专。”
我惊叹爸爸是如此的勇敢,在这样的场合,把压在心底从来没讲过的话,讲出来,且带着如此强烈的情绪。我也赞叹我自己是如此的镇定自若,作为带领者安住于当下。我想是爸爸的爱,在我的内心深深地扎根。
妈妈分享了一个故事。
我5岁时,端午节,妈妈攒了四十个鸡蛋,想着一家人过节美美吃一顿。我闹着要穿花裙子,一直哭,一直要。妈妈把我打了一顿。然后,她抱着我一起哭了,哭完后,决定把鸡蛋拿去买了,扯三尺花布给我做裙子。在村里找人帮忙裁剪裙子,受到了冷眼,于是自己想办法做了裙子给我。那时起,她开启了自学裁剪、缝纫的旅程。
45岁时,去省城学习。因她不会写字,老师最初不愿收她,后来推荐她从初级班调到高级班,结业考试得了80分。妈妈在说的时候,非常的得意,也带着些“没有文化”心念的悲伤。最后,她说,现在老了,还可以坐在教室里学习,打心底里开心。
工作坊的最后一个环节,我邀请大家从一边走向另一边,以一种“穿越束缚”的状态:做个动作,同时,说出那个对自己来说很有挑战的事儿。
爸爸张开双臂,走向妈妈,说:“老伴儿,我爱你!”
妈妈双手捂着脸,泣不成声……
原本以为,我们会三个月一次,一直走下去,三年、五年、十年,我们会见证老师的成长,会见证走入高中、大学,进入社会的一群真实自主的年轻人。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得不将所有的计划全部取消。进行了一些线上的视频陪伴,4月开学时,为十几所学校筹集了急需的一些口罩。
九月份,开始筹备第三次的工作坊。与校长通话,隐隐感受到,他似乎有为难之处,或许是疫情带来了压力,整个教育系统在负重前行。宋老师、金老师等多位老师,积极参与进来,全力以赴准备,让这次活动能够成行!
这次一共去了四所学校,三所初中,一所小学。五日四晚,老师、学生、家长,总共加起来,接触近一千人。
初识卫红是在一次探索个人成长的学习活动之中。
当时我正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55岁,马上要进入退休生活。表面上似乎一切都那么云淡风轻,岁月静好,但实际上内心有许多迷茫和害怕。当人生进入下半场,总觉得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我将如何度过余生,最终能平静无憾地离开这美丽的世界。
卫红秀美的外表下有一颗倔强的心,她一直行走在自我成长和帮助他人成长的路上。她的一句话影响了我:帮助他人成长就是帮助自己成长。于是当她邀请我参与共同成长的活动时,我感觉混沌的内心射进了一束光,我毫不迟疑地奔将而去。
我们前三天在几所乡村中学开展了主题为“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活动。
10月14日上午,乡村华新中学,邀请同学们在小纸条上,写下心中的困惑与困难,让志愿者与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读着小纸条:为什么跟父母沟通很难?为什么老师不理解我?老师年轻时有什么梦想?为什么我很努力成绩还是上不去?我想谈个男朋友可以吗?
这不正是青春期的我吗?胆小,自卑,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不知道长大能干什么。总在追赶那些成绩好的同学,在操场上偷偷看喜欢的男孩打篮球。我的眼眶有点湿润,我该和同学们说些啥呢?
我沉思着:经过很多痛苦和艰难成长,我才明白,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小小的自卑的她。我总是试图推开她,但总是如影随形;现在我拥抱着她,大树有大树的风景,小草有小草的美丽,大地母亲是如此丰富多彩。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打开自己的胸怀,把心中的感受一一向同学们道来。当我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把觉察带回自己内心,发现心中那个小小的她,已经慢慢融化了。
“陪孩子共同成长”,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当今社会,能够真正陪我们成长的人有几个呢?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职责,就算有些家长说是陪孩子成长,但是真正走进孩子心中的家长有几位呢?也只不过是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在陪伴着我们罢了。
通过那天的活动,我明白了也知道了。原来,真`的有人愿意来陪我们共同成长,哪怕仅仅是一个短暂的下午,却依然能让我们打开心扉,愿意接受你们!
谢谢你们,让我们真正地感受到了,什么才是陪伴孩子共同成长;是你们让我们知道了,如何去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回到杭州后,我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年底,跟老师和校长沟通后,决定暂停这趟陪伴老师成长的旅程。
接下来的两年,我将大多的精力投入到五行针灸、经典中医、意拳站桩的学习中。回归到中华文明的传承,去探寻一条生命前行的道路。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跟校长和老师们再一次地建立连接。
校长:“我们都是热爱教育的人,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孩子们的心灵成长。”
金老师:“哪怕只是唤醒了一位老师或孩子,那都是功德无量,因为有蝴蝶效应,火苗洒下了,心的革命就会星火燎原。我在心里,一直盼望,能卸下厚厚的面具与铠甲,面对生命的柔软与至纯至真,而不是把自己囚禁在很深处,活出一个假我。我甚至设想,等自己退休,在学校学给孩子们开心灵成长学习坊。”
林老师:“当初发生的一切都清晰地再现。我很幸运有了这样的经历,当初心中矛盾的想法,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你带给我的新理念撞击着我的心灵,刷新了我的大脑和灵魂!真的是一次革命。我有一个好笑的想法:想必马克思主义到中国后,人们对它的感受和我当初是一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