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宽大政治

弘历在青少年时期就喜读历史,选编《乐善堂文钞》前,他写过五十余篇史论,还有许多咏史诗,然而其中没有一篇涉及当前政治,甚至对于作为近期历史的明清史也不多作议论。恰恰在《乐善堂文钞》中,出现了一篇题目为“宽则得众论”的论说,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评论古代皇帝是非功过的方式,曲折地表达了他的政治态度和倾向。

弘历眼光很高,历代帝王中没几个他瞧得上的,即便赫赫有名的秦始皇、隋文帝亦如此。他为什么瞧不上这二位呢?缘于秦始皇、隋文帝“以褊急为念,以刻薄为务”,虽然都非常勤政,但“亦何益哉”,等到他们一死,朝政马上就乱七八糟了。

虽然“勤政”但失之“褊急刻薄”,恰恰是雍正施政的特点。他自即位起便实施所谓“威严政治”,除先将自己的兄弟及有关的宗族、大臣抓的抓,杀的杀外,后对当初扶他上台的权臣年羹尧、隆科多大开杀戒,继而又借“科甲朋党案”,对科举制度出身的官员进行打击,皇宫和朝中由此人人自危,到处弥漫着一股战战兢兢的恐慌气氛。

在民间,雍正的名声也很糟糕,就在雍正得病的前一年,湖南书生曾静密遣门徒张熙,投书于川陕总督岳钟琪,抨击雍正是暴君,犯有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等十大罪状,企图策动岳钟琪起兵反清。岳钟琪立即奏报雍正,经过审理,曾静供认其反满思想受到浙江大儒吕留良的影响,但关于雍正的罪状则都来自他所听到的民间传言。

雍正对曾静案的处理方式非常独特,他一方面将已故的吕留良戮尸枭首,另一方面却将曾静的供词、追悔和转而颂扬他的文章汇集到一起,加上他本人处理此案的上谕,编成《大义觉迷录》,并颁布全国进行公开宣讲。

雍正的意图是要把《大义觉迷录》作为一种宣传品,借以反击排满思想,巩固其政权,然而此事客观上却起到了散布“罪状”的作用,弄得连乡间不识字的老头老太太都知道了雍正那些似有若无的劣迹。

雍正素不在乎骂名,否则就不会在大清洗中咄咄逼人,以及把别人咒骂自己的文字当成宣传武器了,为此感到尴尬难堪的恰是他的家人,包括弘历。

秦始皇、隋文帝虽是古代有名的帝王,但传统正流文化一直对他们批评不断,尤其秦始皇更被口诛笔伐,对他们进行褒贬评骘,相对来说没有太大的危险,于是弘历便在《宽则得众论》中借题发挥,拿秦始皇、隋文帝做靶子,进而对“宽大政治”大加赞扬。

何谓“宽大政治”?按照弘历在文中的表述,应该是“宽以待物,包荒纳垢,宥人细故,成己大德”,他认为施政者如果能够如此,“则人亦感其恩而心悦诚服矣”,也就是说,严政可以做到的事,宽政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不致人心不服,民怨沸腾。

“宽大政治”其实是康熙的政纲。童年时代与康熙的那段生活经历,被弘历视为一生中最大的“荣遇”,自那以后,他便将祖父作为自己的崇拜对象,不断加以学习和仿效。随着他和父亲之间在性格、观点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这种学习和仿效也逐渐显露出了其现实意义——在明清以前的帝王中,弘历独重三人,分别是汉文帝、唐太宗、宋仁宗,这三人都可以说是“宽大政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宽则得众论》属于课业文章,也就是老师交代要完成的作业,弘历在写这篇文章时肯定不是要直接向皇父提意见,而只是其真实思想在无意中的流露,说明他这时候已经在思考,如果自己一旦继位,将执何种政纲了。

就在弘历踌躇满志、跃跃欲试之际,雍正的病却又慢慢好了起来。因为身体和精神都已大不如前,雍正明显增强了培养储君的紧迫感,鄂尔泰等名臣都被派来陪侍皇子读书,与此同时,不知道是不是从《宽则得众论》等文章中闻出了不同的味道,他认为弘历“赋性宽缓”,处事态度过于温和,曾“屡教诫之”。 q+YWSy8ItZZSXan+uihXqLRte+gJwL2v32dRrD4m/sJ6vDqp8W4riVAAUrqNuMS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