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放牛娃,上小学时,我利用暑假为生产队放牛,每天能赚一毛五分钱,一个暑假能赚6~10元,对我来讲这是一笔大钱。小学每学期的书本费大概是1.2元,学费是免交的,有了这笔钱,我比其他同学富裕多了。上初中一年级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吹进了校园和乡村。虽然我沉浸在放牛的快乐生活之中,但改革开放的春雷在我心中激起千层浪花,散发无穷涟漪,农村的土地可以承包经营,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搞乡镇企业,甚至还允许搞个体私营经济,我真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天下还有这样的大好事?因此,我开始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文件,一系列方针、政策。三年初中学业我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路桥中学尖子班。随着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开始规划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种梦想。
家里有辆自行车,我向父亲要了几百元买了一台照相机,开启了我的创业生涯。我走街串巷,见人就问要不要照相。由于我服务热情,照相技术也不错,很快就赚了几百元。后来我开了一家照相馆,用现在的话说,我的业务已经升级了。由于资金有限,我的照相馆的所有设备几乎都是自己设计、制作的,包括大型座机、灯光、道具等。当然,那个年代开照相馆也是不容易的,必须得到公安局的批准。照相行业属于特种行业,而我没有特种营业执照,因此我多次接受教育与处罚,照相馆坚持了近两年时间。后来因为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我就寻求新的机会,进入了转型发展时期。
那个时候的台州,废旧电器市场已经比较发达了,我从废旧电器零件中分离金属铜、金属银、金属金,利用我家房子比较大的优势,进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这完全是变废为宝的技术,可谓循环经济,效益确实不错。后来,我的这些技术被其他人学会了,因而出现激烈的供应链竞争,废旧零部件成本也越来越高,我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艰难转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冰箱开始进入家庭,我再次开启一个新的创业进程——研究生产电冰箱配件。虽然过程十分坎坷,但磨难的经历就是宝贵的财富。奋斗的过程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因为公司初创,没有土地更没有厂房,我只能租用街道的工房进行产品试制与研究。虽然从理论上设想得很好,但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不尽如人意,经过近400个日日夜夜的反复失败与总结,我的手掌都被折腾得找不到一块完好的皮肤,见人不敢伸手,浑身疲惫不堪。研究试生产终于成功了,但人家自己要发展工业,决定收回厂房,我只能转移到其他地方,转移到哪里呢?真不知道。当然天无绝人之路,在同学家长的帮助下,找到了路桥中学校办工厂并以校办工厂名义生产、销售产品。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所有机器设备搬迁到了新租用的工厂,刚安顿下来,开始生产不到一周,事情又发生了。这个校办工厂的周边是老师宿舍,我们加班加点生产电冰箱零件产生了较大的噪声,老师们晚上很难入睡,于是集体罢教,学校要求我们必须立即搬迁。我们又被厂房难住了。搬到哪里呢?我们在方圆几十里到处托人,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废弃的自来水厂,虽然房子不大,但周边没有居民,我们很高兴,终于找到了一个新的安身立命的地方,一个继续圆梦的地方。但这个水厂已经切断电源,必须找供电部门批电,几经周折,与村支书反复协商,终于找到这个村的电管员,请求装一个电表,把村里的电分一些给我们用于生产。结果祸闯大了,有人举报,说我们工厂没有经过工商局批准私自接电,黄岩县电力公司要求县检察院立案审查,吓得我根本不敢再去那个新的地方,生产又陷入了停顿,这一年我22岁。
在恐惧、无奈的情况下,有一个声音在向我们召唤,家乡的工业办公室主任为发展乡镇企业,主动找到了我们。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他的协调下,我们租用了一个村庄的生产队仓库,把那些设备搬到这个新租用的仓库里,开始安装生产电冰箱零件。这些设备的搬运,我们都是用人力手拉车像蜗牛挪动般实现转移。一辆手拉车三四个人,一共有几十辆手拉车,边推边拉。那几天碰巧老天下了倾盆大雨,虽然汗流浃背,但根本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只要能向前挪动一步,就是我们的成功,就是大家的共同追求。一挪就是几十公里,道路泥泞,坑洼窄小,由于这些设备太重,捆绑锁紧难度很大,几个昼夜才能搬运完成,那种艰辛和折磨与我当年牵牛时对牛在耕地时的感受是一样的。
因为搬迁,路桥中学校办工厂的名称我们就不能用了,工业办公室主任给我批了一个乡镇企业名称,叫黄岩县石曲电冰箱配件厂。有了营业执照后,我们便轰轰烈烈地大规模地招聘员工,开始扩大产能,制造设备,研发新产品。我们生产的电冰箱零配件供不应求,一举成名,成为全中国最有竞争力的蒸发器、冷凝器、过滤器研究生产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几乎所有的电冰箱厂,包括上海上菱、远东阿里斯顿、安徽美菱、扬子、杭州西泠、华日等。后来由于企业发展较为顺利,我们又扩大产品种类,开始生产电冰箱、电冰柜等制冷设备,青岛澳柯玛电冰柜就是我们为其贴牌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欣欣向荣,一片繁忙,成为台州最大的民营企业,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知名度。
后来,内部股东意见分歧等让我深感疲惫,于是我把全部资产捐赠给乡政府。政府接管后,因为我要虽然一夜回归零,但浑身轻松,因为我要去上大学了。
1992年3月,我从已经捐赠给政府的资产中回租一部分厂房,开始了新的创业生涯,对我来讲,这是第四次创业了。南方谈话在天地间又一次荡起了滚滚春潮,万丈春晖,暖透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整个中国进一步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我的创业热血又一次被点燃,那一年我已经28岁了。研究、生产什么呢?装潢材料!
20世纪90年代,进口装潢材料在国内很受欢迎,国产装潢材料的研究、生产刚刚起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装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研究、生产的装潢材料完全可以取代进口材料且价格便宜,很受市场欢迎,又一炮打响,产品供不应求。我们马上扩大生产,把送给乡政府的厂房、土地以市场价格一点一点地买回来。按照我的习惯,又是自己设计、制造设备,大规模生产镁铝曲板、铝板幕墙等装潢材料,产品不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出口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后来,我们的这些自主创新成果又被其他人学走了,虽然我们有专利,有所谓的知识产权,但被别人拷贝,也许是那个年代的命运安排,当然今天的法制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又放弃了这个产业,开始研究摩托车。
吉利是全中国第一个研究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后来很多人发现,吉利的摩托车供不应求,企业搞得红红火火,自然又有许多企业跟着学。几年间,全国几十家摩托车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有些企业缺乏合规意识,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甚至出现了偷税漏税的不正当竞争,我又退出了这一领域。
接下去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吉利转型升级研究生产汽车。那一年,我已经35岁了。我们发展汽车产业是从办学开始的,严格培养、培训技师技工,不断提高办学层次,不断加大办学投入,今天吉利汽车取得的发展与吉利重视人才培养是分不开的。
我决定要研究、生产汽车,除了我自己信,还有少部分人信,真没有太多的人相信。大家都认为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已经没有优势了,早已经被西方国家垄断了,中国企业只能与外国汽车公司合资或者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我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一定会更加成熟、更加稳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一定会持续推进,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虽然那个时代,中国汽车市场每年的销量只有几十万辆,汽车进家庭才刚刚起步。如果中国每年汽车销量超过3000万辆,而又不是属于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那一定不是一个好消息。从几十万辆到几千万辆年产销量,这个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商机。进入汽车行业虽然面临很大挑战,有很多困难与问题,但商业空间很大,商业机遇期也很长,有足够的时间打基础、练内功,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培训人才,也有足够的时间、空间允许我们犯一次或几次错误,这是用钱买不来的机会效益。因此,我决定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坚定地进入汽车领域。
我领导组建了项目筹备组,在公司内部选了两个工程师,加上我自己,共三个人开始研究汽车技术。我们都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但这既是天时、地利的召唤,更是我追求理想的自我决定。在汽车行业内有一句话,“你恨谁就叫谁去造汽车”,当然我要造汽车,不是因为谁恨我,而是我自己的选择。
实践证明,这条路实在太艰辛。这条路也确实很诱人,它时而景色秀丽,时而乌云密布,我们勇敢地在这条路上参加了没有尽头的马拉松赛跑,虽然跑得腰痛腿软,浑身浸透汗水,有时还出现精神恍惚、不知所措,但前方的路依然充满神秘,勾起了我们无穷的想象。探索远方秘密的心情根本无法平静,已经扬起的创业风帆将继续推动我们走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汽车世界。
资料来源:人民网汽车频道,李书福,“放牛的我能有今天,已经感激不尽”,2018-05-21,引用时有删改。
毫无疑问,李书福是一名极其优秀且令人敬佩的创业者。根据李书福对自己早期创业历程的自述,你认为他为什么会选择创业这条路?要想成为创业者,需要达到哪些必要条件?拥有了什么样的知识、资源或经历才能去创业?创业者与一般大众存在哪些显著差异点?创业者与管理者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如何才能成为像李书福一样成功的创业者?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清楚谁是创业者,创业者与非创业者以及创业者与管理者等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