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球创新之城新画像

五大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城市产业创新的研究,相关的反映各大城市产业创新力的报告也不少。这里,我们先简单列举分析一些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五大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以便后文内容的阐述。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制并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以国家为单元,衡量一个经济体的综合创新能力,报告包含7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81个测度指标,其部分指标内容可参考表2-1。从表2-1中我们可以看到,有10项指标涉及产业创新方面,主要体现在知识和技术产出、研发投入和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同时,反映产业创新的关键指标包括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专利申请量、高科技制造业占比、知识产权收入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高技术出口净额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等。

表2-1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标体系(部分指标)

资料来源:2023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

在2023年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的综合排名是第11位,中国在知识和技术产出的单项排名相对靠前,排在第6位;知识创新和知识营销排在第4位;专利申请量、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劳动生产率增长均排在第1位;知识转移排名相对靠后,但高技术出口净额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排名相对靠前,为第4位。由此可见,中国在专利申请、高技术出口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在世界五大科技集群中,中国独占两席。东京-横滨地区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科技集群。例如,丰田汽车公司是全球首个汽车年销售量超过1000万台的车企,也是日本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为东京创造了卓越的汽车科技技术。深圳-香港-广州地区、北京、首尔、圣何塞-旧金山地区分列第2位至第5位。

2.2thinknow的《创新城市指数》

澳大利亚智库研究机构2thinknow的《创新城市指数》(Innovation City Index)是覆盖面最广且聚焦于创新的全球创新城市评价报告。该报告自2007年起每年发布,至今已涵盖500个基准城市的162个指标。这162个指标分为文化资产、基础设施、市场三个大类,文化资产用以测度城市创新文化的发展载体,基础设施用以测度实施创新的软硬设施,市场用以测度城市在全球市场中的实力和联系、创新的基本条件和联系、创新的沟通交流。根据该指数报告的框架,三个大类之下又分为31个分项。

从2021年发布的《创新城市指数》的排名结果来看,上海、北京、台北、深圳分别为第15名、第19名、第23名和第26名,前五名的城市为东京、波士顿、纽约、悉尼和新加坡。

3.清华大学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面向全球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是着眼于评估全球典型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而开发的一项重要指数。它通过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创新生态三个维度的32项指标(部分指标参见表2-2),对全球50个城市(都市圈)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以反映世界创新版图变化趋势以及国内重要城市的创新表现。

从2022年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来看,在综合排名方面,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分别排在第4位、第7位、第14位;在科学中心排名方面,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别排在第6位、第10位;在创新高地排名方面,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分别排在第3位、第4位、第13位;在创新生态排名方面,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分别排在第4位、第7位、第10位。粤港澳大湾区各项排名均在前10位。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在创新高地的排名相对靠前(第4位),这主要是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在技术创新能力、创新企业、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优势较为明显。

表2-2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指标体系(部分指标)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

4.施普林格 · 自然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

《自然》增刊“2022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和都市圈2021年在自然指数追踪的82种自然科学期刊中的科研产出,它更加关注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成果。科研城市及都市圈排名依据2021年自然指数文章贡献份额计算得出,从排名结果看,在排名前30位的城市中,中国有11个城市入选。

5.上海经济信息中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

上海经济信息中心选取全球近200个主要创新城市或者 都市圈作为评估对象,选取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经济和创新环境 4 个一级指标,共 15 项二级指标(部分指标参见 表2-3)。指标以等权重为主,计算综合评分。

从2022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看,深圳从2018年的第33位提升至2022年的第13位,上升速度较快。北京、上海和香港分别为第5位、第8位和第11位。前五位的城市或都市圈分别是纽约-纽瓦克、旧金山-圣何塞、伦敦、东京和北京。

表2-3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指标体系(部分指标)

总的来看,当前一些机构发布的城市创新指数有一些共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这些指数报告中关注科技创新的多,关注产业创新的少。

目前各类创新指数报告中关注科技创新的较多,尤其是论文发表、高校等创新维度。聚焦企业创新主体、关注产业创新的较少,大部分创新指数只在个别指标中体现了产业创新的内容。对产业创新的忽视,会导致创新成果对产业支持的弱化。试举一个例子。

东京大学技术转移和产学研合作机构(Technology Licensing Organization,TLO)的目标是促进东京大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学创新和技术商业化。TLO主要负责管理和推广东京大学的专利技术,鼓励教职员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项目。不过,TLO的重点是研究创新,特别是发表论文和提供专利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研究成果的转让和技术的商业化,对产业创新的支持相对较少。尽管TLO可以帮助科技成果转化,但对初创企业和产业创新的支持相对较弱。这可能导致一些研究成果无法在产业中得到充分应用,而缺乏更广泛的商业化也会影响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效果。

第二个方面,这些指数报告中关注创新过程的多,关注创新结果的少。

创新过程包括各类要素的投入以及平台运作机制、产业转化机制等。《自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的报告,主要关注创新过程,对产业创新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缺乏相应关注。试举一个例子。

飞仕伯乐(Fishburners)是悉尼最大的共享办公空间和创新社区之一,为科技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支持。飞仕伯乐非常注重创新的过程,为初创企业提供共享办公空间、会议室和活动场地等一系列资源,支持创业者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实验。飞仕伯乐聚集了大量的科技创业者,创业者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形成了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但飞仕伯乐对企业长期发展以及产业创新的转化能力关注较少,尽管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支持,但还是缺乏对企业的长期指导和规划。因此,一些初创企业在起步阶段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技术突破,但缺乏长期稳定的发展路径,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将其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业应用。

第三个方面,这些指数报告关注研究机构创新的多,关注市场主体创新的少。

基础研究以及部分技术研究来自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这些往往是地方城市和国家基础投入的结果。而市场主体的创新更加关注产业端,注重市场需求、应用性和盈利性,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大部分研究报告过多关注研究机构的创新,容易忽略市场主体具有较强应用性和推广性的创新。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我们编制了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并撰写《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该报告以产业创新为主题,注重市场主体,聚焦结果导向,全面剖析全球主要城市的产业创新能力。

《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

《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基于一系列关键指标和数据,如研发投入、专利申请等,能有效衡量不同城市在产业创新方面的表现,反映不同城市的产业创新水平和竞争力,对于评估一个城市的产业创新水平,明确一个城市未来产业创新的方向,推动城市之间产业合作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选取的核心指标之一是研发投入,如一个城市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活动上所投入的资金和资源等。一个城市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意味着其在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发展上具有积极性和实力。除此之外,报告还考虑其他因素,如创新产业的增长速度、创新创业环境、技术转移能力、企业的创新活动,等等。这些指标都会共同反映一个城市的创新生态系统和产业创新的全貌,反映不同城市的产业创新水平和竞争力。

了解一个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排名后,可以基于报告中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提升城市整体的竞争力。不同城市可以根据其创新水平,突出城市自身的优势,补足自身的短板,进行城市创新生态的优化与完善,从而吸引更多创新资源汇入,提升城市整体的竞争力。例如,这份报告将专利申请作为衡量产业创新的重要指标,一个城市专利申请的数量及质量可以反映它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因地制宜,积极鼓励多样化和高质量的专利申请,将有助于提高城市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地位。

通过《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不同城市可以了解自身在全球产业创新竞争中的位置和潜力。通常来讲,高排名的城市往往具有创新氛围浓厚、科技实力雄厚的优势,能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的涌入,从而实现其产业的蓬勃发展。低排名的城市可以借鉴高排名城市的经验,加强产业创新的投入和管理,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和竞争力。该指数报告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帮助政府和企业优化完善创新支持的政策和战略,进一步激发其创新创业活力。

另外,这份指数报告还反映了不同城市在产业创新领域的优势及短板,展现了不同城市的产业创新实力。通过对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水平的综合展现,各城市之间相互了解,有助于加快城市创新生态的优化和提升,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速全球创新网络构建。

1.《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的总体框架与底层逻辑

我们以产业创新为主题,通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客观性的指标体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城市,编制了一份能够准确反映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水平的《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以充分反映全球重要城市的创新力。

(1)《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编制的原则

1)关注产业周期

产业创新犹如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由产业的基础环境、资源投入、创新成果输出和最终实现产业层次的提升等多个阶段组成。这个循环代表了产业创新的全生命周期,也代表了城市产业升级的一般过程。透过这一循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系列要素在各阶段的表现。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它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产业创新的环境,给所在企业提供有利条件,并给予有力扶持。同时,政府要加大相关资源投入,以促进企业创新。在此基础上,形成新产品和新技术等创新成果,伴随着行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行业整体水平也会随之提升。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四个一级指标,分别对产业创新的环境、投入、产出与绩效进行测度。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关注,每个城市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升和强化其产业创新过程,实现经济的不断升级和发展。这样,城市的建设者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其产业的创新和进步,推动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2)注重结果导向

产业创新包括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内容,这些内容都能反映产业的升级与改善。产业创新的最终目标是让城市的产业和企业变得更好、更强。

要衡量一个城市的产业创新力,必须以产业创新的成果为着眼点,重点关注产业创新的产出能力和绩效,也就是说,要观察产业创新到底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利益和成果。这种利益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城市的制造业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新的技术产品是否开发出来,企业的发展水平是否得到有效改善。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产业创新的产出和绩效,它们是评估一个城市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城市的产业创新产出和绩效都很优秀,说明它在产业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它的产业和企业在全球竞争中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因此,在编制《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时,我们更多地从产业创新的最终结果出发,去考察各个城市的产业和企业是否获得了实际的发展。只有通过真实的绩效和成果,才能准确地评估一个城市在产业创新方面的表现。

3)强调量质并重

在产业创新中,要突出“量质并重”的原则,我们既要注重产业创新的数量增长,也要关注产业创新的质量提升。

产业创新的数量增长是指在创新过程中,所涉及的人员投入数量、资本投入数量、制造业增加值等的增长。这些数量对比可以凸显城市产业创新的规模。产业创新的质量提升是指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内部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包括高技术产业、数字化产品和数字化服务等所占比例的上升。

在编制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时,要遵循“量质并重”的原则。该指标体系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数量型指标,用来衡量产业创新的规模;二是质量型指标,用来反映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通过这两类指标体系,我们能够对某一个城市的产业创新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不仅可以了解这个城市在产业创新规模上的表现,也可以看到这个城市在产业创新上的质量。只有在“量质并重”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准确地评估城市产业创新的综合实力,为城市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引。

4)突出技术引领

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源头,也是产业创新的动力。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产业创新在聚焦企业等主体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强调技术的引领作用。另外,技术升级也是产业创新的直接结果,产业创新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技术的融合、迭代和升级。因此,在该指标体系中,我们引入了以专利、商标为标志的企业指标。

(2)《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的指标体系

在关注产业周期、注重结果导向、强调量质并重和突出技术引领的基本思路下,《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的指标体系由产业创新环境、产业创新投入、产业创新产出和产业创新绩效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15个测度指标组成(见图2-1)。

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包含了产业创新的环境条件、投入程度、创新成果以及绩效效果,可以对城市产业创新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透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世界不同城市的产业创新能力及程度,城市的管理者也可以基于此制定产业创新战略。关于这些指标的具体情况,我们做相关说明(详见表2-4)。

图2-1 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的指标体系

表2-4 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指标和数据来源

(续)

1)一级指标和权重

一级指标包括产业创新环境、产业创新投入、产业创新产出和产业创新绩效,既覆盖产业创新周期,又突出结果导向。每个一级指标都是等权重(25%)。

2)二级指标和权重

产业创新环境的二级指标包括经济基础、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金融环境,覆盖了产业创新的几大重要支撑。产业创新投入的二级指标包括人才投入、资金投入和平台赋能,覆盖主要的投入要素。产业创新产出的二级指标包括知识产出、产品和服务产出,覆盖主要的数量型指标。产业创新绩效的二级指标包括产业绩效和企业绩效,既衡量长期结果,又关注质量导向。每个二级指标也都是等权重。

3)测度指标和权重

依据二级指标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测度指标,既要保证所选的测度指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又要保证数据可得性,在平衡这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最终选取了15个测度指标,具体的测度指标及其数据来源见表2-4。二级指标下的测度指标通常是1~2个,也遵循等权重合成二级指标的原则。

(3)衡量城市产业创新水平的四个维度

1)维度一:产业创新环境

产业创新环境是一个城市产业创新的基础支撑,坚实的经济基础是产业创新的底座,高能级的基础设施环境是产业创新的重要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为产业创新提供劳动力支撑,良好的金融环境为产业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因此,在产业创新环境上,我们从经济基础、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金融环境四个方面衡量。

①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一个城市产业创新的重要环境之一,市场规模大、人均收入高的城市更具备产业创新的条件。因此,在经济基础这个维度上,我们采用2021年人均GDP(美元/人)作为衡量标准。数据来源于2022年森纪念财团的《全球城市实力指数》(Global Power City Index)的城市画像,未列入该指数的部分城市采用手工检索和查询的方式获取。

经济基础是城市产业创新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城市的经济基础进行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创新的潜力。例如上海、纽约、伦敦等,这类国际热门城市人均GDP普遍较高,经济基础较好,拥有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资源,能够吸引更多企业和创新活动,更有可能成为一个产业创新的热点。而人均GDP相对较低的城市,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提升经济基础,吸引更多的创新和产业发展。

②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一个城市产业创新的重要基础,联通性好、便捷高效的基础设施环境更加有利于城市的产业创新。通常来讲,城市中一般性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港口机场等)已经能基本满足需求,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产业创新未来重要的环境资源。因此,在基础设施这个维度上,我们采用宽带连接速度作为测度指标,报告中的数据为2023年的即时数据,数据来源于网络测速网站的城市上行传输速度。

③人力资源。 充沛丰富的人力资源既为产业创新提供劳动力基础,同时又是产业创新的重要人才库。报告中采用2021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作为人力资源的测度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数据终端。其中,中国城市的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新加坡的数据来自《新加坡劳动力报告》,东京的数据来自红黑人口库网站。

④金融环境。 产业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撑,证券市场、融资环境等为产业创新提供资金来源。报告采用2023年3月期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联合发布的“第3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简称GFCI 33)作为城市金融环境的测度指标。西雅图、奥斯汀和丹佛三个城市不在GFCI 33的样本范围中,这三个城市的金融表现与相似城市对比后经过估算得出。

2)维度二:产业创新投入

产业创新投入是产业创新的起始阶段,也是决定产业创新产出和绩效的重要条件。产业创新投入包括人才投入、资金投入以及产业创新所必需的技术转化和孵化平台。因此,这一级指标我们从人才投入、资金投入和平台赋能三个方面进行表述。

①人才投入。 高层次人才,尤其是科研人员数量是一个城市产业创新的重要投入要素。报告采用活跃的科研人员数量(人/百万人)作为人才投入的测度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际科学、技术和创新的数据和见解——全球20个城市的比较研究报告》,选取2016~2020年累计的科研人员数据,未列入上述20个城市的样本城市采取手工查询和按国家数据估算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并与上述20个城市交叉验证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②资金投入。 产业创新的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最大的区别,在于产业创新投入的主体基本来自市场,主要是企业,尤其是各领域的头部企业;而科技创新投入除了市场主体的投入,大部分的基础科学创新来自政府投入。因此,在报告中,产业创新的资金投入采用R&D经费支出城市平均值(万美元)。数据来源于BvD数据库下的Osiris数据子库,我们下载了截至2023年5月13日全球所有交易所上市的121072家公司,依据这些公司的总部城市进行分类,计算每个城市企业在2021财年的平均R&D投入。

③平台赋能。 孵化器和加速器是技术向企业过渡,想法向实践过渡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孵化平台和加速平台数量直接影响到产业创新投入的效能。报告采用城市孵化器和加速器数量作为平台赋能的测度指标。数据来源于Podia数据平台网站,包含全球2658家知名孵化器和加速器及其所在城市,按照城市进行分类计算。

3)维度三:产业创新产出

产业创新产出是短期内产业创新的结果,用来衡量量的增长效应,其主要包括产业创新产生的知识产出、产品和服务产出,等等。

①知识产出。 产业创新过程伴随着知识溢出和技术成果的实现。产业创新成果强的城市具有明显的知识品牌效应和技术集聚优势。在知识产出方面,我们主要从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和国际商标注册量两个维度进行测度。两者均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PatentScope数据库。其中,专利申请量主要参考2021年申请者地址位于样本城市的PCT专利数量,国际商标注册量主要参考马德里标准下的商标注册量,按照国家人均量乘以城市人口计算得出。

②产品和服务产出。 产出创新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作为结果。在数字化时代,最终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以数字化形式体现出来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产品和服务是产业创新的重要结果,该指标以ICT产品出口贸易额在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和ICT服务出口额在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作为主要测度,二者都来自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中的国家画像数据。

4)维度四:产业创新绩效

产业创新绩效衡量产业创新的质量和长期效应。产业创新绩效表现为对产业以及企业的影响。因此,产业创新绩效从产业绩效和企业绩效两个方面来表述。

①产业绩效。 产业绩效主要包括产业创新对制造业规模的提升影响,以及对高技术产品价值的提升影响。因此,产业绩效从城市的制造业增加值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两个维度来衡量。

制造业增加值数据主要来自各城市官方统计网站,悉尼、墨尔本等部分城市数据来自国家GDP中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乘以城市GDP得出。需要说明的是,在欧美的城市中,制造业增加值通常从制造业从业者的角度来计算,而中国的城市通常是按照企业类型计算制造业增加值,这方面的差异在本报告中并不明显,故未做具体处理。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中的国家画像数据。

②企业绩效。 产业创新的企业绩效包括孕育了大量的成长型企业和高技术企业。因此,企业绩效采用高技术企业数量(家)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家)两个测度指标进行衡量。其中高技术企业数量选择2021年福布斯全球2000强中与高端制造相关的行业企业,包括航空防务、化学品制造、生物医药、健康设备服务、信息软件和服务、信息互联网软件和服务、材料制造、半导体制造、半导体与电气电子硬件设备、技术硬件和设备、通信服务和交通运输物流12大行业的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数据来自胡润2023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排行榜,该排行榜列出了全球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1361家非上市公司,按照城市分类计算出数量。

(4)如何遴选样本城市

样本城市的选择既涉及产业创新的未来方向,也涉及城市的对标,我们在选择样本城市时,主要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选取具有产业引领能力的城市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前沿领域,引领着全球科技水平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走向,能更好地赋能于城市的产业创新。此类产业成绩突出的城市,往往在产业创新方面也具有全球领先能力,因此,在样本选取时应优先考虑,如旧金山、深圳、首尔等。

2)选取具有经济规模优势的城市

一个城市的经济规模越大,就越有利于其创新产业的孵化和发展。以全球城市作为样本候选集,经济规模优势多的城市通常具有相对更强的产业创新能力、更大的创新空间、更高的发展潜力,如纽约、东京、上海、北京、伦敦等。

3)选取具有创新策源功能的城市

科技创新通常是产业创新的源头,科创策源性城市通常也具有较强的产业创新能力,如波士顿——美国著名的高科技中心之一,该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软件开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这里聚集了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如微软、英特尔、辉瑞、诺华等。此外,还有赫尔辛基、爱丁堡等城市。

4)选取具有辐射影响效能的城市

所选样本城市,均是具有全球性辐射效能的城市,尤其是在产业领域具有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部分城市虽然是区域性的,但它们在某一行业具备全球产业资源配置的能力。

依据以上的城市选择思路,同时尽可能平衡有关国家入选的样本城市数量,我们最终选取了27个样本城市,具体如表2-5所示。

表2-5 《全球城市产业创新指数报告》的27个样本城市

(续)

(5)编制指数所使用的方法

在指数编制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1)标准化(min-max方法)

通过标准化的方法使原始数据去量纲。城市 i i =1, 2,…,27)的指标 k 的原始值记为 ,由于本研究所选用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说明表现越好,按照min-max方法标准化后得到得分

2)加权平均法

假设二级指标下有 K 个三级指标,通过加权平均方式合成二级指标得分。

依此类推得到一级指标和总得分(指数值)。 nD1ezPsJ0Lu5lvI16dDNOpoBjNKd66aARHlov/ILbOrbB4yElXZJrSC5d1Udsp5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