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互联网行业到处都是10倍股

1989年,富达基金著名的投资组合经理彼得·林奇出版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One Up on Wall Street )一书,这本书旨在帮助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上获得成功,后来被《纽约时报》评选为畅销书。这本书提到了许多伟大的企业和传奇的股票故事,并首次提出了10倍股的概念。林奇建议个人投资者从每天的生活中寻找投资机会,耐心持有,并“密切关注未来的大翻倍股”。

新一代投资者不必走的弯路

互联网行业到处都是10倍股。根据我的统计,截至2020年底,美国互联网行业至少产生了23只10倍股(股价至少上涨10倍),其中包括2只300倍股(Priceline和贷款树)、1只400倍股(J2全球通信,已退市)、1只500倍股(阿卡迈)和2只超级翻倍股(奈飞和亚马逊)。亚马逊的股价从1997年5月的最低点1.40美元上涨至2020年9月的3 531美元,涨幅超2 500倍。是的,互联网行业有许多表现不佳的股票,也有一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勉强与市场持平的股票,但也有一些表现惊艳的超级翻倍股。

2000年,林奇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的千禧年版本写了一篇引言,其中提到了当时的热门话题——互联网股票。他自称“技术恐惧症患者”,并半信半疑地将亚马逊列为“500只表现亮眼的科技股之一”。当时,我还是摩根士丹利互联网分析师玛丽·米克尔的助理,正尽一切努力去挖掘互联网行业中真正的价值。我清晰地记得,摩根士丹利的一名资深市场策略分析师在电梯里拦住了我,用手指着我,断言道:“你知道吗?亚马逊永远都无法盈利!”事实上,我并不知道。

多年以后,亚马逊最终实现了正向的自由现金流。不仅如此,亚马逊现在正在成为全球现金流最强劲的企业之一。它的股票已经多达250次成为10倍股。

在过去的2年、5年和10年间,大多数科技股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亮眼成绩:截至2020年12月31日,纳斯达克指数在过去2年涨幅高达94%,在过去5年涨幅高达157%,在过去10年涨幅高达386%。在每一个时期,代表科技股的纳斯达克指数都跑赢了代表整个市场的标普500指数,前者的涨幅比后者约高出2倍。我想强调的是,科技股一直是最具潜力的投资领域。

处在科技股牛市中心的,是美国几大互联网企业。由Facebook、亚马逊、奈飞和谷歌组成的“FANG”股票,在过去几年大幅跑赢市场:2020年平均涨幅达52%、2019—2020年平均涨幅达99%、2016—2020年平均涨幅达262%、2011—2020年平均涨幅达1 219%。随着股价一路飙升,这些企业最终变得家喻户晓。无论是好是坏,我们的孩子每一天都需要用Instagram。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时,美国人一度只能通过亚马逊来买东西。奈飞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制作的一部关于年轻国际象棋高手的短剧《女王的智慧》( The Queen’s Gambit )在全球引起了一波国际象棋热潮。谷歌则无处不在。这些企业的名字,已经成了代表行业的某种动词,就像过去的可口可乐和施乐。今天的谷歌、Twitter、优步、爱彼迎都是如此。

当然,互联网行业不仅仅有“FANG”,其他许多互联网企业也很受投资者的关注,比如Priceline、Chewy、eBay、Etsy、Expedia、Grubhub、Lyft、Pinterest、Shopify、Snap、萃弈、Twitter、优步、Wix和Zillow。2020年是互联网企业IPO融资的大年,好几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在这一年纷纷上市。其中,爱彼迎和外卖服务企业DoorDash位居榜首,两者的股价都在首个交易日上涨了近100%。爱彼迎的爆红IPO尤其引人注目,因为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该企业的预订量和收入均同比下降了30%。成长型企业在IPO时通常被期望能够实现持续增长。但下滑的爱彼迎依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IPO上市。由此可见,人们对新冠疫情后的爱彼迎实现长期增长抱有极大信心。试想一下,如果全球用户增长最快的TikTok能上市,会是一番怎样的光景。

新冠疫情的出现使得一些互联网企业变得不可或缺。比如,在疫情期间,人们通过亚马逊来购买生活物资,使用奈飞产品为居家生活提供娱乐。同时,宠物领养的需求也在大幅增长,这导致Chewy在2020年连续3个季度的新增用户都在百万以上。在确保防护安全的同时,希望展现个性的人们开始涌向Etsy购买设计师款口罩,这让Etsy在2020年第二季度新增了1 250万名活跃买家,这一数字几乎是过去两年的总和。居家用餐的需求也在增长。DoorDash的收入在2020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了214%,在2020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了268%。这些股票的价格都在2020年出现了大幅上涨:亚马逊涨幅为72%,奈飞涨幅为64%,Chewy涨幅为203%,Etsy涨幅为294%,DoorDash更是暴涨了17 000%!(是的,这是该股票上市首个交易日85%涨幅的年化计算结果。不过,这个观点还是站得住脚的。)

我一直很看好科技股股票,因为它为企业家、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投资增长机会。在过去25年的从业经历中,我学到的知识是如何投资,而不是如何交易;是基于下一个10年、20年去做长期投资,而不是基于下一季度或者下一年度去做短线交易。新冠疫情发生后,市场中新涌入了数百万名个人投资者。我认为,对于大众而言,拥有一份科技股投资指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

我还记得1998—1999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纳斯达克指数在两年间上涨了近100%,最终在2000年3月10日短暂突破5 000点。之后,互联网泡沫破灭,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纳斯达克指数暴跌了77%。后来,股市足足用了15年的时间才恢复过来。

我真心希望,今天的新一代投资者不必等待15年才能从当时的科技股全仓投注中收回成本。

不折不扣的“大多头”

25年来,我一直处在“大多头”的中心——华尔街。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在他的《大空头》( The Big Short )一书中,讲述了贪婪和欺骗如何导致了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而我关注的是,互联网行业在过去25年间是如何创造财富的。我就是那个“大多头”。

从我在华尔街的从业经历来看,过去25年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波澜壮阔。我见证了一批当今头部企业的崛起,比如Facebook、亚马逊、谷歌和奈飞;也目睹了一批昔日领先企业的陨落,比如雅虎、eBay和美国在线。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行业中,要找出未来的龙头企业是极其困难的。但那些成功做到这一点的人,都收获了过去一代股市中最好的投资组合回报。

在为《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千禧年版本写引言时,彼得·林奇指出,互联网就像历史上的铁路、电话、电视等重大创新一样,会催生出一批新的企业,但其中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并主导领域的发展走向,就如同汉堡包市场中的麦当劳和油田服务中的斯伦贝谢(Schlumberger) 。彼得·林奇认为,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家年销售额10亿美元的俱乐部会就此形成。他是对的。事实证明,2019年互联网行业中已经有10家企业跻身这一俱乐部:谷歌、阿里巴巴、Facebook、腾讯、亚马逊、Priceline、奈飞、京东、eBay和Twitter。其中,谷歌、阿里巴巴、Facebook、腾讯和亚马逊的年净收入更是超百亿美元。未来10年,我认为还将有10家企业会加入这份10亿美元销售额俱乐部名单中。

著名的风险投资家约翰·杜尔(John Doerr)在1999年互联网泡沫高点时,把互联网行业称作“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波合法财富”。一年后,互联网泡沫破灭,他为自己的言论道歉,说这些言论让投资者形成了一种唯利是图的赚快钱心态。实际上,对于那些选对了企业家、企业、股票的投资者而言,从长期来看,互联网行业确实变成了一部巨大的财富创造机器。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将投资于互联网企业的筹码拿来做短线交易,那才真的是傻子的游戏。

1999年,全球市值最大的6家美国企业分别是微软、通用电气、思科系统、埃克森美孚、沃尔玛和英特尔;2021年,全球市值最大的6家美国企业中,Alphabet(主要指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跻身其中,抢占了三席。互联网的发展是导致这份名单发生变化的最大因素。顺便说一句,6家企业中还包括苹果和微软,它们能出现在名单上也得益于互联网。毕竟,我们买苹果手机,绝不是为了测试电信公司的网速,而是为了上网。而微软的成功则来自从家庭电脑业务向云服务业务的转型。毋庸置疑,互联网是引领时代向前发展的最大变革。

2020年底,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的市值合计高达3.5万亿美元;如果把其他几家大型互联网企业加进去(如奈飞、Priceline、DoorDash、爱彼迎、Spotify等),市值就超过4万亿美元了;如果再加上几家大型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市值会超过5万亿美元。这5万亿美元的股东财富,在20年前根本不存在。尽管围绕互联网企业如何影响国际经济和美国经济这一话题总是充满争议,在互联网企业的股东财富创造方面却鲜少存在争议。可以说,互联网企业是过去25年股市中的最大“多头”。

我知道,在互联网行业也有许多失败的企业。那些对Pets.com、eToys、FreeMarkets下注的投资者,几乎血本无归(顺便说一句,我可是FreeMarkets这家B2B互联网企业的“大多头”,但不得不承认,我完全看走了眼)。实际上,有问题的不只是一些小企业,不少本应成为大赢家的互联网巨头最终也落得了令人极其失望的下场,甚至还会成为大输家,令许多投资者蒙受损失。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们以为美国在线会是互联网行业的“领头羊”。这家企业拥有超过2 000万名付费用户,还有像史蒂夫·凯斯和鲍勃·皮特曼(Bob Pittman)这样的资深高管,以及收购全球最大媒体公司之一的时代华纳这样的发展势头和决心。它在当时几乎成为互联网的代名词。可是今天,美国在线的市值只是当年市值的一个零头,它对时代华纳的收购被看作历史上最糟糕的并购交易之一。1999年的一次小规模投资者交流会中,我站在皮特曼身边,听着他阐述美国在线的拨号上网模式并不会受到来自宽带业务的挑战,因为该企业有能力和任何宽带企业进行谈判。但后来的事态发展并非如此。

我们再看雅虎。1999年第四季度,雅虎的股价几乎翻了一番。当时,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这家企业几乎稳赚。时任雅虎CEO的蒂姆·库格尔(Tim Koogle)是一位很酷的管理者,在工作之外,他甚至还能弹奏一手好吉他。2000年,在雅虎总部的分析师会议上,大家都来学习雅虎的成功秘诀。当这名酷酷的CEO解释企业的成功秘诀是“不招聘傻瓜”时,一瞬间,在座的投资者恍然大悟。“哦,原来他们是这样做的!”当然,也有投资者会想:“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通过傻瓜测试。”不幸的是,几年后,在互联网泡沫破裂时,雅虎的业绩急转直下,库格尔和其他几位高管都迫于压力,陆续离开了雅虎。

最后,我们谈谈eBay。这家企业的股票在2001—2004年的互联网熊市中并没有大跌,相反,市值居然大涨。在纳斯达克指数全线下跌14%时,eBay的股价逆势上涨了600%以上!在人们看来,该企业时任CEO梅格·惠特曼是商业领域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之一。她任职期间,eBay在收入、利润增长、市值创造方面都远超主要竞争对手亚马逊。当时,eBay的招聘会太受欢迎了,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在招聘会期间关掉圣何塞附近的280号公路的部分路段。惠特曼带领eBay取得的成功让她差点成为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州长。但是如今,eBay的市值只有亚马逊的2%,许多互联网用户都觉得eBay平台已经过时了。

正如我所说,很少有企业能在互联网领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但依然有一些企业能成长为垄断性的平台,并在此过程中为股东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今天的谷歌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平台。在新冠疫情暴发前,谷歌实现了连续50个季度20%以上的收入同比增长。这一增长速度对于千亿美元收入体量的企业来说,几乎是前所未闻的。谷歌,是我在过去15年中长期推荐的一只股票。我只在谷歌IPO之后短暂给出过“卖出”评级,以及在谷歌管理团队更替的时候,给出过“持有”评级。我对埃里克·施密特的评价一直很高,因为他为人坦诚、开放,有能力又平易近人。在谷歌的第一个分析师日里,他公开鼓励我提出我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这样做了,然后他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也直接做了回答。2016—2020年,谷歌的股价上涨了131%,轻松跑赢了标普500指数84%的涨幅。这就是伟大企业的复利增长,尤其是复利基本面的增长。

在互联网泡沫期间,亚马逊被认为是“泡沫炸弹”。《巴伦周刊》在过去20年里,发表了一系列质疑亚马逊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是1999年5月31日发表的封面故事《亚马逊炸弹》( Amazon. Bomb )。这篇文章断言:“亚马逊CEO贝佐斯的商业创新是愚蠢的。”如今,亚马逊已然成为全世界零售领域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之一。可见,贝佐斯一点都不愚蠢。除此之外,作为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之一、全球最大的杂货零售商,亚马逊还打造了全球最领先的云服务业务。而且在2020年,它连续三年实现了10亿美元以上的GAAP(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净收入。

奈飞是一家极富戏剧性的企业,在美国的大型互联网企业中,奈飞因各种原因被认为是最具争议性的企业。人们一直不确定到底有多少人会订阅奈飞当时的DVD租赁业务,以及之后的流媒体服务。对于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人们的担忧从未停止过:这家总部位于加州洛斯加托斯(Los Gatos)的小企业,如何能在百视达、沃尔玛、亚马逊、HBO、迪士尼的夹击下存活下来?是的,奈飞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我还记得,1998年我看到里德·哈斯廷斯在旧金山附近的万豪酒店向一群满腹疑虑的投资者推销奈飞的情形。如果这群投资者克服疑虑,就能享受到巨大的投资回报。截至2020年底,奈飞的股价较2002年上市时上涨了40 000%。这可是10倍股连续上涨40次才会取得的傲人战绩。2010—2019年的10年间,奈飞是标普500成分股中表现最好的一只股票。

最后来看Facebook。这家企业已经成长为行业巨头和极具影响的社会力量。有人甚至认为,Facebook左右了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毕竟,Facebook拥有超过30亿全球用户,这比中国、美国和日本的人口总和还多。但是在Facebook上市的那一年,它看着可不像是一家会成长为行业巨无霸的企业。当时,由于市场普遍认为该企业缺少移动端策略,Facebook股价从40美元一路跌至17美元。但从那之后,Facebook开始逆势反转。截至2020年底,Facebook股价上涨了1 441%。

这些企业都是不折不扣的“大多头”。

做投资,而不是做交易

本书并不会教你如何在股票、债券、大宗商品、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货币等不同投资产品中进行跨资产投资,因为我所有的经验都来自股票;本书也不会教你如何进行跨股票类型的投资,不会教你如何从高增长型、周期型、低增长型、困境反转型等各类股票中寻找投资机会,因为我只关注高增长企业。更确切地说,我只关注互联网领域的高增长企业。这一领域几乎从未出现过成功地从困境中实现反转的企业。低增长企业通常走向的都是一条绝路。

本书对互联网公开市场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从中你能看到驱动互联网企业在过去25年实现强劲增长的巨大趋势,互联网泡沫是如何形成、如何破灭的,以及泡沫破灭又导致了哪些企业的消亡。除此之外,你还能看到哪些企业最终成功胜出、哪些企业错失了发展机会。

但本书也并非只讲历史,其中还包含我从过去25年互联网研究分析生涯中艰难学到的经验和教训。我希望这些经验和教训能帮助你更好地去做投资,而不是做交易,希望你能抓住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的财富增长机会。早在2000年,那些寻找巨大的财富增长机会的投资者就经常会说“这次不一样了”,或者懊恼地发现“没那么容易让你抓住机会”。因此,我真希望本书能帮你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如果真能帮你找到优秀的企业,实现不错的回报,那我就真的成功了。 DUGpwjka3KPes2iiuq27NeaVdoEB6UCn3/u+l8TfXSsq6TIhN/owjs53dYYYLFE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