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达
Dante Research创始人、资深美股投资人
一般而言——虽然看起来不言而喻——投资对象的现金流越有可预测性,投资就越省心。比如买银行2%~3%的定存,或者在美国达拉斯买个房子,剔除成本,净收益大概是4%。这样的投资,锚就是当期以及未来确定性强的现金流收入。买高息股,收股息,也是同样的道理。哪怕是买分红较低但有确定盈利公司的股票,都算是容易找锚的投资。
有容易找锚的投资,自然就有不容易找锚的投资,那就是让人魂牵梦绕、血脉偾张的高增长成长股公司。那么,我们首先要讨论,到底什么是成长型公司?或者如果不能准确定义,是否可以加以若干描述?
判断一家公司是不是成长型,有些人会去看其所处行业是不是朝阳行业,比如IT行业现在看起来很朝阳,因此他们会认为所有IT公司都是成长型公司。这当然是一个漏洞百出的论断,只需一个反例就可以将其推翻:IBM是IT公司,但IBM是成熟型(如果不是衰退型的话)公司。所以不是所有在朝阳行业里的公司,都天然是成长型公司。同理,不是所有的科技股都是成长股,也不是所有的成长股都是科技股。
还有人会说,所谓成长型公司,就是能以远高于总经济体的增长率产生大量现金流或者盈利的公司。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反例就让这一论断灰飞烟灭,比如们熟知的某些电动车公司,虽然其财务报表上长时间不出现正现金流,但都是不折不扣的最具代表性的成长型公司。
界定成长型公司的难点在于,成长难以被量化——这是一门艺术,而非一门科学。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标准,比如成长型公司销售收入的季度增长至少不低于15%,并且自由现金流季度增长至少不低于10%。但最后你总归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是10%而不是9.9%?为什么是10%,而不是GDP增速的10倍的黄金分割点?
事实上,这些数字都过于主观化。就像说一个人是个胖子,你的依据肯定不会是知道他的BMI超过35,而是靠你神奇的视觉图像处理能力,就能定义其是个胖子。
我们可以来试图提炼一下成长型公司的特征,找找感觉:
1. 财务报表“变脸如变天”。 营业收入、运营利润、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息税前利润(EBIT)、净利润、现金流等,都处于看似无止境的动荡之中。
2. 公司权益的市场价值远高于其账面价值。 我们可以造一个“性感”点的词,叫规模背离。一家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股东权益可能只有几亿元、几十亿元,但是其股票的市值可能是几百亿元。
3. 债务相对轻省。 当然这一点并不绝对,一些成长型公司也可能会上很高的杠杆。但是总体而言,相比同行业的成熟型公司,成长型公司的债务杠杆一般要低很多。这倒不是这些公司不想借,只是因为借不起,它们的现金流不足以覆盖高杠杆带来的利息支出。
4. 公司市场历史较短。 即便公司已经成立多年并已成功上市,但其可追溯的有数据记录的市场历史仍然很短。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我在以上特征中并未提到“成长”两字,但其实“成长”的基因已经暗伏其中。比如财务报表“变脸”,如果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呈稳定上扬趋势,那它很可能就是成熟型;如果一家公司财务状况持续恶化,那它很可能就是衰退型;通常只有成长型公司的财务状况才会时“哭”时“笑”。又如公司权益的市场价值远高于账面价值,一般就是因为市场愿意为“成长”支付溢价。再如市场历史较短,这说明这家公司正处于生命周期的早期,同时也体现了其成长性。
你可以依据这些特征来判断一家公司是否为成长型,比如5年前的拼多多公司就完全符合:财报动荡、规模背离、债务轻省、市场历史短。再加一些感性上的判断,你大概就能知道,一家公司的股票是否属于高增长股。
总之,对于投资者而言,成长型公司不仅象征着高风险和高回报,更代表了一种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选择,而这也正是《高增长科技股投资法》所要传递的核心理念。这本书不仅为你提供了关于如何识别和投资高增长科技股的宝贵经验,还能帮助你在面对市场波动时,保持理性和敏锐的判断力。相信借助这本书,你能够更好地理解高增长科技股的奥秘,不仅收获财富,更体验到与时代同频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