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童年是什么样子?或许是父母亲密无间,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与陪伴下,无忧无虑地度过幼年时光,长大成人后,每每想起都能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力量。
原本,赫本有一个完美的开始,因为她生来就是公主,本该拥有完美的童年,在爱与期许中慢慢长大,无拘无束地追逐梦想,可惜,命运将她放在了“完美”的对立面上。
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是她的故乡,母亲埃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兰女男爵,这就意味着她拥有贵族血统;父亲约瑟夫·维克多·安东尼·赫本⁃鲁斯顿则是银行家。可以说她家境优渥,一切都很完美,她本该过着公主般的生活,备受宠爱,然而看似完美的家庭却给了她“一生中最大的创伤”。
埃拉的婚姻充满坎坷,她的不幸直接影响了女儿的未来。埃拉年轻时是个活泼开朗的姑娘,在不到20岁时,就与一位荷兰贵族、皇家侍从霍恩·让·凡·尤德福步入婚姻,可惜一切都结束得太快了,这段关系因为丈夫的移情别恋而告终。
面对婚姻的不幸,埃拉没有一蹶不振,沉溺在痛苦中。相反,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婚,坚持由自己抚养两个儿子。她坚强又独立,不愿为了安稳度日而委曲求全。
不久,埃拉与第二任丈夫也就是赫本的父亲成婚,他有着英俊的外表,但与此同时也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埃拉原本以为自己和孩子们有了归宿,终于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可实际上,这却是另一段坎坷经历的开始。约瑟夫好吃懒做,有野心却没有行动,还是一个靠前妻“吃软饭”的人,但当埃拉察觉到这一切时,为时已晚。
赫本清澈的眼神和甜美的笑容,总会让人误以为她是备受父母宠爱的小公主,她的父母一定恩爱有加,每天会在女儿面前展现最亲密的一面,实际上,一切恰恰相反,赫本的童年是冷冰冰的,远没有想象中幸福。
父母的感情是不是稳定和谐,直接关乎着孩子的感受,赫本对此感受格外深刻。母亲埃拉和父亲约瑟夫作为夫妻,却没有半点夫妻的温情,他们的关系更像是结仇的冤家。在年幼的赫本面前,他们毫不避讳地大声争吵抱怨,这让赫本害怕极了,她无处可去,只能躲在桌子底下,瑟瑟发抖地看着她最爱的两个人吵得面红耳赤。她太小了,没有办法劝说父母和解,更无法逃离这一切。
除了吵架,埃拉和约瑟夫好像无话可说,两个人与其说是夫妻,倒不如说是陌生人,他们没有半点交流,谁也不愿开口说话,仿佛对方只是无关紧要的人。或许对他们来说,保持沉默就是最佳状态,但对赫本而言,父母不论是争吵还是沉默,对她都是一种心灵上的折磨。他们从不会亲密地坐到赫本身旁,关切地问她心情如何,今天做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在他们的世界里,赫本似乎是透明的,他们似乎忘了还有一个年幼的女儿。他们养育了她,却又以残忍的方式对待她。对赫本来说,父母的冷若冰霜是最痛苦的折磨。
想当初,埃拉和约瑟夫也曾笃信两个人会白头到老,所以才带着美好的憧憬步入婚姻。埃拉初见约瑟夫时,就被他的英俊深深吸引了,他穿着光鲜,举止得体,而且多才多艺,会摄影,会驯马,还精通十三种语言,面对这样的男人,谁也会忍不住动心吧。约瑟夫初见埃拉时,也是一见钟情,这个端庄优雅的女人,一颦一笑都牵动着他的神经,更重要的是,埃拉拥有贵族头衔,这也让约瑟夫对她多了几分浓情。
为情所伤的埃拉遇上热情似火的约瑟夫,新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俊男靓女格外合拍,热恋的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他们一起去看比赛,一起去餐厅,一起参加舞会……总之,但凡可以两个人一起参加的活动,他们就不会一个人参加。
埃拉明明知道约瑟夫是个有妇之夫,却仍旧深陷其中,似乎忘了自己也曾被丈夫的移情别恋重伤,如今,就好像是一个轮回。约瑟夫的妻子柯内莉亚是个富豪,光是祖上留下来的家产就足够她享受荣华富贵一辈子了。得知丈夫有了新欢,柯内莉亚没有纠缠,她也有藏在心里的人,所以两个人迅速离婚。1926年9月7日,埃拉与约瑟夫结为夫妻。
爱情和婚姻是一回事吗?事实证明,显然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埃拉原本以为,约瑟夫会成为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她会在这段婚姻中收获久违的幸福。可惜,她越想得到的,命运偏偏不让她得到。
婚前,约瑟夫是个兴趣广泛的人,但婚后,埃拉却发现他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两个人时不时就会爆发激烈的争吵,她的生活仿佛回到了黑暗之中。
就在埃拉在绝望的边缘徘徊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新的生命就意味着新的希望,她虔诚地向上帝祷告,盼望着能拥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她想,或许约瑟夫有了自己的女儿后,会慢慢懂得如何做一个好父亲。
在得知埃拉怀孕之后,约瑟夫也表态说,会带着妻子和孩子们前往布鲁塞尔,他会入职一家保险公司,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捍卫这个家庭。就这样,一家人打包行李,登上了前往布鲁塞尔的船。埃拉相信,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1929年5月4日,埃拉与约瑟夫的女儿出生了,他们给她起名为奥黛丽·凯瑟琳·鲁斯顿,这就是赫本。埃拉精心地照顾着小女儿,危险却在悄悄来临。
赫本在六周多大的时候,差点被百日咳夺去性命。埃拉是基督教科学派成员,笃信上帝会救自己的孩子,所以即便女儿病情严重,她也没有带女儿去看医生,而是虔诚地祷告上帝。赫本的咳嗽越来越严重,甚至一度停止了呼吸,浑身上下也慢慢变成了紫色。直到这时,埃拉还强装镇定,她一边念祈祷文,一边使劲拍着女儿的小屁股。
幸运的是,赫本重新有了呼吸!确实,赫本算是福大命大,但当她慢慢长大,愈发需要关爱的时候,却触碰到了更冰冷的现实——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冷漠。
每当父亲出现在赫本的视线内,她都会欢呼雀跃地跑过去,她渴望的是父亲能够将她抱在怀里,或者牵起她的小手。然而,父亲给她的只有疏远和冷漠,这对一个小孩子来说,简直就是灭顶之灾。她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好,父亲才不喜欢自己,如果自己再努力一点,再懂事一点,就能得到父亲的拥抱和亲吻。
对父爱的渴望,燃起了赫本的动力,小小年纪的她,就能够安静地读书,她努力学画画、音乐,幻想着有朝一日,父亲能够将目光停留在她的身上。但事与愿违,赫本用心了,她的父亲却一直忽视她。他要么就是频繁地去伦敦出差,要么就是外出聊天,待在家里的时间少之又少,分给女儿的时间更是寥寥无几。
埃拉是爱赫本的,她深爱着自己的女儿,但她是典型的严母,从小就教赫本传统的贵族礼仪,母女之间多的是命令式的对话,温柔宠爱少得可怜。对待丈夫,埃拉从最初的满心期待,慢慢地也变成了无所谓,感情逐渐被消磨殆尽,吵架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不幸中的万幸是,赫本还有两个同母异父的哥哥——亚历克斯和伊安,要是没有他们,赫本的童年就会缺少许多乐趣。他们知道母亲对妹妹管教严格,所以总是悄悄带着妹妹出去玩。他们无拘无束地做游戏、爬树,甚至搞恶作剧,与两个哥哥在一起,赫本才真正释放了童真,收获了童趣。在赫本5岁的时候,两个哥哥开始住校,将孤零零的赫本留在了家里。
除了两个哥哥,能带给赫本幸福感的就是住在荷兰安恒的外公和外婆,两位老人十分疼爱赫本,渴望被爱的小女孩,唯有在外公和外婆那里才能感受到亲昵的爱。可惜,慈爱的外公外婆远在外地,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在她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