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叩响中国美学背后的茶瓷文明史

我是在2019年,完成了《中国茶器——王朝瓷色一千年》写作的。因为很久以来,我就想以“中国”在英文中的命名“Chi na”为线索,写出一部浩荡千年的中国美学史。众所周知,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而chi na(瓷器)则是完全承载了茶叶演变和时代进步的工具,所以在瓷器的身上,我们会直观地看到中国文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取得了怎样的物质成果。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这些物质成果后来被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其他国家,从而又与其他文明碰撞,开出异彩的奇葩,让人惊叹且称奇。

我的中国美学史,其实是一个系列:在《中国茶器——王朝瓷色一千年》中,我是以茶器的颜色为线索,讲述从魏晋以后隋唐开始,一直到清末整整一千年的王朝社会里的茶风民情、帝王茶事、茶路瓷政等内容,详解了汝窑、越窑、建盏、官窑、秘色瓷、青花瓷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词,是一部以“御窑”为脉络的对内的纵向观察。那么在横向的外销瓷方面呢?当中国的茶叶和瓷器被输出以后,在东亚、中亚、西欧等地区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它们又遭遇到什么?各自邂逅了怎样的人和事?又怎样不偏不倚地搭上了各种时代脉搏?……这都是十分精彩的话题,也是我写作本书《茶瓷之路——杯壶碗盏的风情世界》的初衷。所以在这本书里,你们会感受文艺复兴;会见证工业革命;会遭遇疯狂的欧洲“中国风”买买买;会端起女王的茶杯坐在下午茶会上;也会在凡尔赛宫的风流舞会上,与太阳王路易十四擦肩而过。……文明与文明的碰撞,就此全面打开,为你尽展无遗。

值得一提的事情是,生活中,我常常听到一种论调,就是在当代比较年轻的消费者看来,中国的瓷器工艺现在比不上国外的瓷器工艺,外观也没有国外的瓷器精美,对此,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种误解。比较者通常是用工业销售领域中的大宗商品来衡量的,在这一方面,先前中国现代的商品瓷与国外相比确实存在设计和技术上的一定落差,但这都具有深层的时代原因,在此我们不展开详述。我们只是需要知道以下几点:首先,中国外销瓷是国外一切瓷器产品的母本,因为中国专供旧时代皇家的御窑瓷器不出口,所以是外销民窑瓷器的出现,让当初的外国消费者真正接触到了“chi na”,拥有了对中国美学的想象。其次,在其他国家代表行业水平的,大多是近代工业革命后发展的商品瓷,主导的方向是实用,而在中国,真正能代表行业高水准的,大多是不追求商业化和批量产出的艺术瓷,一般人很难了解,更难以得到。再次,目前中国商品瓷的设计和工艺都已经大幅飞跃,普通人能够拥有美轮美奂且价格适中的瓷器的时代,正在大踏步前来。这种现象是极为可喜的,一方面是说明了社会对中国艺术和美学的重视,另一方面,则说明了消费者群体的快速增长。

作为一个“写匠”,多年以来,我走遍了中国大大小小的茶区和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德化等名窑所在地。各地方的采风经历,让我对中国工匠的精神,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代代传承,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手中技艺的精准把握与进步。这才是中国式美学的态度:跨越时空,无问西东,只求更高,永无最高。这也是中国人的民族骄傲:只有最中国,才能最世界。

我想,我会把最中国的一切美丽事物,陆续以写作的方式,带给我的读者,感谢你们对美的永恒追求和生活的热爱。

周 滨
2022年2月8日于北京 SMuDlp0ekvqoghIQUFwvJ1o2fjCJCQWYtB2OP7feNh0H+TZO0nu5ZG/FDTCbtSG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