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创业者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是先提高知名度,还是先做好产品?这或许是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因为不同产品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并不相同,所以未必有统一的答案。对陶华碧来说,产品永远比知名度重要,而比产品还重要的就是客户。当然,这个答案也并非陶华碧一开始就想到的,在创立“老干妈”这个品牌之初,她也想尽快把“老干妈”的名号打响,减少销售的压力,但是思前想后,陶华碧还是决心抓住客户,用产品的实力说话。
食品工厂建立起来之后,熟客们会买陶华碧的辣椒酱作为店里的佐餐调味料和小菜,普通的消费者也慕名而来。从表面上看,陶华碧不愁没有客源,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过去陶华碧经营的只是一个调味品店,在客源稳定的前提下,显然调味品店的产能和需求大体挂钩,而食品加工厂的产能就显得有些过剩了。
是陶华碧对产品过于自信了吗?当然不是。“老干妈”系列要走向全国,必然要经历一个推广的过程,任何大品牌都是从默默无闻到闻名遐迩的。对于陶华碧而言,这个问题难不倒她,产多了卖不出去?那就出去推销!
敢想敢干是陶华碧一向的作风,和过去吃不饱饭相比,辣椒酱滞销并不可怕。既然厂子都办起来了,难道还因为一点挫折就止步不前了吗?陶华碧没有大范围地鼓动员工出去推销,而是自己充当了急先锋,一瓶一瓶地去各个店铺主动推销,开始走街串巷,突破创业难关。
贵州产辣椒,人人都吃辣椒,这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辣椒酱既是每个人的所需,又是到处都有的。会做辣椒酱的不只陶华碧一人,可想而知她上门推销的难度有多大,但是陶华碧不能轻易放弃,她好不容易建立起一个厂子,现在产品积压,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厂子死在摇篮里。
为了省钱,陶华碧没有雇车,拿出了当年背几十斤石灰的劲头,装上辣椒酱,只要看到商店就过去推销,不管别人用什么眼神看她,她都泰然自若地介绍自家的辣椒酱。商店都推销完了,就去学校的食堂推销。有些店铺所处的位置十分偏僻,店主根本没听说过“老干妈”这个牌子,陶华碧就把辣椒酱直接放在地上,告诉他们不用付钱,卖出去了再给她钱。
生活磨炼了陶华碧的意志,也同样增长了她的智慧。她不是那种认死理的人,她知道“老干妈”还没什么名气,只有赊账销售才能让卖家接受,这在很多人眼里是非常冒险的,但创业本身就是在刀尖上走路,她都走了一半,还能半途而废吗?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上门推销似乎已经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很多人认为网络营销要便捷很多,上门推销完全是一种笨方法,但对产品来说,想要让消费者加深对它的认识,近距离接触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从建立销售渠道的角度来看,线下推广更容易提高客户黏性。陶华碧走了那么多店铺,其中就有不少成了“老干妈”后来的客户,这都是陶华碧上门推销、面对面交流打出来的战果。
当然,更值得敬佩的是,陶华碧能够舍掉面子,不畏惧白眼,不畏惧冷漠,一切只为打开产品销路,让“老干妈”系列拥有属于自己的回头客,这种孤注一掷的决心非普通人可比,也正是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撑下,“老干妈”才没有半路夭折。
上门推销了一段时间后,陶华碧的努力逐渐有了成效。陶华碧的辣椒酱实在好吃,只要卖出去一瓶,后续可能会卖出去十瓶,很多人尝过后,不仅给家人买,还推荐给朋友,回头客越来越多。陶华碧赊账销售的那些店铺也给她打来了电话,让她过去拿钱,并表示还要继续进货。
这种走街串巷的原始推销方法打响了第一枪,也开始在市场上吸引回头客,陶华碧收获了一批“产品粉”。这种操作方式也给今天的经营者提供了借鉴:这种线下推广方式虽然老套,但最接地气。尽管操作起来确实很难,可一旦打开缺口,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消费者认可这一品牌,从而形成固定的购买人群。
不过,陶华碧的走街串巷和以前卖货郎挑着担子的走街串巷不同,因为货郎卖的针头线脑很多都能用很长时间,他也不必考虑怎么获得回头客,能卖出一个是一个,营销的重点还是多走路、多自夸。但是,陶华碧不一样,她卖的是消耗品,指望着大批的回头客,所以她的营销重点是讲诚信、重质量。因为有了这个侧重点,陶华碧每次和新渠道商打交道,都会尽量全面地介绍自己,也尽量全面地了解对方,用过硬的产品和可信的人品换来后续的长期合作。
这些营销思路说起来容易,但能够把它们整理清楚,说明陶华碧提前做好了准备,因为她知道自己要打的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也许有人会想,陶华碧这样一个没什么文化的妇女,怎么就能通过上门推销为产品打开销路呢?抛开陶华碧的顽强个性和营销思维不谈,单从她的应对能力就可以略知一二。以算数为例,陶华碧的口算和心算都非常强,走街串巷免不了和渠道商对账,又不可能随时带着算盘和计算器,所以在大多数场合,她都是依靠口算和心算完成的。也许有人觉得这不过是雕虫小技,可如果代入实际场景,你就会发现,没有谁愿意和一个算半天账都算不好的人打交道,而陶华碧给人的感觉就是精明干练,谁都愿意和这样的人合作。
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兼顾名气和口碑,那么就会“虚胖”,销量一时间上去了,却没有多少回头客,就像现在一些直播带货的主播们,把产品吹嘘得天花乱坠,忽悠一些“粉丝”冲动下单,创造了动辄百万、千万的交易额,结果消费者收到货以后纷纷投诉并退货。这种“赚快钱”的做法,葬送的是个人和产品的口碑。
曾经比较出名的“永丰”辣椒酱,因为贪多求大,结果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回头客越来越少。反观陶华碧,她没有把心思用在歪门邪道上,而是专注做好产品,专注做好口碑,多年如一日,始终主打油辣椒,这样的坚持反而让她走向了成功。
想要积累大量的回头客,就得靠始终如一的产品。为了推行标准化的制作工艺,陶华碧在生产阶段就进行了严格地把控,从温度、湿度,再到玻璃罐的尺寸,每个环节都亲自参与。她会告诉生产线上的每个工作人员如何操作,并亲自进行指导,这样做出来的辣椒酱自然好吃,就能抓住消费者的心。
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永远高于品牌知名度,因为它的高低关系到消费者是否会对品牌足够忠诚,所以当一个品牌处于成长期的时候,一定要在经营中保持诚信,一旦发现自己在某方面有不足,就要尽快改正,从而形成口碑效应。
俗语有云:“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因为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获取客户的信任,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经营者是用产品换客户的忠诚度,而不是顾客手里的钱。为此,陶华碧曾说:“做人不能弄虚作假,要不然根本没有人跟你做生意,也没有人买你的产品。”这真是打了那些把“无商不奸”挂在嘴边的人的脸。
越是在没有规模和名气的时候,经营者越要坚持底线,只有熬过这个阶段,才能实现质变,获得后期的成长。陶华碧做到了,她坚持下来了,她的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回头客。这一批“老干妈”的忠实消费者就像星星之火,点亮了陶华碧的经营之路,这批消费者也成为陶华碧最宝贵的财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