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犀皮漆

犀皮漆也叫菠萝漆,是广受大家喜爱的漆器工艺之一,目前市面可见很多漆器都是以犀皮漆作为主要装饰工艺制作的。多数犀皮漆色彩丰富,且效果层叠多彩,变化较多,所以确实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加上工艺难度不大,制作相对简单,很适合初学者制作。犀皮漆的髹涂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多层不同色漆堆叠髹饰后磨破漆面,漏出漆面断层及下面漆色的工艺。

现在比较常见的犀皮漆制作方法为:在制作的漆器底胎上,先用极为稠厚的某种色漆髹涂,使用一些工具做堆高的花纹,阴干后整体髹涂色漆,然后再次阴干,反复髹涂多次色漆,多次阴干后打磨平滑,之前堆高的部分被磨平,露出多层髹涂的色漆断面。这样围绕高点制作出一层一层的各种斑纹的装饰手法我们称作犀皮技法。

目前出土的最早犀皮漆器是三国时期朱然墓中的一对耳杯,为皮胎,椭圆口,平底,月牙形耳,耳及口沿镶鎏金铜扣。器身为黑、红、黄三色“云斑纹犀皮”,花纹行云流水,犀皮工艺特征明显,工艺成熟。值得一提的是这对耳杯的犀皮制作方法是先涂髹数十层黑、红、黄三色漆之后,再打磨出云斑纹。

三国时期朱然墓中的一对耳杯

关于犀皮的文献记载,可见陶宗仪所著《辍耕录》,其中记载:“西皮髹器谓之西皮者,世人误以为犀角之犀,非也。乃西方马鞯,自黑而丹,自丹而黄,时复改易,五色相叠。马镫摩擦有凹处,粲然成文,遂以髹漆仿之。”

宋代程大昌所作《演繁露》称:“朱、黄、黑三色漆沓冒而雕刻,令其文层见叠出,名为犀皮。”《稗史类编》记载:“今之黑朱漆面,刻画而为之,以作器皿,名曰犀皮。”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宋代对犀皮工艺的记载和定义较多,犀皮漆实际上包含了剔犀、云雕及斑犀等种类。宋代,犀皮漆器已很盛行,制造犀皮漆器有专门的犀皮行,当时多数是做平面光滑的犀皮斑纹。犀皮工艺更适合大量生产,且可应用于大件物品。剔犀则非常费工,产量应该不多。明代《髹饰录》中把剔犀和犀皮分开解释,关于犀皮的部分是这样描述的:“犀皮,或作犀皮,或犀毗。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以光滑为美。”杨明注曰:“摩窳诸般,黑面红中黄底为原法。红面者黑为中,黄为底。黄面赤、黑互为中、为底。”其中“摩窳”二字,“摩”通“磨”,“窳”意为凹陷、低下。“摩窳诸般”可以理解为需要打磨的低凹下去的漆面,其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我推测最早的犀皮漆工艺可能来源于盔甲,盔甲在经年累月的使用中,漆面会有磨损,露出底下的漆层,然后可能会进行修补,经多次的磨损和修补,露出层层断面,却有了一番装饰意味,而这种方式被漆匠记录下来,变成了“刻意为之”的新的漆工艺种类。因为古代有用犀牛皮做皮甲的工艺,所以将这种漆工艺命名为犀皮工艺。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断。

元代彝族髹漆彩绘皮甲 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皮甲内部(局部)

2009年,我在制作脱胎漆树叶时,就采用了犀皮的工艺,不同于古代的犀皮工艺,那次我使用的色彩更多,希望可以在现代以新的方式完成犀皮漆工艺的传承。 c6x3QNIeBUMYtZjPCfGvpM5g/2IEUsSsujPHWUj7HTWE1H2h3oaaTV8cwQ5dzx4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