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螺钿镶嵌工艺

漆艺的技法众多,较为炫彩华丽的是镶嵌工艺。漆的包容性使它可与许多材质结合,所以不乏许多名贵华美的材料镶嵌其中。其中,螺钿镶嵌装饰技法的历史最为悠久。在河南安阳西北岗发掘的殷墟大墓中,出土了雕花木器及朱漆印纹花土,且数量众多。出土时,木器部分木质腐坏,只能见到压在器皿上的夯土,木器装饰皆印其上,里面可见华丽的朱漆嵌螺钿印花土。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蚌壳和小蚌泡镶嵌漆木器了。在这么早的时期就能做出这么精致的装饰,可见当时漆艺的水平。

此外,在北京琉璃河、陕西宝鸡斗鸡台西周墓中也出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漆器。出土文物中有漆豆、漆罍、觚、壶、杯等多件螺钿漆器。豆盘为深盘,粗把,褐底朱彩,豆盘外用蚌泡和蚌片镶嵌,与上下的朱色弦纹组成装饰纹带。这些考古发掘出土的嵌蚌器物用到的就是早期的螺钿镶嵌技法,虽不及现代镶嵌技法精致,但是可见古人在不断突破装饰技法,将材质美感不断提高,让不同的质感美在漆器中绽放。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开放性的王朝,引进吸收了域外各种艺术形式,一度成为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在此期间,手工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漆器品类繁多,争奇斗艳,精美异常。螺钿镶嵌润泽多彩,质地华美,这种技法在唐代备受喜爱,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采用平脱方式镶嵌器物。右图是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在流入日本的中国十大稀世珍宝中,它超过南宋曜变天目茶碗,位列第一,由此可见螺钿工艺的地位。此时,螺钿已经可以加工成薄片,在上面镂刻人物、花鸟等,嵌于铜镜后。但唐代的螺钿相较于宋代,还是较为厚重的。

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宋元的螺钿镶嵌技法在唐代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宋内府螺钿最为精致,有些还在螺钿上加镶金银线。宋元的螺钿更多地出现在了日用漆器的装饰上,当时一般在黑漆器上镶嵌螺钿,黑白对比,人和物的塑造都十分精妙。

下图是北宋画家苏汉臣的《秋庭戏婴图》,画中有一对螺钿镶嵌漆墩。宋代,漆器上开始出现更薄、更小的螺钿,此前的螺钿厚度一般在0.5—2毫米之间,而这种薄螺钿厚度可以达到0.5毫米以下,它们多取自珍珠贝、夜光螺、鲍鱼贝等优质海洋螺贝,可以折射出如霞似锦的七彩光芒。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明清时期的螺钿镶嵌漆器在继承宋元的基础上,有了崭新的面貌。品种上有条凳、椅、桌、床、立柜、镜框等家具,建筑门窗上也不乏螺钿镶嵌的装饰。小件的器皿有盘、盒、酒壶、酒杯、漆砚盖、小碟、碗等。此时螺钿材料较为丰富,主要分为硬钿和软钿。硬钿就是厚片螺钿,一般作为镶嵌的平面花纹,也会雕出凹凸花纹与百宝镶相结合。软钿即薄片螺钿,具有非常美丽的光泽质感,软钿片还会做成钿砂,像洒金技法一样运用在漆器上作装饰。《新增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记载:“洪武初抄没苏人沈万三家,条凳椅桌,螺钿剔红最妙。六科各衙门犹有存者。”

明末清初螺钿镶嵌工艺品的制作达到了高峰,宫廷造办处内有专门的工匠制作皇家御用的嵌螺钿器。小到瓶、盒、杯、盘及文房用具,大到家具等,无不用五彩缤纷的螺钿镶嵌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图案来装饰。还有一种嵌螺钿的漆木器,所嵌的螺钿高出漆器或木器的表面,形成了浮雕或高浮雕的图案,称之为“镌甸”。

螺钿其实就是剥离加工出的薄贝壳片,用到的贝壳种类有鲍鱼贝、夜光贝、蝶贝、蚁贝以及其他贝类,每种贝壳呈现出的色泽和光泽都不相同,所以根据画面的需求,螺钿种类的选取也很有讲究。

我们都很喜欢贝壳炫彩的珠光,它其实是由许多薄层叠加组合形成的,当它被光线照射时,多层结构对于光线的全反射和干涉色出现,形成炫彩的珠光,螺钿镶嵌在深色光洁的漆器表面,在漆的衬托下,贝壳特有的珍珠光泽的干涉色与漆色相辅相成,会出现如彩虹般七彩绚丽的光。螺片与漆,一个闪亮如星,一个漆黑如夜,如幽暗夜空中有繁星闪耀,这种工艺的华丽璀璨确实让人格外着迷。 MMzt7H3R7Vg34/F0VjTapSdrr44d9IEytbiOQTJI/yFqiYHpGSTRjXzsgAqqCMk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