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画中之漆

一直让我耿耿于怀的是,如今生活中,很难看到漆器了。一方面,我能够理解,作为需要大量时间打磨制作的手工艺产品,被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取代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我又感到非常不甘,人们可以赞扬某些欧洲品牌的手工艺传承,并愿意为此出高价购买,却希望耗费大量时间和用到极为复杂工艺制作完成的漆器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售卖,这种现象,确实让人难受。

现在,生活中的漆器确实少了很多,这里我们通过一些古画中的漆器来了解一下中国的漆文化吧。

右图是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局部,图中下方深色的器皿为古代女子用的梳妆收纳盒——奁,可以看到,奁分为多层,相信古人梳妆也是一个较为细致复杂的过程。奁其实是非常常见的漆器,我国出土了很多战国漆器奁,奁盖一般以圈形厚木为胎,奁壁分为夹苎胎和卷制薄木胎两种,夹苎是漆器非常典型的制胎工艺,一般是指漆器模型完成后,在胎体模型上用调制的漆糊裱麻布,刮漆灰定型之后,将模型脱出的工艺。目前,我们认为这种工艺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漆奁作为收纳盒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优点,美观、携带方便,经久耐用且密封性好,对于奁内的化妆材料能起到很好的防潮保鲜的作用。相信现代女性也会很想拥有这样美观精致的化妆盒。

顾恺之《女史箴图》

下图为宋徽宗赵佶画的《听琴图》,画面上方,有蔡京所题的七言绝句一首:“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书瘦金体“听琴图”三字,左下角有他“天下一人”的落款。诗中“灶下桐”主要讲的是大文人蔡邕和焦尾琴的故事。有人在烧火的时候烧了一段木头,蔡邕觉得噼里啪啦的声音特别好听,认为这段木头是做琴的好料,就把这段木头抢救回来做了一把琴,叫“焦尾琴”,而这把“焦尾琴”就是一件漆器。

古琴从古至今传统的制作方法就是以大漆髹涂,其实许多乐器也都是用大漆髹饰。战国的楚墓就曾经出土了非常多的漆乐器,比如湖北枣阳九连墩出土的漆木十弦琴、漆木虎座鸟架鼓,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二十五弦瑟、彩漆笙、漆篪等。

其实,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找寻到 4 种漆器,分别是古琴、放香炉的几、乌纱帽、团扇。

赵佶《听琴图》

仔细观察这位穿红衣服的官人头上戴的帽子,帽子看似黑色,但我们明显能够看到官人的额头和发际从帽中微微透出。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乌纱帽”的前身,在当时叫作“幞头”。坐在这位官人对面的人戴着和他一样的帽子,帽子应该是类似纱的材质。

《听琴图》(局部一)

《听琴图》(局部二)

《听琴图》(局部三)

纱本是很柔软的,为什么能塑成帽子的形状呢?就是因为涂了漆。这种帽子其实很早就有了,春秋战国时期叫“漆纱冠”,在汉代叫“ ”。很多地方出土了汉代的漆制帽冠,在冠巾上涂漆,南北朝亦有,唐代幞头就有用漆纱的,宋元的冠服也多用漆饰,这在《宋史·舆服志》中有记载:“唐始以罗代缯,惟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五代渐变平直。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乘舆或服上焉。……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之所以能够形成各种形式的脚,其材质一定不再是普通的丝织品了。《宋史·舆服志》还记载,最初是以“藤织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以漆”。后来帽胎由于漆纱逐渐变得坚固,因此“去其漆里”,故尔又称为“漆纱幞头”。幞头的背后伸出的两脚,通常以铁丝、琴弦或竹篾为骨,弯制成各式形状,所以有“曲脚”“交脚”等不同形式。宋仁宗时以漆纱为帽,到了元代,天子冕服、衮冕沿用漆纱来做,其百官公服幞头,亦用漆纱制作。

洛阳八里台汉墓壁画中的漆纱冠形象

这种帽子的好处就是非常结实,不怕水、不怕油,也透气,古人的头发都很长,戴上就能起到定型的作用,也很美观。实际上戴乌纱帽的传统就一直没断,一直到明代都还有,我们在墓葬出土的一些文物中能够看到漆纱冠。

魏晋壁画中出现的漆纱冠

故宫里乾隆皇帝的符望阁

漆纱这种在纱上涂漆的工艺,其实还被应用在建筑物上,类似我们现在的纱窗。故宫里乾隆皇帝的符望阁门窗上的纱窗,用的就是这种工艺。纱织得很密,蚊虫飞不进去,但是透气、不怕雨水。它保存的时间也有几百年了,如果是一般的纱早就坏掉了。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说《听琴图》里红衣官人手中拿的扇子。我们说,这把扇子也是一件漆器,其扇骨和扇柄部分皆是以漆髹涂。这是古代较为名贵的扇子的一种典型做法。

在我们出土的文物中有非常相似的漆扇,下图这把扇子是福建省邵武市出土的南宋团扇,扇子的制作工艺和画中的很像,框骨以极细的竹丝制成,细得像芭蕉叶纹路一样,正背面裱细绢。漆饰手柄部分用的是雕漆工艺。扇柄以檀香木制成圆柱,后在手柄上面髹涂很厚的漆,以间隔的方式髹涂了两种颜色,分别是黑色和红色。当漆膜达到一定厚度之后,再用刀雕出图案,扇柄雕刻的图案为云纹,扇子整体非常精致精巧,同时也十分耐用。

《听琴图》(局部四)

南宋剔犀漆柄团扇

南宋剔犀漆柄团扇扇柄

漆扇因其精致典雅,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下面这把漆扇就是主人生前的挚爱之物,这把漆扇1975年出土于江苏金坛茅麓公社南宋周瑀墓,现藏江苏镇江博物馆。周瑀,是宋代的一位补中太学生,是个读书人,因为生前非常喜爱漆扇,所以这件漆器被家人放于墓中随葬。该扇通长43.9厘米,扇面长25厘米,最大径宽20厘米,柄最大径宽2.6厘米。扇面椭圆形,细木杆为轴,细如虾须的竹篾丝为骨,整齐紧密地穿插在扇轴的微孔中,左右两侧各以月牙形扇托托护扇面,扇面裱纸施柿汁,素面无纹。扇柄采用脱胎和剔犀两种髹饰工艺制成,形似橄榄,中间略粗,两端稍细,柄把镂空,透雕对称的三组如意云头纹饰;镂空花纹围绕中间杆轴,可以自由转动,不会上下移动、脱落,最为精妙。它的制作方法是:将扇轴的下端做成橄榄形,然后刷上一定厚度的蜡,之后刷朱漆和黑漆,累叠到一定厚度再透雕,再用热水将蜡熔化,使蜡从雕孔流出,从而使扇轴和扇柄分离。扇柄套于扇轴外,同为橄榄形,中间粗、两端细,因此可以左右自由转动而不会上下移动脱落。我们甚至能想象出文人执扇轻摇旋转的画面。这把漆扇经过几百年,依然保存完好,足见其结实耐用。

江苏镇江博物馆馆藏漆扇

《听琴图》画面当中抚琴人的左边有一香炉,香炉下面是一个几架,这个几架也是漆器。它的颜色非常深,《听琴图》中的琴桌颜色较浅,而古琴和几架都是深色,都是髹涂了大漆的木器,都是漆器。

《听琴图》(局部五)

《听琴图》中的漆器用到的漆,有些是赖于漆的物理特性,有些是鉴于漆的美观精致。其实真正使用过漆器的人才会懂得,漆的至美不只是赏心悦目,还有温润的触感,深邃平和的光泽,它是可触碰的美、可感受的美。 Ft5kOgqTsiUCoj6J+l/8uO6zRpndWE7XuFRkLl19TxcX7FEylC8jW4ZSKHQBA4P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