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付费的范畴内,一切的知识主体都是以内容的形式存在,而无论是什么样的知识门类,都可以生产出不同形式的知识内容。这就像是以一颗土豆为原材料做一道食物,你既可以煮土豆、烤土豆,也可以将其做成土豆片、土豆丝,还可以将其做成薯片、薯条。对于商家来说,什么受欢迎就做成什么,知识付费也是同样的道理。下面咱们就介绍几种比较受欢迎的知识内容。
教学类内容,是最常见的一类知识。在学校里,老师会把我们不懂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一个步骤为我们讲解清楚,这就是教学。现在的知识付费,就是把教学课堂搬到网络上。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专业知识可以变成什么形式的内容,就可以采用教学方式,把你要讲解的内容,一步一步讲给你的粉丝听。如果你够专业,他们肯定会从头到尾地听下去。
比如你是一个健康睡眠达人,可以用医学、营养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从饮食习惯、卧室布置、灯光调整、气氛营造等方面,一步步地教粉丝如何改善自己的睡眠。
再比如你是一个美食博主,就可以每天分享自己的食谱,内容包含精准的材料比例、制作步骤、火候控制等,想要做菜的网友只要照着食谱一步步去做,也能做出差不多的食物。
教学类内容往往能够持续吸引粉丝,留住粉丝。一方面,当网友看到有人愿意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文案或教学视频来分享时,大多会认为这个人是一个有理论、能实践的专家,所以才能把凌乱的知识点变成清晰可操作性的步骤。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在网络传播上不仅效果好,而且在打造个人品牌上更是非常关键,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教学类内容的输出,可以很快积累对你的专业领域感兴趣的粉丝,如果他们的具体操作有了成效,也会对你形成信任感和依赖感。
一些大的内容品牌或内容平台,也运用过类似的内容生产逻辑,并获得了成功。比如豆果美食,这是一家中国顶尖的美食内容平台,在其发展过程中,就率先对菜谱内容进行了结构化的处理,每个环节、每一步用到的主料和辅料都明确标出,成为沿用至今的经典格式:头图—说明—食材清单—制作步骤,极大优化了菜谱的观看体验。
所以,如果你所在知识赛道的内容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执行,那么就可以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流程,变成图文或音视频,并告诉网友们,你的知识能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他们可以怎么去做,达到怎么样的效果等。
所谓新知,指的是专门介绍某个领域最新动态的内容。通过新知类内容,就是要告诉大家,在我们熟悉的专业领域里,最近发现了什么?这个知识领域有哪些新的拓展?有哪些有趣的新东西?或是有哪些新的争议和讨论?
很多人都是喜新厌旧的,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大家都对新的事物感兴趣。就像大家每天都看新闻,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娱乐新闻,本质上都是想要获得自己还不知道的新事物,而且在社群时代,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为了获取更多的谈资,为了不让自己落后于时代,大家还想要比别人更快知道新事物。
这时候,如果你要做知识付费,就想一想,你所在领域里有没有新出现的研究?新发展的论点?新发现的现象?你就可以生产这些内容,对新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输出给用户,这样做除了可以给用户提供信息外,还能使他们形成对我们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在未来的某一天,用户想要获得这个领域的某个相关信息时,脑海里第一时间便会浮现出你的名字。
另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新知类的内容,尤其是正在某个风口之上的新知,如果你能快速地生产输出相关内容,并且能够保证其中的质量,那么就很容易变现,而且是超级变现。
比如元宇宙兴起的时候,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Facebook更名Meta,专注于元宇宙生态;字节、百度、腾讯等企业参与元宇宙底层技术搭建。很多公司都通过元宇宙概念镀金,股价大涨,有公司甚至涨了300%。与此同时,元宇宙相关的知识付费课程也火了。不少UP主(上传者,指在视频网站、论坛、FTP站点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快速推出了元宇宙科普视频,相关网络课程纷纷上线,而元宇宙相关书籍在电商平台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当时的一张网传截图显示,网课《元宇宙第一课》日新增用户 370人,日活跃用户上千人,累计用户7292人,累计付费用户2673人;日收入超9万元,累计收入高达150万元。
在得到APP上,一门名为《前沿课·元宇宙6讲》的课程价格为29.9元。2021 年 10 月 20 日上线,截至 11 月 16 日上午,该课程已有 45500 人加入学习,课程收入有一百多万。
这些都充分证明了用户们对于新知内容的喜爱。不过,新知内容不能只玩概念,既要在内容里包含大量的干货知识,又要使内容深入浅出,使用户能更好地吸收和消化,这对创作者也提出了挑战。
翻案,指的是推翻大众关于某个知识的传统认知,大家一直以为是这样的,其实是那样的,告诉用户完全不一样的真相。
在网络上,用户很容易被这样的内容吸引,一方面他们会觉得惊奇,产生“原来这个事情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的想法;一方面当她们知道真相后,很可能会第一时间分享出去,这就好像在给朋友炫耀一件独一无二的宝贝一样:快看看这个只有我知道的真相。
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心理诱因,如果你经常创作这样的翻案内容,就会让用户觉得,这个作者是一个思想独立,非常有想法、有意思的人,关注他的内容不仅能够提升认知,还能使自己和朋友家人了解真相,不再受骗。
网上很多的翻案类内容,集中在人文社科类知识领域,而且形式和内容都能给人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获得了很高的转发量。
比如百度知道匿名网友的翻案文《李白——真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原文是这样的:
从小,读到这句诗,我一直都觉李白是个绝不肯向权贵低头的傲骨诗人。但是,最近忽然发现,这句话有点问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反而表示在李白的心目中,事权贵是必须摧眉折腰的。在李白的心目中,是没有魏征那种专门挑皇上刺儿的诤臣的。所以呢,李白这种人,一旦事权贵,那就难免会摧眉折腰。有诗为证,李白也当过官儿,当官期间,也写过诗。平生有不少好诗,但当官的时候也有“云想衣裳花想容”那种拍杨贵妃马屁的诗。可见诗人一旦当了官,果然还是要摧眉折腰的。但是,诗人可能真的天生傲骨吧,毕竟还是很不习惯的,所以短暂为官,旋即罢官而去。原因自然是自己的摧眉折腰很不爽吧!
这篇翻案文用有理有据的说辞,颠覆了诗仙李白在人们眼中不事权贵的洒脱形象,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跟我们普通人一样、更像更真实的李白。而这样的文章只要一面世,总能牢牢地吸引网友的眼睛和朋友圈里的转发。
所以,你可以在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里找找看,有没有大家常常误会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或者是生活常识、科学知识等。很多人可能搞错的事情,你就可以把这些错误认知,或者谣言、误传当作你的选题,用你的专业知识去翻转他,点破谣言,讲出真正的值得分享的知识。
热点,指的是受到大众关注和欢迎的新闻、信息和事情。所以,创作热点类内容,能够最大限度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热点是不断重复的,社会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总有新的热点会出现。也因此,我们总有新的选题可用。而且,热点类内容也是迎合各大平台智能算法推荐机制的必然选择。那些讲解热点事件,或者和热点巧妙结合的内容,更容易得到平台的流量支持。
热点类内容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是社会热点类内容,如流行文化、重要节假日、名人事件等。流行文化,包括流行的音乐、游戏、综艺、电影等,只要你认为目标用户感兴趣、会讨论的东西,都算是流行文化。你可以从中寻找相关的热点,加以提炼整合,吸引用户来看你的内容。
比如字节有趣在喜马拉雅FM推出的职场类节目《口才三绝为人三会修心三不》,就非常善于捕捉热点影视剧、综艺等,将《平凡的荣耀》《三十而已》《初入职场的我们》等影视剧相关元素充分融入音频内容之中,成功吸引了粉丝们的注意力。
再比如节庆热点,既包括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包括愚人节、教师节、光棍节等新兴节日。这些节庆有一个特点,就是会重复地、周期性地定期发生,让你预先准备。每当这些节日即将来临之际,大众的目光都会不由自主地向之倾斜,这时你就可以将你的专业内容与之结合。比如你是母婴营养博主,就可以以传统节日的美食为切入点,把母婴营养知识融入其中,让用户为你的知识折服。
还有名人热点,这里讲的名人,是指那些吸引大众目光的人,只要他们的名字一出现,就能立马成为网络焦点,吸引网友们的疯狂点击。比如一些明星、网红、商人、科学家等,在标题和内容里加上他们的名字和故事,就是乘上了流量的高铁,假如你的内容里有非常劲爆的点,或者在标题直接写上“给某某某的一封公开信”“某某某,你错了”,那么就等于搭上了流量的火箭,网友们十有八九都会点击进来看看。不过,要注意的是,内容一定要入情入理,不能引起网友们的反感,万不可一味地哗众取宠。
另一种是平台热点类内容,指的是各平台的热门活动,包括创作活动、热门计划、热门挑战赛、热门视频等。
比如头条号的“创作活动”专区,这是一个专门的板块,可以查看平台最新的创作活动,里面包含文史、职场、科技、健康、教育等话题类型,可以看到活动的简介、奖金以及参与人数,方便创作者的自由选择。参与活动后,平台会根据发文数、阅读量、互动量以及质量综合考量,在开奖日公布获奖作者。
再比如抖音 2021年推出的“萌知计划”,扶持青少年文化教育内容,全年投入百亿流量。针对六个分会场的创作者进行周期性评选和奖励,包含学前启蒙、科普知识、绘本儿歌、安全教育、兴趣才艺、国学诗词类别,优秀创作者还将获得DOU+奖励。
所以,对于知识博主来说,参加热门活动,创作热门知识,既能获得短期利益,又有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爱因斯坦在《给国际知识界和平大会的贺信》中写道:“昨天的陈词滥调,今日不再有用,明天无疑地更将是无可挽回地过时了。”这说明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有的知识昙花一现,还有的知识被时间检验为错误的知识。
比如新闻,有一句新闻界的名言:“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说的就是新闻的时效性,或者说“短效性”。还有一些流行类的东西,比如有的节目里有大量的网络流行语、网络段子等,也很容易过时。
那么,什么是长效类知识呢?这要从两个维度来解释。
一种是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考验的知识,比如古典名著、世界名著等。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里面有对文化以及人性的深度思考,而文化和人性是不容易改变的,对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参考价值和教育意义。例如《论语》《道德经》《三国演义》等,由于这些书具有长效性,所以对它们进行解读的知识类节目,也自然不容易过时。
另一种是可以提高社会生存能力的长效类知识。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提高思维能力的知识。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遇到问题时,开始慢慢地依赖机器和搜索引擎,很多工作岗位也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但是,有一些工作岗位机器人还不能完全胜任,比如写作、设计等,都是人工智能做不到、做不好的,因为这些工作岗位需要深度思维能力。所以在未来,为了让自己不被时代淘汰,提高思维能力的知识将会经常出现在知识消费者的“餐桌”上。
第二类,情商类知识。情商是人跟人打交道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感受别人喜怒哀乐的能力。一个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到哪你都需要跟人打交道。如果你现在还是容易情绪化,一点就炸,不具备理解人家说话含义的能力,那无论是你的经济收入、生活状况,还是开心指数都是很低的。所以,这类内容还是能长盛不衰的。
第三,品德修养类知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一个人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品德修养,严于律己,那么他在生活中就会显得豁达,就不会与人产生太大的矛盾。从某种角度来说,品德修养类知识提高了人们的抗风险能力,为自己的人生避免了许多麻烦,使生活、事业和人际关系的“地基”越来越稳。而这样的知识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
总之,具备思维能力、高情商和良好品德,这是一个人要在社会上更好生存不可或缺的。缺乏思维能力,我们做不成事情;缺乏情商,我们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缺乏品德,我们则容易走向自我毁灭。无论在哪朝哪代,处于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这三样都是我们身上的“硬本事”。
讲到这里,我们对知识的分类,以及如何甄选付费知识类别与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话说回来,这些不同类型的知识内容又是如何生产,通过怎样的载体与形式实现付费的呢?
链接: 立足于一本书、一个专业、一个知识领域,如果你能做出新奇有趣、实用有效、简洁精准的分析和总结,这样的内容就值得付费,用户也会很乐意买单。而如果形式大于内容,或者在里面掺一些水分,东拼西凑,胡说八道,那么这样的内容很快就会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