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鲜花的价值在于被看见。在这点上,没有人比王阳明说得更好,王阳明与友人论岩中花树,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是的,是看见。在机场,在讲台,我无数次与鲜花相遇。确切地说,是相遇了几分钟,很少有人会一直抱着一束花,更少有人会抱着一束花四处行走。花送到我手里,我看到了,它便完成了使命,然后可能被放置到了我看不到的地方,或者在心底放下了它。

可是曾莉说,这只是理解花的一种方式。

那一天下午,我顶着热辣辣的太阳去参加曾莉在昆明市博物馆举办的花之悦池坊花道展,她教我用不同姿态看花。同样是看见,因为角度不同,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如果再了解一点点花道的历史,就更不一样了,于是书写就有了特别的意义。

本来就是这样啊。拈花微笑的那位高僧,一定是在极好的看花姿势下获得了大智慧,造福人间。我常关注叶子在世间的流转,却忽略了花的呈现方式。是曾莉在那些暖洋洋的饮茶午后,在那些于机场短暂交流的瞬间,在游山玩水的途中,不断提醒我花的奥义。

曾莉有设计花艺的本领,也有传播花道的使命。也是在对花的追忆中,许多文艺的情景逐渐清晰起来。

自然、协调之美才是花之韵。不管是山野间绽放的,还是瓶子里插着的,抑或是手中拿着的,我们往往不会拒绝花散发着的对生活的期待。这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清雅的花趣中,我们可以追求一份极致的享受,将生活的烦琐化为花道的简约,或许更是精神世界的简约。周围的琐碎、烦躁悄然而去,让我们愿意花时间、精力专注于花的色与香、形与神以及心与语,以器相融,与景相融。

倘若纯粹,便会乐此不疲;倘若熟悉花、喜欢花,便会在普通的岁月里增添一分很难褪色的清幽雅致,有四季里的次第花开,有空间里的美学凝固,更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的喜悦。在花与器、花与技渐渐相融的过程中,花与空间成为一体,是为景色,而美随之绽放,心随之芬芳,生命之美得到了映照,得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表达方式。美感无处不在,存于嗅觉、视觉,鲜活了时间的单调和枯燥,也激活了悠长岁月的韵味,飘散于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陷入对别人、对稀有事物羡慕的陷阱,反而忽略了自己所能创造的可能。

如果熟悉曾莉的过往,你会发现她今天所坚守的花道之路并非速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关于她与池坊花道的美学空间与创意,皆是她过往专注而执着的结果。也许,现在你会羡慕她,但不如尝试着去行动、去学习,就算你感兴趣的不是花道,那也无妨。

审美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曾莉是池坊花道教授,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日本池坊总部进修。她常说,同学里还有70岁的老太太啊,自己怎么能松懈呢?

在我看来,她教授池坊花道的十年,是与美共舞的十年。那些曾经只有佛可欣赏的花草,跌落世间时有色,亦有声。有人令千年种子重发芽,有人在复活花器与花意。

对花的品类与器物的追寻都不难,难的是对其中所蕴含的古意的阐释啊。

有一年年末,我邀请昆明卓有成就的几位生活家聊天。王迎新精于茶道,卓玛精于香道,曾莉精于花道,这几个人一坐,昆明的美学家与生活家的中坚力量便形成了。

启发王阳明的陆九渊说:“棋所以长吾之精神,琴所以养吾之德性。艺即是道,道即是艺,岂惟二物?”

王艮说:“百姓日用即道。”

章学诚说:“道不离器,犹影不离形。”

在我看来,有学养与见识,只是专家的基本功;有审美以及回应美的能力,只是美学家;能把逝去的美好重塑并再现,就是卓越生活家的本领了。

我很庆幸我周围生活着这样几位卓越的生活家。

倘若没有他们,我们要如何畅谈生活?

作家 周重林 hH1jeB0sFaPjLuwJgjEzL5SHN+3B4MzzdP1PYbaV2lETQnt7w6KHwYtKKDiZFNo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