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上存在的弱点过渡到构建认知陷阱的过程,存在着非常多的可能性,认知陷阱的构建和使用非常灵活,既可以针对消费者某一认知上的弱点单独构建认知陷阱,比如针对消费者对于自身的认知弱点,认知陷阱会直接介绍某一款产品的不同分类、特性异同和适应人群,但刻意忽略在什么情况下才可能需要使用该产品;也可以通过认知上多方面的弱点构建出逻辑闭环和文化,比如“家人”文化;还可以从认知上的弱点过渡到所对应的需求,结合具体产品及运营过程,形成认知陷阱的整合模式——认知税模式。
在从认知弱点过渡到认知陷阱的过程中,虽然消费者在认知上的弱点是不良商家构建认知陷阱的“基石”,但消费者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对于不良商家构建认知陷阱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总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没有整合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时,较强的认知也可能是消费者对产品进行正确认知的绊脚石,比如消费者对事物进行理解的逻辑认知较强,那就可以推销前沿科技领域/人的潜能这类研究还不太深入的领域的产品,一方面技术知识有一定的门槛,另一方面能达成的结果和达成的路径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时只要机理叙述的逻辑缜密顺畅,不违背现实世界的基本规律,消费者就可能出于对自身逻辑认知能力的自信而忽略产品最终宣称能达到的效果和自身的需求,最终买到拟合出超能力的产品,如潜能开发机,或者针对自身的伪需求产品,如现阶段冠以“人工智能”名号的某些产品。
同时,在从认知弱点过渡到认知陷阱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很多迎合消费者认知弱点的方式,还可以发现很多根据消费者认知上的弱点改变消费者认知并进行认知重塑的方式。
就迎合消费者在认知方面存在的弱点举例,比如,鉴于部分消费者不知道现阶段医学能治愈什么病的现状,打造出保健产品,告诉消费者使用这个产品肯定能药到病除。
而打破和重塑消费者的原有认知的认知陷阱也占相当比例,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取信于消费者,因为通常商家所打破的原有认知确实是有问题的,不管是消费者对自身的认知还是对于商品的认知,商家告诉消费者原有认知上的误区可以被消费者视为帮助他拨开迷雾,认为有良心的商家才会这么做,消费者相信了商家,也就放松警惕了,后面往哪个方向重塑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也就很好展开了,比直接迎合消费者多了一些起承转合。二是对于认知存在弱点的消费者,例如处于低社会经济地位的目标人群,结合其具体特质会产生一些延伸结论,比如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客观上经济水平不高,自尊心通常也较低,对自身能力与价值其实是持偏否定态度的,在他们自己都未必认为自己正确的情况下,借助权威、利用某种逻辑闭环等方式强势地否定他们已有的价值观,并根据需要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重塑,以此欺骗这部分消费者。在现实中可以对应某些沟通类课程的宣传手段,商家首先会告诉这部分消费者他们平时采用的沟通手段都是错的,原因通常说得有模有样,比如没有很好地倾听他人传达的信息,在消费者对自己原本的沟通手段形成否定的态度后,商家会趁热打铁,告诉消费者如果想要知道怎样做是对的就花钱来上这门课,不过实际上,商家吹嘘的课程大概率是夸大效果的,也就是宣称通过课程学习能学到可以解决任何问题、针对任何人的沟通技巧。